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番茄幼苗生长的育苗基质以及适宜的灌水量。【方法】于2018年8―9月在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农业水土工程实验室温室大棚内进行番茄育苗,研究了3种基质配方(原状土、沙子与蛭石体积比8∶1∶1的S1基质;购买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保育栽培厂的S2基质;草炭土、珍珠岩与蛭石体积比3∶1∶1的S3基质)、2种不同灌水量(W1为40mm、W2为30mm)情况下番茄的出苗率与幼苗形态生长情况。【结果】S3基质出苗率最大,能够较好地满足番茄种子发芽,低灌水量W2能够更好促进番茄种子萌发出苗,播种第8天出苗率达64.58%。S2基质有利于番茄幼苗地上部的生长,高灌水量W1有利于S1、S2与S3基质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及地上部鲜质量的增加,S2W1处理分别日均增长0.02 mm、0.19个、11.66 mm2、6.42 mg;而低灌水量W2则有利于S1、S2与S3基质株高的增加,S2W2处理日均增长0.18 cm。S1基质有利于番茄地下部的生长,但灌水量对S1、S2与S3基质地下部生长指标的表现不同,S1W2处理根长日均增长2.27 mm,S1W1处理根径、根表面积、根体积日均增长0.03 mm、6.57 mm2、1.30 mm3。【结论】S3基质低灌水量W2有利于番茄种子萌发出苗,S1与S2基质高灌水量W1分别有利于番茄幼苗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不同氮素供应和株间竞争对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叶片光合特性、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在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内,以盆栽番茄幼苗为研究对象,营养液的氮质量浓度设置为高氮(15 mmol/L,N15)和低氮(1 mmol/L,N1)2个水平,株间竞争设置为每桶种植4株(P4)和单株种植(P1)2个水平,所有处理均充分供水。【结果】随幼苗生长,N15P1处理的幼苗根系形态、Pn和Gs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且相同氮质量浓度下4株种植幼苗的Pn小于单株种植。番茄幼苗的单株叶面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氮素供应条件下,株间竞争的存在显著降低幼苗个体的光合面积,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土壤硝态氮量和叶片全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竞争群体叶片氮吸收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营养液中氮质量浓度为15 mmol/L,单株种植的幼苗个体长势最佳;营养液中氮质量浓度为15.0 mmol/L,竞争群体番茄幼苗的氮吸收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外源硒与土壤水分互作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温室番茄(京番404)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外源硒(硒源:Na2SeO3)喷施质量浓度(S0:清水对照,S2.5:2.5mg/L,S5:5 mg/L和S10:10 mg/L)和3种灌溉控制水平(灌水下限分别控制为田间持水率的50%(W1:重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65%(W2:轻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80%(W3:充分供水))的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和叶面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对温室番茄植株与果实生长、含硒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株高、茎粗及果实平均生长速率均显著增大,且显著影响了叶片含硒量。叶面喷施外源硒对株高及番茄生长速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地影响了叶片和果实含硒量(p<0.001),且随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大,与S0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外源硒处理的平均果实含硒量增加了3.5~14.3倍。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而增大,随叶面外源硒喷施质...  相似文献   

4.
外源硒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生理特性及铅、硒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胁迫下硒对小白菜生理特性及对铅、硒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硒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抗氧化酶及对铅、硒吸收的影响。【结果】当硒质量浓度≤2.0 mg/L时,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小白菜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以及叶绿素量均增加。低质量浓度硒(Se≤2.0 mg/L)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叶片和根中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铅硒复合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随外源硒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且当外源硒的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最低,地下部含铅量随外源硒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结论】2.0 mg/L的硒能减缓铅对小白菜的胁迫,且效果最好,外源硒能促使铅富集在小白菜地下部,抑制铅向地上部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土壤盐渍化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NaCl盐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幼苗期,低盐胁迫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地上部、地下部干鲜重和株高;高盐胁迫抑制幼苗生长,明显降低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株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6.
