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而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首要环节。然而,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的试管薯形成能力差异较大,阻碍了试管薯的应用。比较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22个基因型材料(Solanum tuberosum L.)在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诱导条件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个组合在结薯方式、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受亲本遗传基础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比较各个组合内不同基因型的试管薯形成情况,发现组合内差异大于组合间差异,差异程度也因组合而异。此外,基于SSR分子标记与试管薯形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组合中与结薯时间、结薯率及单薯重相关的遗传位点差异明显。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仅存在个别共有位点,同一组合中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则因组合而异。结果从群体层面上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基础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决定性影响,为马铃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光质对不同日龄脱毒马铃薯试管薯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4种不同日龄的试管薯为材料,就不同光质对试管薯催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暗、白光和蓝光处理间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高于红光处理,绿光处理不发芽;日龄对试管薯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光质、年龄以及二者的互作对发芽势都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3,(2):72-76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因其能有效加快脱毒马铃薯繁殖,缩短种薯生产周期,使种薯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而受到重视。本研究以不同苗龄的高产抗病新品种‘丽薯6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在马铃薯适宜的8%12%蔗糖浓度诱导区间内使用不同浓度的蔗糖诱导试管薯,探求其最适蔗糖浓度并观察苗龄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旨在花费更少的成本和较短时间内诱导大量的试管薯,以便于建立原原种高效生产体系。综合分析单株结薯数及单株结薯速率,结果表明:‘丽薯6号’诱导试管薯的最适苗龄为80 d,最适蔗糖浓度为10%。在此处理下单株结薯数最多,且结薯最早,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试管薯与试管苗一样是马铃薯脱毒原原种薯生产的基础。研究从诱导试管薯形成的最佳接种密度、利用试管薯生产脱毒种薯和保存种质资源的优越性3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进行试管薯诱导时每瓶接种10个茎切段能获得较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试管薯。利用试管薯生产脱毒种薯,可以提高脱毒苗的成活率,保证了脱毒薯的产量和质量,是比较优良的生产方式。运用试管薯保存种质资源,可以减少转接次数,降低病毒病的累加机率,提高了苗源质量,是一种较为实用和保存时间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及微型薯繁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颖蔚  孟令文  张辉 《杂粮作物》2006,26(3):197-199
介绍了马铃薯茎尖脱毒及微型薯繁育技术的发展概况,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茎尖分生组织诱导成脱毒苗、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繁和试管薯的生产以及马铃薯脱毒小薯的生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脱毒马铃薯的病毒检测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诱导因子对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品种试管薯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水平,探讨4种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多效唑、矮壮素、α-萘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对马铃薯主栽品种试管薯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适宜结薯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浓度分别为:α-萘乙酸1 mg/L、多效唑1 mg/L、矮壮素6 mg/L、BA 10 mg/L。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适宜结薯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浓度分别为:α-萘乙酸3 mg/L、多效唑0.1 mg/L、矮壮素4 mg/L、BA 8 mg/L。[结论]在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添加的情况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及克新1号均会表现促进结薯。  相似文献   

7.
试管薯大田生产微型薯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石家庄燕赵种业有限公司生物技术开发中心20 0 0年开展了马铃薯脱毒快繁及试管薯工厂化生产工作 ,并于 2 0 0 1年 3月成功的生产出试管薯 15万粒。为了加快试管薯的成果转化 ,缩短脱毒马铃薯的良繁中间环节 ,降低微型薯的生产成本 ,改变目前种薯生产单位使用试管苗温网室扦插生产微型薯成本较高的一些缺点 ,我公司大胆尝试 ,于2 0 0 1~ 2 0 0 2年利用试管薯催芽后 ,直接播种于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大田中 ,上加盖防虫网进行微型薯的生产 ,获得良好效果 ,2 0 0 2年 6月 2 5日经有关部门现场验收 ,产量达 135 6 5kg 6 6 7m2…  相似文献   

