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伊犁河谷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选择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物候期、株高、草产量、叶茎比和干鲜比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0个苜蓿材料在试验区均能完成生活史,生长节律变化比较一致,在第2年进入高生长期;并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植株高度和产草量逐渐降低。在生长第2年,可刈割3茬,冰驰、骑士、勇士、三得利、标靶的干草产量均在11 500 kg?hm-2以上,具有植株高大、产草量高、干鲜比高等特点,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推广种植;拉迪诺、5010、FY310、岩石,各项指标居中,可作为补充候选品种推广种植;敖汉在试验区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连续3年对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有牧歌、全能 z,WL324。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和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ml,较高为全能 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m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播期与秋闲田饲用高粱株高、叶茎比、干鲜比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播期与饲用高粱株高、叶茎比、干鲜比的关系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 ]播期对秋闲田饲用高粱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具有重要影响,其株高、干鲜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其叶茎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上升。构建了播期与株高、叶茎比、干鲜比关系的回归模型,株高与播期的回归模型为?_高=234.725-5.005x,叶茎比与播期的回归模型为?_叶=0.096+0.019x,干鲜比与播期的回归模型为?_干=0.305-0.002x。在7月23日至8月30日之间的播期每推迟1 d,饲用高粱的株高平均降低5.005cm,叶茎比平均增加0.019,干鲜比平均减少0.002。[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3个回归模型,为秋闲田饲用高粱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引进的7个燕麦草品种在临夏县北塬乡进行引种试验种植,对生育期、品种抗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燕麦草新品种能够在临夏川塬灌区区完成整个生育期,其中,定燕2号株高为168.5cm,亩产鲜草4522.63kg,干草1153.66kg,鲜干比3.72,叶量比较丰富,表现出较好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在临夏地区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品质和越冬性进行研究,运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河西走廊沙地的适种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15个参试品种中,干物质折合产量标靶明显高于其余14个品种(P0.05),株高以BR4010和阿尔冈金最高,一级分枝数以亮苜2号最多,叶茎比康赛明显高于其余14个品种,越冬性以岩石最好,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地上干物质产量、株高、叶茎比、分枝数和越冬性差异较大。以株高、叶茎比、分枝数、产量和越冬率为因子,将15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综合结果显示,BR4010、阿尔冈金、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等5个品种所在的类群综合适应性较好,适宜在河西走廊沙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扁穗牛鞭草品种重高为对照,从物候期、再生速度、抗逆性、产草量、茎叶比等方面对6个扁稳牛鞭草新品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期间各品系的再生速度、全年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均高于对照,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较强.从总体上看,各性状以H2003-5表现最优,其叶量丰富、抗性强、产量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38%~11.12%和20.53%43~77%,可作为优良牧草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从国外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连续3 a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品种为牧歌、全能+Z,WL324;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 mL,较高为全能+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 mL。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连续3年进行了比较研究。生育期测定结果表明:返青期最早的有牧歌、全能 Z,WL324。产量性状分析表明: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和三得利、德宝;叶茎比最高的品种为WL323 mL,较高为全能 Z和三得利。综合评价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是三得利和WL323 mL。  相似文献   

9.