氯苯、硝基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氯苯、硝基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和硝基苯均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氯苯和硝基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小麦对硝基苯和氯苯的胁迫敏感性为根>苗,当硝基苯浓度在50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发芽停止。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0mg/L硝基苯和氯苯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分别为25mg/L和50mg/L;丙二醛含量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均为25mg/L。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水温对日光温室番茄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温度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促进番茄幼苗生长的最佳灌溉水温。结果表明:25-45℃的水温灌溉范围内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提高生长势。用35℃温水灌溉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茎高、茎粗、叶面积、根系数、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单位鲜重的干物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分别提高了23.09%、44.74%、35.15%、96.64%、11.36%、8.04%、60.00%、92.31%和189.3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棉花成苗和幼苗生长对咸水滴灌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决咸水灌溉植棉成苗率低的难题。【方法】采用膜下滴灌灌水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矿化度(1、3、5、7、9 g/L)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的70%和60%)相组合对棉花苗期土壤水盐变化及棉花出苗过程、成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0~3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随着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别呈增加和降低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与1 g/L灌水处理相比,3 g/L咸水滴灌加快了棉花的出苗进程,平均成苗率提高了6.06%;5 g/L咸水滴灌对棉花出苗影响不大,成苗率增加了0.45%;7 g/L和9 g/L咸水滴灌延迟了出苗过程,平均成苗率降低了3.66%和12.97%,其中仅9 g/L与1 g/L灌水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棉花幼苗的生长指标呈现出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2组灌水控制下限条件下,棉花苗期的单株叶面积、茎粗和地上部干质量等指标的大小顺序均是3、1、5、7、9 g/L,其中7、9 g/L与1 g/L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棉花相对成苗率与灌溉水矿化度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对成苗率为1和0.9时,对应的灌溉水矿化度特征值分别为6.0 g/L和8.4 g/L。【结论】采用≤7 g/L的咸水滴灌不会对棉花成苗率产生显著影响,适度提高灌水控制下限、增加咸水灌溉次数,可促进棉花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樱桃番茄苗期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为热带地区反季节露地樱桃番茄的抗涝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5个不同的樱桃番茄品种作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正常水分管理作为对照(CK),测定不同淹水天数后樱桃番茄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形态特征指标,以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分析淹水胁迫对樱桃番茄苗期形态特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淹水胁迫显著降低了樱桃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片SPAD值,但对叶片厚度没有显著影响。淹水处理对樱桃番茄根系直径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红妃6号和台湾赞美的根系体积;淹水处理显著增加了红妃6号的根长与根系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了千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淹水后,樱桃番茄叶片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淹水处理后则显著降低,但红妃6号淹水处理后Fo、Fv/Fm、ETR和qP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淹水胁迫严重影响了樱桃番茄的生长发育以及叶片叶绿素荧光,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红妃6号对淹水最不敏感,而千禧受淹水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微润灌溉下不同施肥运筹对大棚番茄生长的影响,将番茄定植于大棚内的种植箱中,设置施肥浓度分别为200 mg/L(N1:全生育期浓度为200 mg/L)、200~400 mg/L(N2:苗期浓度为200 mg/L,结果期、成熟期为400 mg/L)、400 mg/L(N3:全生育期浓度为400 mg/L)、400~800 mg/L(N4:苗期浓度为400 mg/L,结果期、成熟期为800 mg/L)、800 mg/L(N5:全生育期浓度为800 mg/L)5组不同处理,测定番茄全生育期的含水率、茎粗、株高、叶面积、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等指标。研究表明:不同施肥浓度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N4、N5处理的番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且优于其余处理,说明施肥对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但随着施肥浓度的增加,番茄的产量及其余生长指标增长明显;施肥浓度前少后多的N4处理番茄长势及产量不弱于N5处理,因此苗期减少施肥、开花坐果期追肥与全生育期保持较高浓度施肥是微润灌溉水肥一体化种植番茄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适用于多种植物,在小麦上应用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是:1.增厚叶片,有利于抗冻应用多效唑拌种的小麦,前期具有延缓生长控上促下的作用。出苗期会推迟2天左右,田间出苗率也稍低,避免了弱苗的出生。根系粗壮生长较好,叶片厚度增加,挺而不拔,长度缩短,叶绿素含量提高15%,叶色较深,总叶片数也有所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了植株防寒抗冻能力,降低了早播风险。2.矮化植株,有利于抗倒早期能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早生分蘖的产生,分蘖能力增强,根冠比提高,形成矮壮苗。第一、二节间长度明显缩短,维管束发达,增强了茎秆充实程度,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沼液浸种对牧草作物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不同浓度沼液对高丹草浸种5.5 h后催芽,分析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10%~50%浓度范围的沼液浸种高丹草种子有效增加了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其发芽率、株高、茎高和根无显著性影响,更高浓度沼液浸种对高丹草生长具有一定胁迫作用,得到最佳浓度为30%。沼液浸种高丹草既有利于沼液的综合利用,又有利于高丹草品质的提高。试验以期能够为构建基于高丹草的沼液高效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分布与设施番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南疆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T1(2 g/L)、T2(4 g/L)、T3(6 g/L)和T4(8 g/L),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咸水灌溉条件下设施番茄生理特性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在垂直方向上各处理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水平方向上盐分主要积聚在距离滴灌带20~40 cm处;结果末期盐分主要积聚在20~60 cm浅层土壤处,形成积盐区,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积盐区逐渐扩大;2~4 g/L的咸水灌溉,对番茄株高茎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6~8 g/L咸水灌溉对作物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当灌溉水矿化度为2g/L,时叶绿素总量达到最大,灌溉水矿化度4g/L时类胡萝卜素量达到最大;当灌溉水矿化度大于4g/L时,植物器官内大量积累的活性氧已经超出保护酶的清除能力;2~4 g/L咸水灌溉在保证番茄产量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品质。【结论】综合考虑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在淡水资源紧缺,地下咸水资源丰富的南疆地区,推荐采用2~4 g/L矿化度的咸水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晋城市设施栽培面积急剧扩大,大型连栋温室与现代栽培配套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设施内CO_2施肥作为一项高产、优质、抗病的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园艺工作者和广大菜农的关注。1.设施内CO_2施肥的效应(1)有利于培养壮苗。增施CO_2后可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使叶片增厚浓绿。如黄瓜增施CO_2后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由0.93mg.g~(-1)增加到1.1mg.g~(-1),提高18.75%,叶片干样质量增加23.73%。增施CO_2还明显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如使根系发达、茎粗增大、花芽分化节位降低、有利于壮苗的形成。例如:大棚内育苗CO_2浓度  相似文献   

15.