8.
白糖浓度及光照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铃薯脱毒苗直接在三角瓶中诱导马铃薯结薯,试图在更少的空间和更短的时间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薯,以便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获得高质量的原原种。本试验在6 mg.L-1 6-BA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试管薯,通过对不同白糖浓度、不同光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黑暗条件对试管薯形成、结薯数和平均单薯重有促进作用;培养基中加入100 g.L-1的白糖明显提前试管薯形成期,显著增加结薯数和单薯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源及培养瓶对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管薯体积小,不耐储藏是试管薯应用的瓶颈。培育健壮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是生产高质量试管薯的前提。以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克新13和荷兰15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水源(自来水和蒸馏水)和培养瓶(透气和不透气)生产的试管苗和试管薯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自来水比蒸馏水生产的试管苗健壮,试管薯体积比较大;透气瓶生产的试管薯外观好,无气孔外翻现象,耐储藏。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因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e、Atltantic和克新 1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 ,着重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碳源以及活性炭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 ,利于提高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 ,其诱导效应依次为BA >BA +CCC >CCC >无外源激素 ;②诱导试管薯对碳源纯度要求不高 ,食用白糖替代蔗糖完全可能 ;③活性炭能够明显提高试管薯前期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铃薯》2017,(3):134-137
为探明试管薯诱导期温度对试管薯结薯率的影响效果,以马铃薯品种‘宁薯14号’为试验材料,在试管薯诱导期,研究了温度(13±1)℃、(15±1)℃、(17±1)℃、(19±1)℃和(21±1)℃对‘宁薯14号’结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薯诱导期低温处理有利于促进试管薯结薯形成、缩短试管薯结薯时间,提高试管薯结薯率和单薯重。在全黑暗条件下,‘宁薯14号’在MS固体基本培养基+白糖(100 g/L)+6-BA(0.25 mg/L)+CCC(0.5 ml/L)培养基上,诱导期温度(17±1)℃,试管薯结薯效果最好,结薯率为100.0%,大中薯率为83.78%,单薯重57.0 mg。  相似文献   

12.
1 前 言目前 ,马铃薯脱毒技术已经很广泛地应用于马铃薯生产 ,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产、增收的效果。但常规利用试管苗扦插生产微型薯的技术存在成本高 ,生产出的微型薯百粒重低 ,在进一步繁育过程中会导致发芽势弱 ,容易烂薯的现象。同时 ,试管苗扦插生产出的微型薯中小于 1g的薯较多 ,这些非常小的微型薯就更难在生产上直接应用。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微型薯百粒重 ,我们于 2 0 0 1年春季进行了试管苗扦插与微型薯苗扦插生产微型薯技术的比较试验。2 材料与方法2 1 材料供试材料为郑薯 5号脱毒微型薯 (小于 1g)、脱毒试管苗 ,郑薯 6…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培养基类型、培养容器及外植体接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试管薯的诱导产生,产生的试管薯各项指标均优于固体培养基;250mL广口瓶培养产生的试管薯鲜薯重与100mL和150mL三角瓶培养容器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每瓶接种10~15个外植体既能获得数量较多的试管薯,且试管薯的质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脱毒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两个阶段(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薯诱导)叙述了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具体包括影响试管薯形成及发育的多种因素,即品种基因型,母体的生理状态,光强,光周期,温度,外源激素,培养基成分等。最后提出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存在的成本过高,污染率偏高等问题,以期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过程中,扦插时期不同,使马铃薯植株不同物候期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严重影响植株生物学性状及微型薯产量。试管苗扦插生根主要受温度影响,光照通过影响温、湿度对生根起作用。密度不同,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微型薯数量与产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试管薯打破休眠技术研究吴承金(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恩施4450001前言在组培条件下获得的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简称试管薯),由于结薯时间不一,休眠期长且发芽极不整齐,直接播于温室或网室后出苗时间长,不利于管理,极大地障碍着脱毒小薯的生产。赤...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吉县马铃薯生产研究所自1998年创建以来,一直通过试管苗移栽成基础苗,然后在基础苗上剪尖扦插的方法生产原原种,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两个缺点,一是试管苗移栽基础苗时成活率不高,二是在剪尖扦插的过程中脱毒苗易被染病。因此,在2003年我们设想用试管薯代替基础苗生产原原种,并尝试性进行生产试管薯,结果获得了试管薯50万粒,2004年扩大生产量收获试管薯300万粒,2005年1~3月份又成功收获试管薯100万粒。现将我们探究和总结出的试管薯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以供马铃薯脱毒研究和生产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是生产脱毒种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于2010~2013年对收集自云南省的试管苗274个、微型薯356个,共计630个样品。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用DAS-ELISA检测了8种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发现试管苗和微型薯中马铃薯S病毒检出率最高(21.27%),其次是PLRV(5.71%);还检测到了新出现的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病毒病的检测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a’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活性炭以及光照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Favorita’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其诱导效应依次为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CCC+6-苄氨基嘌呤(6-BA)>丁酰胺(B9)>6-BA>无激素;活性炭能够明显提高试管薯前期的形成和发育;8 h/d散射光照比全黑暗试管薯重量和大薯率都有提高;全黑暗使试管薯发生提前,结薯集中,但不利于试管薯的增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瑛 《中国马铃薯》2004,18(5):282-286
马铃薯种薯生产是马铃薯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种薯能为种植者从源头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马铃薯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衍后代,块茎连续几代在田间种植,极易感染病毒并在体内积累,通过无性系逐代传递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其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决定了不是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地区都适合繁殖种薯,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和种薯繁育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种薯生产体系及各方面的保障。本文详述了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状况,包括种薯生产的历史、种薯繁育体系的建设、种薯繁育技术的完善、种薯基地的建设以及种薯质量检验等方面内容,并针对种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