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田有翅蚜数量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艳丽  杨骥 《中国马铃薯》2004,18(5):267-269
蚜虫既可以汲取汁液危害马铃薯降低产量,又可以作为多种病毒的传毒媒介引起马铃薯退化,而某些种类的有翅蚜是病毒传播的主要蚜型,因此,有翅蚜的监测对蚜虫的综合防治意义重大。本试验采用黄皿诱蚜器,在黑龙江省呼兰地区进行了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有翅蚜初次迁入时期一般在6月份,2003年为6月16日,2002年为6月28日;有翅蚜数量,随温度、降雨、风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有翅蚜高峰期2002年主要集中在9月上中旬,9月4日为高峰日,数量达4126头/2 d;2003年6月26日为高峰日,数量达760头/2 d。  相似文献   

2.
泾源县脱毒马铃薯田蚜虫迁飞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8年对宁夏六盘山高寒阴湿区泾源县脱毒马铃薯田蚜虫种类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有翅蚜虫的类型及迁飞消长规律和危害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田黄皿诱蚜器中诱到的该地区蚜虫类型共有23种,马铃薯出苗5~10d后就有蚜虫开始活动,前期蚜量上升速度快。蚜虫从5月底开始危害活动,到6月18日左右出现了第一次高峰期,整个生育期间出现三个明显峰值,每个峰值受降雨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降低。马铃薯蚜虫发生危害受作物的生育期、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中气温和降雨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试验证明,药剂治蚜防病毒虽有一定效果,但远不能满足种薯生产的要求。因此,当前治蚜防病毒的策略是利用生态条件隔离、躲避、阻避、忌避和拔除病株等,结合化学方法综合防治(张广学,1985)。(?)ilson等(1981)报道利用乳白色聚乙烯膜覆于地表忌避有翅蚜的迁来,由于有翅蚜对乳白色表面忌避降落,所以覆膜植株比对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整株调查法和网捕法调查了昆明地区小春马铃薯田中南美斑潜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小春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南美斑潜蝇幼虫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对上部叶片的危害较轻。幼虫在4月3日以前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密度水平,中部、下部叶片的危害指数分别在15.00和22.63以下,随后密度开始上升,到4月18日达到高峰,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危害指数分别达到69.63和51.25,之后由于部分被害老叶枯死脱落,虫量下降,到临近采收的4月24日,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危害指数分别下降到43.50和35.75。成虫数量只有1个高峰,出现在4月11日,每网虫数达32.6头,但成虫取食产卵造成的危害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11日,中、下部危害指数分别达41.50和39.38,第2个高峰出现在收获前的4月24日。  相似文献   

6.
2012~2014年利用昆虫吸虫塔及田间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田间蚜虫种群的迁飞扩散动态和田间发生情况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蚜虫迁飞期在5月下旬~10月下旬,迁飞期历时140~154 d,迁飞期集中在每年的9月。田间蚜虫始见于6月中下旬,结束于8月末~9月初,田间蚜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吸虫塔的监测数据对田间蚜虫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以监测到蚜虫的迁入式迁飞和迁出式迁飞的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8.
西宁地区于马铃薯生长期间在薯田诱集的迁飞蚜18种,隶属3科、13属。主要优势种群有桃蚜、酸模蚜、罗卜蚜等6~7种。据统计,蚜种的出现期因虫种而异,以白毛蚜出现最早,其他依次为二尾蚜、棉蚜、桃蚜、隐瘤蚜、酸模蚜。  相似文献   

9.
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生长动态及产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通过对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全生育期中不同生长时期的株高、茎粗及根茎叶鲜重和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的生长动态差异显著,原种生长势较强,商品薯生长势较差,但原种与原原种及生产种的差异较小;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的产量分别比商品薯提高了27.57%、39.55%和39.19%。  相似文献   

10.
11.
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病毒累积再侵染动态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植物病毒流行学和植物免疫学的原理出发, 以病毒累积再侵染速度均值和病情指数增长百分率均值的乘积作为可动性水平抗性指标, 经济性状递变百分率的代数和为参考值, 对76 5 224 等4 份材料进行系统的病毒累积再侵染动态跟踪评判, 为今后抗病毒育种早期优质素材系统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王岫芳 《中国马铃薯》1989,3(4):240-240
<正> 马铃薯是16世纪末由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传入印度的。当时,印度尚在英国统治之下,1935年新德里农业研究所的西姆拉(Simla)马铃薯育种站开始组织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1941年印度独立以后,人们认识到马铃薯在本国的潜力。1949年建立了联邦中央马铃薯研究所(CPRI)。现在已是印度联邦作物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14.
在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增长过程中 ,小薯不断地形成、退化或转化成大中薯 ,其中出苗2 8d以后的 2~ 3周是决定大中薯数的关键期。在不同密度及施肥处理下 ,马铃薯块茎体积及干重的增长均呈S型曲线变化。单株块茎体积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适量施用氮、磷、钾 ,可增加块茎体积、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数 ,其中磷钾肥可使结薯时间提前 ,过量氮肥则推迟结薯时间 ;随密度的增加 ,块茎日增重逐渐降低 ,适量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库的充实度 ,增加产量。在本试验因素中量 (适量 )组合 ,底西芮品种单株块茎体积最大增长速率为 2 5 7392ml d ,块茎干重的最大增长速率为 10 6 82 6 g d ;种植密度 4 5 0 0株 6 6 7m2 时 ,单株结薯数为 13 5个 ,大中薯数平均为 10个 ,单产可达 30 0 0kg 6 6 7m2 以上  相似文献   

15.
湖北恩施自治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贮藏温度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块茎褐斑病是重要的块茎生理病害之一,褐斑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干燥的褐色斑点或大斑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和大小不规则,是一种生理病害。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成分、栽培管理等都会影响褐斑病的发生。目前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改善裁培管理是防治褐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块茎褐斑病是重要的块茎生理病害之一,褐斑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干燥的褐色斑点或大宽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和大小不规则,是一种生理病害。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成分、栽培管理等都会影响褐斑病的发生。目前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改善栽培管理是防治褐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地广人稀,耕作粗放,杂草危害十分严重,农田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养分、空间和阳光等有限资源,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机地把各项除草措施相配套,使之增强灭草效果,避免灭草效果的削弱进行了探讨。1 农业防除11 轮作由于杂草种子在土壤表层发生量大,危害大,通过轮作改变土壤层的耕作制度,把杂草种子深埋在土壤深层抑制其萌发出苗,同时还可降低伴生性 收稿日期:1999-11-02杂草的密度,改变田间优势杂草群落,促进田间杂草种群数量降低。12 耕翻由于我区种植结构单一造成多年生杂草泛滥,土壤通过多次耕翻后,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马铃薯田缺苗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气候冷凉 ,土壤肥沃 ,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近些年来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对马铃薯需求的日益增加 ,黑龙江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一些地区尤其是北部山区及东部平原 ,对马铃薯品种的栽培及生理特性不十分了解 ,却盲目引种 ,生产中常常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 ,严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积毁种 ,极大地影响了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为此对黑龙江省马铃薯田缺苗断垄的原因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及试验研究。1 缺苗的原因1 1 种薯质量差 ,导致出苗率低因种薯质量低下而造成的缺苗数约占总缺苗数的 6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