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不同确权法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与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构建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法和AHP法对永川区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评价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分值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分值影响的顺序差相差较小,并且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结果的空间分布上也基本吻合。研究认为,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中,应该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提高评价分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所包含的因素较多并且相关因素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CAD传统技术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效率低和成果准确性差等缺陷,因此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各种地理信息技术软件逐渐运用于其中。GI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在这些环节中为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而且此项工作中最具科技含量的现状和规划图件将GIS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该研究重点探究分析了GIS技术在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运用情况,并以青海省果洛州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又称农村集体"三资",主要包括现金、存款等资金,房屋建筑物等资产,土地,树林等自然资源。农村集体"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确保农村繁荣稳定的物质保障。本文针对晋城市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关乎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调查M镇E村的农村\"空心化\"问题,了解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原因以及由农村\"空心化\"引发的土地资源浪费、住宅闲置、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空心化\"的研究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就缓解农村\"空心化\"提出了农业转型升级以提高农民收入、借助社会公益力量缓解服务不足、依托现代化技术建立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村出现了“妇女留守现象”.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湖南省桃源县农村留守妇女组建“女子管乐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政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日益突出,设计开发“访惠聚”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新疆农村政务服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海量异构数据处理技术,采用面向服务(SOA)的系统结构,基于应用JavaEE平台和Oracle数据库进行研发。系统以“访惠聚”驻村工作组与县、乡(镇)、村3级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大量村级孤立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实现了信息上传下达的统一协调,为“访惠聚”工作乃至农村信息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和专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很抽象且难于理解的课程,鉴于这种情况,在电工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使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声控灯电路的制作"为例来具体介绍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耕农抗旱宝在青海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分别设置耕农抗旱宝施用量22.5 kg/hm~2(A1)、耕农抗旱宝施用量30kg/hm~2(A2)和不施用耕农抗旱宝(CK)共3个处理,在青海省湟水河乐都—海东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对土壤容重、耕作层土壤含水率、不同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等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农抗旱宝对土壤容重、水分、作物生长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有一定有利影响: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能提高土壤保水、储水能力;最佳保水能力下的施用量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小麦、马铃薯株高(株幅)在22.5 kg/hm~2时最高,油菜株高在30 kg/hm~2时最高,径粗在不施用耕农抗旱宝时最大;小麦和油菜产量在30 kg/hm~2时最高,分别为7 761.08、3 763.88 kg/hm~2,较对照组增产分别为20.6%、11.4%;马铃薯产量在22.5 kg/hm~2时最高,为52 859.78 kg/hm~2,较对照组增产9.3%,综合考虑,适量的耕农抗旱宝可在青海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理工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是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选择切合的模式。从贵州理工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看,应从教学体系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交流研讨、网络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师资力量\"六位一体\"来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技工院校不少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和自主性不够,而传统教学模式与工学一体的融合度不够紧密、评价与考核方法相对简单的问题,引入一种可应用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方法——系统教学法。【方法】首先,根据西门子柏林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课程资源与原理,结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对其进行本土化,形成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次,与西门子公司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场地,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师资;最后,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引进的“通风控制系统”课程为例,根据系统教学法对一体化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教学。【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一定的激发,学生在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方面的感知更为明确,自信心更足。【结论】系统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走向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和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将乡土文化元素创新应用于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设计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乡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过程中,应用乡土文化元素应当遵循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形成文化挖掘、形象参照、形象表达、本土建构的具体策略。基于理论研究,开展了“乡·忆”畲族文化活动中心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对培养担当大任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课堂教法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基于“费曼学习法”基本原理,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表明,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果,还促进了学生表达思维、交流沟通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提高,为高职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中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冲孔落料级进模"教学为例,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情况,从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巩固三个部分分析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