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曦  田海燕 《农业工程》2017,7(5):90-92
近年来,中国正在从经济、社会、生态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多角度出发在流域沿岸乡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这不仅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流域治理起到了一定的间接推动作用。以福建省桃溪流域永春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调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水环境监测的手段,对比美丽乡村实施前后桃溪流域污染源强及水质环境的变化,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流域治理方面的贡献,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流域治理方面的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瑞祥  黄佺 《南方农机》2022,(7):87-89,114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曲靖市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现状,提出曲靖市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根据基础、现状和问题从政府主导、区域品牌建设、基础设施与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曲靖市虽然不属于传统的旅游城市,但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明确了方向指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村民自治塑造了一种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不发展好农村的民主自治,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但是,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却面临着自治主体缺位、自治单元设置过大、财力支撑欠缺以及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等困境。只有不断加强乡村自治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自治单元、夯实村民自治财力基础并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及制度保障等,才能真正实现自治有效,促进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张小梅 《南方农机》2023,(10):124-126+133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生活需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方法】笔者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主体生态意识淡薄、乡村治理投入不足、生态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困境,并提出了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路径。【结果】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加强政策引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优化我国生活环境,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使乡村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结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南方农机》2022,(10):107-109
白银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民生三感"(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银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未来白银市将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的龙头景区和优势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廖晓斌 《南方农机》2023,(12):125-12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乡村旅游无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笔者梳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与现状,发现其拥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红色基因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理念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够、产品不丰富等问题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集聚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提升旅游品质和影响力等对策建议,最终实现推进兵团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陈晨 《现代农机》2024,(2):47-50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农民的主体性表达与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息息相关,然而建设过程中“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现象阻碍了数字乡村发展。研究发现农民的主体性缺失表现为数字乡村建设过度技术化、农民数字融入困难与乡村治理参与度低。其原因在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乐观与情怀弱化,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与公民意识欠缺。应从打破技术封闭、完善培养体系、培养农民公共精神入手激发农民主体性,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逸风 《南方农机》2023,(4):113-116
平顶山乡村旅游是平顶山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虽然平顶山乡村旅游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仍然存在乡村旅游项目没有整体规划、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以及旅游产品特色优势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从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健全旅游监管体制、吸引年轻人才入乡、创新特色产品着手,为平顶山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杨磊 《南方农机》2023,(1):105-107
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武陵山地区为例,探讨了武陵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剖析了乡村振兴和旅游的基本发展概况。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协调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土地的内部关系,拓宽了市场资源,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金凤 《南方农机》2023,(7):112-114+143
康养旅游是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笔者通过分析重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乡村康养旅游的多元融合,提出“乡村景观+康养旅游”“乡村空气+康养旅游”“乡村农耕+康养旅游”“乡村人文+康养旅游”“乡村食品+康养旅游”“乡村环境+康养旅游”六大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乡村科技含量等保障重庆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的措施,以促进重庆乡村康养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产业融合,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环境保护整治、建设美丽农村;有助于挖掘乡村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嵩县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当前嵩县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嵩县乡村旅游的现状、嵩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以及嵩县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旨在为促进嵩县乡村旅游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奇彦 《农业工程》2018,8(3):138-141
乡村旅游已成为陕西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重复建设、基础设施不足、环境保护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制约陕西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规划布局、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多种途径着手进行陕西省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是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一种产业创新方式,通过分析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加强民宿内涵文化建设、统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联动性,促进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引资引人,激发市场活力、完善乡村民宿相关法规,建设线上监管平台、搭建乡村民宿服务平台等建议,旨在促进九龙镇乡村民宿与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在新兴科技的介入下,可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效率,推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环境.本文阐述了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的含义、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的重要性和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战略主题,围绕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的总体效果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当前乡村生态环境智能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乡村生态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以促进乡村旅游新发展至关重要。对安徽省郎溪县姚村镇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姚村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乡村衰落与消亡趋势与日俱增,为此基于农耕文明传承与田园生活回归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乡村建设主体与持久发展动力视角,在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比较分析基础上,通过实地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桦墅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与动力分析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而试图回答现存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普遍问题——"谁的乡村"、"乡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王琼 《南方农机》2022,(19):101-103+107
主体是工作目标实现的执行者,是影响农村生态治理质量和乡村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必须着力于乡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科学引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工具,明确乡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夯实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精准定位农民在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以网络为媒介全面传播先进理念与优秀文化、构建互联互动的合作治理长效机制等几项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乡村生态治理要具备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和深层次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乡村生态治理质量和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金鹏  金兴胜  陈冬杰 《南方农机》2023,(20):128-131
当前,数字技术正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数字乡村建设备受关注。课题组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农村合作社四个方面分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梳理了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机遇,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和电商平台的搭建、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和农资供应链金融的简化、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等。基于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课题组以乡村人口为抓手,提出了结合数字技术,发展乡村产业带动乡村人口回流的措施:发展多元化农业、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社区文化等。结果表明,数字化农业在不断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传统的乡村转变为数字乡村,数字乡村的发展带动乡村人口逐渐回流。  相似文献   

19.
姚菲菲 《南方农机》2023,(4):124-126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于2020年9月公示,全国32个省份117个试点单位入选。虽围绕数字乡村已有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但关于数字乡村尚有许多问题未达成共识。基于此,结合研究与实践,笔者提出了数字乡村的本质是“乡村+数字”,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架构主要由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数据资源、乡村数字产业化、乡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五个方面构成。笔者结合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阐述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可以通过实现对乡村资源的配置优化来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通过数字化的链接来补短板,优化要素的配置和产业的结构,减少经营主体的压力和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吕若南  孙鹏 《南方农机》2022,(17):117-119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新兴的文化发展趋势,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多种优势,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针对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数字素养不足、文化内容无法满足群众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优化乡村文化产品的内容和传播空间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