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源数据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村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村庄是促进城乡发展的重要单元,厘清村庄发展潜力、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并结合潜力评价结果、POI(兴趣点)数据核密度分析、引力模型划分村庄类型。结果表明:从化区村庄发展潜力整体上较好,但发展潜力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空间格局,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圈层结构;从化区村庄可划分为经济核心类村庄、集聚提升类村庄、相对稳定类村庄、规模控制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5类,数量占比分别为14.23%、12.69%、23.08%、25.38%、24.62%。研究表明,基于多源数据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具有时效性和普适性,结合发展潜力、POI数据、村庄竞争力划分村庄类型,可为村庄发展规划精细化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小龙 《乡村科技》2023,(21):38-41
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35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法,从村庄区位条件、人口资源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经济发展状况5方面,选取7个评价因子,构建烈山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北市烈山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35个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其他类。  相似文献   

3.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江西省2006~2018年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演变特征,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影响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6~2018年,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两者协调度由0.403增长至0.893,由濒临失调转变为良好协调;影响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因子由乡村宽带普及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村贫困人数到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乡村服务业产值增长率再到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村二产就业率、乡村服务业产值增长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农产品化肥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江西省2006~2018年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演变特征,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影响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6~2018年,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两者协调度由0.403增长至0.893,由濒临失调转变为良好协调;影响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因子由乡村宽带...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常态化背景下,乡村地域系统内外部差异发生深刻变革,客观评价村庄发展潜力,识别村庄发展类型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为探索镇域范围内村庄分类及其发展策略,文章以蓟州区穿芳峪镇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建立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对村庄发展指数进行测评,运用聚类分析及村庄分类模型将26个村庄进行发展类型识别。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及村庄用地情况对村庄的发展潜力影响较大;镇域范围内村庄发展潜力呈现由中心地区向边缘区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可将穿芳峪镇村庄分为集聚提升发展型、改善提升发展型、保留整治发展型、特色保护发展型及扶持保育发展型五大类型,再根据其村庄特征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兴安县乐群村村庄规划为例,从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空间肌理的角度分析目前村庄普遍存在的村庄空心化、路网未完全连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庄风貌不统一、村内景观同质化及忽视村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问题,本文从乡愁的角度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和空间肌理理念,在村庄规划中通过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乡村建筑风貌统一、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营造乡村特色景观,进行能够承载“乡愁”的现代化美丽乡村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永顺县县域村庄的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永顺县县域村庄的分类及布局方面村庄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县域村庄分类方案及布局策略,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村庄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格局优化,使村庄基础教育设施更高效和更公平地服务居民,推动东北地区教育振兴乡村工作科学地进行,以东北地区183个县的村庄为例,采用可达性分析、区位协调度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对基础教育设施空间配置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村庄基础教育设施空间配置格局中可划分出三大类型区,建议协调发展区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潜在促进区适当增设基础教育设施或教学点;离散发展区遵循村庄“多中心,小聚落”布局模式,并适当缩减基础教育设施规模。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判村庄发展状态,为村庄发展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本研究由“个性”到“共性”构建了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村庄综合效能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进行应用。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因子法,进一步分析了新泰市村庄综合效能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新泰市村庄生产效能均值为0.756 1,生活效能均值为0.623 0,生态效能均值为0.572 3,综合效能均值为0.689 5,各维度效能整体较低,提升空间较大。生产效能较高的村庄分布在新泰市中心城区及两个城市副中心,生活效能较高的村庄分布在新泰市两个副中心,生态效能较高的村庄则主要集中在东部丘陵地区。根据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可知,较协调区域分布在新泰市中心城区、楼禹城市副中心以及放城镇和龙廷镇,失衡区域分布在羊流镇和汶南镇,这些地区是主要的农林产业区。障碍因子测算结果表明,新泰市村庄障碍因子主要为从业人员数量、人均产业产值、村庄环境治理费用和村庄新增生态用地面积,即集中在生产和生态效能维度。本研究梳理了村庄综合效能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应用,为制定村庄综合效能提升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村庄要素科学配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  相似文献   

10.
