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蕾 《南方农机》2024,(4):112-115+143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建设工作的价值引领和动力源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和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搞懂什么是乡村文化,振兴怎样的乡村文化,以及如何振兴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应以农民为本,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精神动力。为此,应做好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从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乡村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做好引才、留才、用才、育才工作,同时加大文化宣传、文化资源挖掘以及人才引进的力度,使得乡村文化可以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挥出自身主导作用,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向前发展,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2.
吕若南  孙鹏 《南方农机》2022,(17):117-119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新兴的文化发展趋势,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多种优势,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针对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数字素养不足、文化内容无法满足群众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优化乡村文化产品的内容和传播空间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溢文  曾秀兰 《南方农机》2022,(17):107-111+116
乡村全面振兴最关键、最基础的是乡村人才振兴,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专家服务队发挥着很大作用。以清远市为例,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考察了清远市对组建专家服务队的做法,了解了专家服务队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效。调查研究发现,专家服务队面临着人才结构欠缺合理、内部沟通较少,凝聚力小、服务浅尝辄止、忽视农民主体地位等困境。因此,为保证专家服务队的发展,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政府应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专业人员的有序流动、做好专家的保障服务,而服务队自身也应做好有效沟通、持续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希望本研究能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指运用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乡村产业体系重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通过数字技术的嵌入和应用,实现农村产业体系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构建宜居宜业的智慧乡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之策,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依托。目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梗阻,主要体现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存在明显供给缺口、乡村数字化技术人才短缺等。为此,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需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强化乡村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个体赋能。  相似文献   

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目标的高度实现离不开青年学生人才。新时代青年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的价值实现,而且青年人才也能在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全面成才。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仍存在学生能动性不足、服务形式化、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瓶颈。基于此,课题组以文献分析和调研为基础,以当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坚持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进行研究,提出紧扣时代脉搏的大学生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路径,应着重从加大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力度、优化完善奖励机制、拓宽创新服务内容等多方面发力,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林福谢 《南方农机》2023,(9):115-117+121
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引导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同时也要积极重视乡村本土人才的培育。职业教育因独特的优势,对乡村本土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中开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乡村文明、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培养出符合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群体。基于此,笔者阐述了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社会地位感知较弱、服务能力弱、教育发展不平衡和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难题,提出了要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效用,通过加强职业教育自身内核建设,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法制建设,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化、技术化、智能化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高效发展与智慧农业加速起步,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建设优势明显。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俨然成为挖掘和弘扬农耕文明的一种新趋势。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传输等数字化手段,促进我国乡村文化向好发展,为助力文化资源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打造乡村文化服务数字化提供切实保障。文章从数字技术、数字渠道、数字信息视角出发,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数字下乡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当前,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给予乡村文化新的发展机遇和出路,为了加快以文化带动社会整体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解析数字化与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指明当下乡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如短期回报与长期发展失衡、文化自信消解与乡土性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短板突出等矛盾,还存在探索空间。基于此,研究小组希望借助开发创意产品、优化传播策略、完善公共文化等手段来逐步解决问题,以明确未来文化数字化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百余年奋斗而积淀下的精神瑰宝,对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有着重要影响。分析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和融入的困境,提出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开发红色文化利用的新形式、加大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丰富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的新举措,以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场域正逐渐向农村转移,数字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支撑。通过利用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振兴、治理转型和共同富裕。然而,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专业化人才匮乏、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数字政策保障有缺位形成的现实挑战,制约着数字技术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未来还需要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都致力于让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文章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分析吉安市当前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与对策,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吉安样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结合黔南州荔波县和独山县部分地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黔南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基础、现有条件及投入规模,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当中存在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相关经费保障机制制约、发展机制不协同等问题。围绕以上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人才合理盘活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打造多元投资机制,凝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持续发展动力;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农村公共文化协调发展机制,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本研究为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燕婉  张细幺  陈颖丽  陆靖 《南方农机》2023,(18):113-116
【目的】文化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当前乡村文化人才缺失、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应用较少、文化特色产业得不到更好发展等同质化问题。【方法】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方式,对江苏省无锡市的部分乡村群众进行调查,总结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措施。【结果】文化场所是群众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是没有去过的人数占比较大,存在文化活动场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创新型人才缺口大、创新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重视乡村文化队伍培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促使城乡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结论】乡村振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和创新引擎。乡村振兴,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在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应该关注青年人才如何服务乡村以及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项目小组从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着手,剖析了青年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要破除青年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难题,建议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培训、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为青年人才返乡就业清扫障碍,提升农业人才整体素质,助力乡村人才更好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南方农机》2023,(21):101-104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职业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作用,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该基层党组织党建赋能区域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成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研究发现,该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微学习”武装师生,“微宣讲”引导群众,“微培训”强化服务,“微公益”汇聚爱心,“微创业”夯实基础,通过“党建+五微一体”的工作机制赋能区域乡村振兴。当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明确党建引领目标,增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切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陶莉 《现代农机》2023,(5):41-43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内涵。河南省新密市高沟村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在推进文化振兴过程中积极传承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和国粹文化,并且开展的各式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该村当前也面临着文化振兴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文化建设不到位及人才主体流失等问题。为此,今后高沟村应当从筑牢文化振兴思想根基、健全人才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及激活文化振兴内生动力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冯燕璐 《南方农机》2023,(8):128-13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优秀传统文化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乡村振兴的实践也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基于此,笔者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面临现代化进程冲击传统文化认同感、人口空心化导致转化人才缺位、资金投入不足限制创造性转化项目落地的困境,并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建议: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培养文化认同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达成新目标,开拓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刘宇琦 《南方农机》2023,(3):121-125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对乡村教师有着多重角色要求,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建设的生力军。作为人才支撑者,乡村教师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发力;作为乡村教育现代化推动者,乡村教师多方面跟进农民继续教育;作为“乡村”教师,教学活动立足乡土文化,传承乡土情怀。乡村教师自带人才培养功能、乡土文化传承功能、社会治理参与功能,这些功能必将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基于此,笔者使用问卷调查法,明确了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乡村教师队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紧密相连,是后小康社会乡村振兴重要的公共服务人才,外部引进人才和本土培养人才要双管齐下,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可发挥乡村教师在农民的继续教育中“扶智”“扶志”“扶家庭教育”的作用,为未来乡村建设蓄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文化艺术服务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课题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艺术服务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和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与价值,探讨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参与乡村环境的规划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公共艺术服务、传媒策划以及数字营销等具体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特派员体验学习的能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和工匠艺人的实践经验,引导其发挥指导作用,实现村校共同培养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创新的、可持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孙雯 《贵州农机化》2023,(4):58-60+64
针对乡村振兴路径问题,对“村BA”进行探析,发现其取得的成功源于充分融合了乡村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生动演绎。提出重新定位乡村振兴的主体,转变职能,改变传统视角,实现“末”位主体向“先”位主体的转变,能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新型乡村建设体系,发挥好主体间的作用和各自的优势。同时,指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文化建设和村民思想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美丽乡村的构建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构建乡村的文化建设,不仅仅只包含乡村传统文化,还应构建更广阔的乡村文化空间,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住“乡愁”优势,让更多的村民既能外在感知文化建设的魅力,也激发内生力量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对文化建设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增强对乡村的归属感,不断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通过路径转换,创新思维助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