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祥淇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4):102-105
为了不断开创新局面,让延安文旅产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目前,秉持着优质文化资源的延安大胆尝试引入文旅融合,提升了延安文旅品质,增强了延安文旅产业文化自信,助推了延安文旅演艺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在新的发展道路上,突出质量和效率是延安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关键,通过对延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和对延安文旅产业园区进行深入调研,指出了延安文旅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并从“推出去”“引进来”“愿驻留”三个方面对促进延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讲好延安故事,打造延安文旅特色品牌;2)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延安区域旅游资源集聚;3)创新开发模式,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研究结果表明,文旅融合给延安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延安旅游高质量发展,释放文化旅游内需潜力,助力延安旅游整体实力腾飞。  相似文献   

2.
魏子睿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2):96-99+1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指导。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整合地区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文旅,就是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来承载文化精神。梁家河村作为红色旅游村落,当地的乡村文旅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过去几十年的乡村文旅发展中,梁家河村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发展基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乡村文旅的过程中,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创新力、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结合自身前去延安市梁家河村实地调研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特色文旅建设、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建提升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梁家河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  相似文献   

3.
杨圣铎 《南方农机》2022,(10):94-97
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是现今我国大力倡导的城乡发展模式,就甘肃省陇南姚寨地区而言,建筑设施以及旅游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对当地文旅融合与发展带来了制约和影响.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法、系统研究法以及归纳演绎法,对姚寨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地特色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论述了特色产业链的构建、资源的整合利用以...  相似文献   

4.
刘丽娜  李杰 《南方农机》2024,(5):111-114
课题组概述了数字文旅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梳理了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包括在地元素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同质化、宣传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旅游的可能性。课题组以四川乡村美食旅游为例,提出了数字化营销、自媒体合作和数字化信息建设等措施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文旅不仅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竞争基础。以江苏省汽车产业为例,对汽车产业集群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借助于相关统计学软件研究江苏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各联合村庄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乡村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东省的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广东省西北部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乡村发展差距十分明显。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低效粗放、乡村产业规模小且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思路,通过资源整合将多个具有资源相关性的村庄进行联合协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乡村经济水平,建议从构建土地资源整合机制、构建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构建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机制等方面着手,为广东省农村实现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地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引才聚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发展乡村产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4点建议,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9.
李琼  王小明 《湖南农机》2006,(Z2):42-45
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在对中外集群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培育依据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在对中外集群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培育依据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产业集群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通过集聚效应加大加强集群本身、通过资源共享效应促进"区域品牌"形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针对张家口市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张家口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是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尤其是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轻视,造成我国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和诸多问题。一、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分析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产业集群是现阶段我国集群发展的主流,在发展过程中大都遇到了成本上升、产业转移、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障碍,创新和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杨正华  田运红 《湖南农机》2008,(1):35-36,41
旅游产业是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进行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发展;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提升效应,是区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后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乡村衰落与消亡趋势与日俱增,为此基于农耕文明传承与田园生活回归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乡村建设主体与持久发展动力视角,在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比较分析基础上,通过实地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桦墅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与动力分析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而试图回答现存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普遍问题——"谁的乡村"、"乡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张苏 《湖南农机》2016,(12):70-71
县区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直接关系到旅游发展的长久型和规模型,例如泰宁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发展旅游业,以资源型产品创新为导向,构建服务性政府,进而树立当地旅游品牌形象.文章对县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县区旅游发展的模式以及它背后的动力机制,希望能够为县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借助其中的系统构成和演化思想,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的复杂性体现,分析循环经济的复杂性构成,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以及行业环境与宏观社会环境五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五维度互动与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复杂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系统协调的概念、内涵与数量表示的基础上,从系统发展速度的角度,给出了复杂系统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模型。该方法既可以较为科学的反映出各子系统及复杂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状况,又可以有效减少以往协调度模型求解的困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情况和农机工业的产业集中状况后,指出目前我国形成了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4个产业集群.其产生的原因是上述4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外资投资的热点地区,有较好的机械制造业基础.为此,指出了我国农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中仍存在产业发展规划滞后、专业分工和社会化合作不足、创新能力弱、核心企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从加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分工合作和社会化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全液压动力制动系统主要优点、适用范围及其单管路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该系统消耗功率小,可与其它液压系统并用。在轮式挖掘机、轮式装载机上应用后,节省能源,操纵轻便省力,制动平顺。  相似文献   

20.
冯霞  李保庆  陈佳薇  崔衡晋  郭研希 《南方农机》2023,(23):182-184+188
通过对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展开实地调查,课题组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深入交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当地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企业精准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构建高职院校乡村振兴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