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椒瑾 《南方农机》2023,(1):167-169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众多具有先进性特点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为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笔者对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者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提出了二者有效结合的方法和策略,以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是乡村经济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重要推手,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法测度甘肃省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的耦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近9年来甘肃来农业经济和生态模块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分析两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期探索二者协调共生的方式,并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依据。对各指标运用熵权法定量分析确定其权重,再通过结合甘肃省2010—2018年农业经济与生态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其耦合协调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3年,甘肃省农业经济模块与农业生态模块的耦合度是逐年上升的,2013—2015年出现小幅度的波动且趋于平稳状态,都是0.9以上,并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0.9694,说明这几年二者耦合协调性很好,甘肃省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也非常重视,并加强了农业生态的建设,突出了农业生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015—2018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彭娜 《南方农机》2023,(16):175-178
随着《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发布,我国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数字农业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农业的发展少不了人才的支撑,数字农业经济人才的培养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面对这一关键任务,笔者首先概述了贵州省数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数字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指出要支撑数字农业经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贵州省需要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技术人才、实用人才及商业人才;其次,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数字农业人才培养经验,即不存在城乡偏见、重视涉农专业,有成熟完整的数字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有统一管理和调度的协同系统,农民已基本实现职业化;最后,探索适合贵州省数字农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路径。贵州省可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政校行企联合培养、完善农技培养和推广体系、改革反馈评价机制加速农民职业化,提高数字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贵州省数字农业经济的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施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t/hm2 (C25)、50t/hm2 (C50)、75t/hm2 (C75)、100t/hm2 (C100)5个处理,于2015—2018年开展试验研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不同生物炭施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50t/hm2时,生物炭的生态效益最佳。同时,生物炭能够有效提升作物节水增产性能,提高生物炭的收益和利用效率,施炭1年、施炭量为75t/hm2时,生物炭的经济效益最佳。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改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阻抑程度,黑土区最佳的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施用3年、施炭量为50t/hm2,此时生物炭的生态效益指数与经济效益指数均较高且二者的协调度达到最佳,分别为0.6849、0.6345、0.5741。研究结果可为黑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黑土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数字农业在贵州省的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贵州省传统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提出要改变贵州省农业生产的落后现状必须引进和发展数字农业。并制定出适合贵州省发展数字农业的战略规划及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镇的新型化转变是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的新型转变提供基础和实施条件。中国在进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存在人口城镇化步伐跟不上土地城镇化步伐、城镇化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及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转变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从互动角度,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机理,构建两者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基于该体系,提出相应地对策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和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可以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农业成本升高、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基于此,课题组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路径,并提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法律法规以及治理保障体系等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建议,以期深化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地位,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进的索洛模型,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政策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力度的直接贡献度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成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耦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含义进行了梳理,基于耦合协调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机理,构建评估体系和耦合度模型,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首先搞好农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各地区一直致力于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数字农业的基本概念,也相应探讨了数字农业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能从全方位、多角度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简述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助推现代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创新服务等四个角度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福建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动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测度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系数为0.013 4且显著,说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合理化与农业产业高级化在中介检验检验中系数分别为0.033 2、0.035 4、0.018 2且显著为正;异质性条件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为中部>东部>西部;农业发达省份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农业不发达地区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祥瑞 《南方农机》2022,(13):55-57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呈“井喷式”态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涌现,人类的科研、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运行方式受其影响深刻。农业企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需要紧随数字化背景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方式。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河南农业企业在数字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管理系统、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多方位管理控制风险等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增强河南农业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中,不仅可以助力农业数据要素有效流动,而且成为农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实现数字农业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场景还不足,区块链技术自身的优势使其在农业产业链中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价值的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深度不够。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优势和障碍分析,探索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依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机理,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2014—2020年相应指标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做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14—2019年长三角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向好,其中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度从2014年的0.595 7上升至2019年的0.972 5,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安徽省两大产业耦合度出现较小的波动,最低值为2018年的0.868 9,最高则出现在2019年,值为0.987 3;浙江则不同于江皖两省,2014年就呈现出高度的产业耦合水平,并在研究期内一直保持高水平发展。因此,从产业耦合度的角度而言,浙江>安徽>江苏。同时,江苏和安徽从开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逐渐发展为休闲农业主导型,而浙江则两产业发展水平交替领先,且发展水平差值在三省当中最小,可见浙江的两大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显著。此外,通过耦合结果发现疫情对农旅融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业洪涝易损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等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借助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州)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属于较高度易损性;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为中度易损性。贵州省的农业洪涝灾害不容乐观。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标准以及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岩溶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的抗灾防灾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有利于准确掌握两系统的互动关系,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两个系统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变动区间为0.188~0.252,整体水平偏低,东部均值增长最为迅猛,增长率为38%,中部和西部地区增长率分别为26%、35%,地区差异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0.288上升到0.530,东部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440~0.595范围内,西部地区均值在0.374~0.432范围内,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不均衡状态;数字化程度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297上涨到0.557,总体的耦合协调主动力来自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发展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9.
李双君  张雷 《南方农机》2023,(22):38-41
【目的】数字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增产、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对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结果】吉林省数字农业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缺少专业人才、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力度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研究团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分别是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数字农业领域人才、健全数字农业协同发展机制、政府加强经济职能建设等。【结论】通过解决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融合,实现数字农业可持续发展,助推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备受关注,同时文旅部的成立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的高质量提升。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农文旅3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改进传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应用到山东省农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实证评价中,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别对山东省17地市农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及演进进行研究,并对“两圈四区”格局下不同区域农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文旅各产业综合发展态势良好,耦合协调度水平稳步提升;各地市及“两圈四区”各区域农文旅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呈缩小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