综合土地利用、DEM、POI、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探索南方低山丘陵区乡村类型定量识别方法,为编制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在简要归纳乡村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18年江西省万年县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并借助灰色星座聚类模型和质性归纳法识别其乡村发展类型,进而提出不同类型乡村差异化振兴策略.结果表明,万年县乡村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区域差异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万年县乡村发展类型可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传统农业类、综合发展类和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和传统农业类是其主要乡村类型.万年县不同类型乡村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具有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重点研究了特色保护型村庄的规划思路,以淮安市桃园村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特色保护型村庄村庄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实际出发,从文化、产业、生态、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桃园村实现全面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然而,当前首都乡村振兴普遍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各类型村庄产业发展面临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困境。通过对北京市 13个涉农区 48个乡镇 116个村的 1 272个农户的调查,具体分析了首都乡村三无村、拆迁村、倒挂村、空心村和传统村五类村庄产业振兴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五类村庄,围绕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分类推进首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欠发达革命老区的河南省新县为研究对象,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阐述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振兴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和成熟经验,并从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理论出发,对慢村理念的涵义特征、基本原则和建设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绵阳市游仙区曾家垭村为研究案例,结合该村实际情况,运用慢村设计理念,围绕"慢空间、慢交通、慢旅居、慢生活、慢游览"为重点,提出村庄规划的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为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地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乡村地域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土地空间重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等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在增加。减碳的国家战略目标在引导城市规划更新空间转型上有重大作用,而在乡村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以路集村庄规划为例,旨在探索低碳乡村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村庄分类是编制村庄规划和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典型高原山区——云南省玉龙县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发展潜力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三评价”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初始村庄分类结果;最后运用状态空间法计算村庄承载力,对初始村庄分类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村庄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村庄具有显著的高原山区空间分布异质性,其“三评价”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0.253、0.110;60%以上村庄处于可承载状态,承载力较高区域集中于研究区的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经综合承载力测算修正后,特色保护类占 23%,城郊融合类占4%,搬迁撤并类占15%,集聚提升类占40%,暂不明确类占18%。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结合承载力的计算结果,提出布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提供方法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境、地”演变特征及原因,并对村庄是否迁并进行诊断分类,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遥感解译耕地变化等方法,在识别黄土丘陵区乡村人地系统演化特征、探究乡村衰落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迁并村庄的诊断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米脂县调研乡村人口流失率达54.75%,老龄化与低文化程度在村庄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8.44%、72.79%;调研村窑洞空置率达51.78%,基础设施缺失,本村就医率仅25.78%,人均农业水资源量仅有39.53 m3;农业载体的耕地因撂荒与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了61.67%;2)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黄土丘陵区农业产量低,农业生产效率水平低,人均经营耕地少,乡村生活质量差等内因;城乡就业收入差距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等外因;3)围绕人口、住房、城乡关系、水资源及耕地5个维度建立迁并村庄诊断指标体系,分类结果表明迁并村庄主要是生活与生产功能较差的偏远村庄。本研究建立的迁并村庄诊断指标体系可运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迁村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根据村庄的资源禀赋,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生活与生产、生态与建设等核心问题,创新发展动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引导适宜产业发展,引导村民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本文以兰州新区榆川村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
优化村庄规划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该文以仪陇县观紫镇泉水村村庄规划为例,结合国家有关顶层设计方案,分析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路径和后续乡村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蔡茜  朱慧茹 《乡村科技》2020,(6):112-116,126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进入新时期,乡村振兴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新时代,村庄规划面临从单一目标到综合目标、从蓝图式规划到实施型规划、从技术型规划到社会型规划转型的新要求。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应落实的5个方面:建立空间管制体系、激活内生产业动力、延续本土历史文化、营造乡村特色风貌以及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使得村庄规划打破传统的空间规划,从重视地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和自我认同发展等方面引导村庄的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