将引进的饲用型小黑麦和加拿大燕麦在祁连山牧区进行种植比较,结果表明,小黑麦各物候期均早于燕麦,收割前株高较燕麦高50 cm,产草量为燕麦的2倍,同时小黑麦的消化率与适口性优于燕麦,较燕麦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国内外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为引进优良的苜蓿品种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用国内外17个苜蓿品种,通过3年的品比试验,对各品种生物学特性、株高、枝条密度、鲜草产量和叶茎比等性状进行了田间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间,供试苜蓿品种均能安全越冬,且可完成整个生长繁殖周期。国内育成苜蓿品种单株产草量最高,植株高大,分枝能力较差,叶茎比值较低。欧洲苜蓿品种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美国苜蓿品种叶量最高。[结论]国内品种生产性能优越,而国外品种质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亚热带地区试种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鲜草产量、株高、分蘖数、根长、叶茎比,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紫花苜蓿品种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WL-323HQ在综合评估模型中得分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该品种在亚热带地区生态条件下,是最适宜推广栽培的品种.根据对各项指标的权重比较,其权重顺序为:株高>蛋白含量>分蘖数>根长>叶茎比>鲜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区筛选出适宜种植并能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对引进的19种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和叶茎比等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株高以骑士丁(87.67 cm)显著最高,三得利(47.33 cm)显著最低;主根直径以WL168(5.95 mm)显著最大,Bara 416(3.48 mm)显著最低;生物量鲜重以421Q、威纳尔和啊迪娜显著最高;生物量干重则以康赛、啊迪娜和WL319紫花苜蓿品种显著最高;WL319、游侠和WL343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显著高于其它16个品种。综上表明,WL319的干草产量、叶茎比及株高几个指标均表现良好,更适宜在榆林风沙草滩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藏高海拔牧区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对国内外16个燕麦品种的生长速度、株高、叶茎比、干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青引2号、青海444在生长速度、株高、干草产量上表现良好,在海拔4 550 m的试验区展现出了优于其他牧草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云南巍山县青贮饲草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个青贮饲草品种进行了物候期、产草量、茎叶比、干鲜比、营养成分和采食率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先锋高丹草、大力士甜高梁、M-81E甜高梁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玉米类品种,而玉米类品种中以东龙一号玉米、丹科2143玉米、东陵白玉米、曲晨三号玉米表现较好。大力士甜高粱、东龙一号玉米、先锋高丹草、墨西哥类玉米4个饲草品种的干物质产量较高,适应性强,适宜在云南亚热带地区作青贮饲草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13个青贮饲草品种进行了物候期、产草量、茎叶比、干鲜比、营养成分和采食率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先锋高丹草、大力士甜高梁、M-81E甜高梁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玉米类品种,而玉米类品种中以东龙一号玉米、丹科2143玉米、东陵白玉米、曲晨三号玉米表现较好。大力士甜高粱、东龙一号玉米、先锋高丹草、墨西哥类玉米4个饲草品种的干物质产量较高,适应性强,适宜在云南亚热带地区作青贮饲草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WL525在广州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紫花苜蓿在广州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选用紫花苜蓿美国WL525品种在广州进行适应性试验,采用3个不同喷灌量处理,统计发芽率、株高、分枝数、鲜干比、叶茎比、物候期、越夏率、越冬率。试验结果表明,中湿处理的发芽率和株高、分枝数、越冬率和越夏率都是3个处理中最高的,分别为95.30%、55.8cm、20条、98.56%和96.68%。干旱处理的鲜干比和叶茎比在3个处理中最大,分别为23.41%和56.15%;中湿处理的鲜干比和叶茎比次之,分别为24.34%和50.66%。高湿处理除鲜叶含水量指标外,其余的各项指标都是最低的。3种处理下美国WL525紫花苜蓿都能正常生长,4~5月期间中湿、干旱和高湿处理的苜蓿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3.06、2.65cm/d和2.52cm/d。试验表明参试品种可适应当地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在广州地区具有很高的引种价值,其中中湿和干旱喷灌量的美国WL525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9个玉米品种在旱作区物候期、经济性状,产量等表现,结果表明:长单525最适宜在该区域种植,品种先正达408及新引M751较适宜在该区域种植,其它品种在该区域种植不理想,不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高寒山区种植的优良稗品种,对来自云南省内外的食用稗、类谷稗、稗子、长白稗和湖南稷子5个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草产量稗子最高,为8.95 t/hm~2,类谷稗次之,为6.24 t/hm~2;5个稗品种在试验区夏季种植均不能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19.
以陕北苜蓿为对照,对引进国外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及营养成分等品质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物候期无明显差异;通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得利、皇冠干草产量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同期各试验品种粗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按照豆科牧草干草质量分级标准,粗蛋白质19.0%为特级,试验品种有8个为特级;经过综合评价表现良好的品种是三得利和皇冠,可在我省及毗邻省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苜蓿种植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在湛江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在湛江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方法]在湛江地区对引进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栽培及品比试验,即从发芽率、物候期、越夏率、产量、干鲜比和茎叶比等方面进行品比分析。[结果]发芽率在86%-95%;越夏率在56.0%-73.3%,三得利的越夏率最高;鲜干比在22.36%-25.64%,其中富特的鲜干比最大;茎叶比在64.43%-67.38%,最大的是富特,产草量以富特的最高。[结论]品种富特和三得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湛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