硝基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硝基氯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硝基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2,4-二硝基氯苯浓度为2.0 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硝基氯苯胁迫促使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增加,在小麦幼苗受到轻微胁迫时,POD活性会有所提高,增加作物对胁迫的抗性作用;在低浓度下,硝基氯苯对小麦幼苗的伤害还突出地表现为丙二醛(MDA)的高度累积,其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微润灌溉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2个压力水头处理100 cm(H1)、150 cm(H2)和3个施氮(尿素)水平0 mg/L (N0)、500 mg/L (N1)、1 000 mg/L (N2)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含水率、空心菜株高、茎粗、鲜重、干物质积累及氮农学效率进行了测定分析,探究不同压力水头和施氮浓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合空心菜生长的较佳组合。结果表明:在微润管埋深20 cm,铺设间距25 cm条件下, 150 cm压力水头较100 cm压力水头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施氮浓度为1 000 mg/L的处理比500 mg/L的处理空心菜株高、鲜重、干物质积累、氮农学效率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17.
滨海盐碱地微咸水滴灌水盐调控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滨海缺水地区在盐碱地上利用微咸水灌溉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滴灌水盐调控+垄作"模式,以深层地下淡水(0.7 dS/m)为对照,田间布置了4种不同电导率(3.2、4.7、6.2、7.8 dS/m)的微咸水,研究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和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性状等代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利用3.2~7.8 dS/m的微咸水灌溉番茄,试验结束时整个土体的盐分并没有显著增加,在整个土体中进行了重新分布,在距离滴头0~10 cm远的0~60 cm深度范围存在一个明显的盐分淋洗区,盐分主要是被淋洗到70 cm深度以下和距离滴头20~40 cm远的垄坡和垄沟的表层(0~20 cm)。随着灌溉水电导率(ECi)的增加,LAI、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株高和茎粗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当ECi4.7 dS/m时,各生长指标较淡水处理显著降低。不同处理番茄叶片中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脯氨酸量差异不显著,但微咸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番茄叶片中可溶性糖量。随着ECi的增加,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有机酸量逐渐增多,而果实糖酸比逐渐降低;番茄的产量随着ECi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公式拟合发现,当ECi1.4 dS/m时,ECi每增加1 dS/m,番茄的产量降低9.7%。【结论】总体而言,在淡水紧缺的滨海半湿润地区,盐碱地上种植番茄可以利用电导率≤4.7dS/m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尽管相对于淡水灌溉,番茄的产量有所降低,但可以节省300 mm以上的淡水量,番茄的品质提高,并且整个土壤剖面盐分可以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18.
二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二氯苯、1、3二氯苯和1、4二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二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1、2二氯苯和1、3二氯苯浓度为200 m 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二氯苯胁迫使小麦POD、M DA含量增加,小麦受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合陕北日光温室番茄的种植技术,并为高效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巨丰美粉863番茄为供试材料,在日光温室中种植秋冬茬番茄,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设置7个施肥水平,具体为对照(CK,不施肥),N1处理N、P、K施量分别为120、48、168 kg/hm2,N2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240、96、336 kg/hm2,N3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360、144、504 kg/hm2,N4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480、192、672 kg/hm2,N5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600、240、840 kg/hm2,N6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720、288、1 008 kg/hm2,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产量和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低肥(N1和N2)和高肥(N5和N6)处理的番茄株高和株高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中肥(N3和N4)处理,N3处理番茄的株高生长优势较为明显;N1、N2、N3、N4、N5和N6处理的番茄茎粗比CK分别提高15%、32%、6%、4%、9%、3%,其中以N2处理番茄茎的生长优势最为明显,茎粗株高比(D/H)与茎粗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番茄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N3处理番茄产量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低肥和高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都有向根层50~70 cm进行聚积的趋势;中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向根层30~40 cm进行累积。【结论】中肥处理番茄株高、茎粗生长最快,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变异系数最小,且土壤硝态氮累积层适中,利于番茄吸收利用。因此,该地区在充分灌溉条件下,适宜的N、P、K施量为360~480、144~192、504~672 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研究分析了在4个不同浓度5、10、15、20 mg/L磷溶液灌溉下,芦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试验同时设计对照组用清水灌溉芦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磷溶液灌溉后对芦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影响不同,在污水灌溉条件下芦苇的株高、茎粗及叶面积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含磷污水灌溉有利于芦苇的生长.浓度为10 mg/L的磷溶液灌溉后芦苇的地上生物量最大,植株最高;浓度为15 mg/L的磷溶液灌溉后芦苇的茎粗最大.在固定浓度磷溶液灌溉下,7-9月灌溉对芦苇的生长影响最大.芦苇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曲线呈典型的单峰式,前期的生物量积累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量累积速率逐渐减少,9月以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