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农业规模化经营与生计多样化的作用机理、实证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中农业规模化经营可以促进农户寻求多样的生计方式、提高经济收入,特别是非农经济收入,还可以促进生计可持续发展,但规模化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产业链带动不强以及学科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学科融合性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对科学研判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效应、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湖北省部分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其生计恢复力和生计韧性,且多种检验均显示研究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综合整治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呈现“低收入—低依赖”>“高收入—低依赖”>“低收入—高依赖”>“高收入—高依赖”的分异特征,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果大于丘陵地区。因此,土地综合整治应遵循“以人为本、夯实民生”的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全面优化农地功能与效能,构建低环境风险、良性运转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格局,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因地制宜挖潜区域产业特色,才能有效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户生计的韧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南民族地区1529户生计转型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了民族地区生计转型农户城镇化融入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对农户城镇化融入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城镇化融入能力差异。研究表明,民族地区生计转型农户城镇化融入能力总体偏弱,不同融入阶段的城镇化融入能力发展不均衡,离开农村能力相对较强,进入和融入城镇能力相对较弱;在四类农户中,外出经商型农户城镇化融入能力最强,就近多元型农户次之,外出务工型农户第三,就地多元型农户最弱,且这种差异体现在农户城镇化融入的全过程。鉴于此,提出了从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深化户籍制度、城市住房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升民族地区整体生计转型农户的城镇化融入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理清气候变化感知影响农户生计的基本路径和内在逻辑,本研究基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镇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感知对农业生计策略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对非农业策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感知同时通过适应性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计策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计策略向非农化方向发展;3)气候变化感知对生计策略的影响路径表现出明显的农户个人因素差异和农业生产环境差异,风险喜好型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农户群体更倾向于调整和转变生计策略,存在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时农户倾向于坚持农业生计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气候变化政策、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现阶段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对“生计脆弱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农户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利用重庆市合川区入户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纯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最高,外出务工农户次之,当地非农就业农户最低;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和农业发展落后是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农户生计脆弱性存在双向影响,当地非农产业的脆弱性是导致当地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定改善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相关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农户生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法、问题分析法,在阐释生计理论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结合DFID关于可持续生计架构,从多维度分析和提炼影响农户生计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可持续生计应用研究的内容仍需完善,国内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对此,提出了可持续生计未来研究的重点,即框架内容的扩展、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可持续生计等。更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农户生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学习借鉴提升农户生计能力、推进生计转型发展的方法,促进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与落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在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模拟,以揭示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作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发达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分化为传统农业型、专业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和非农型等多种形态。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资本状况存在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农业型、非农兼业型、非农型、农业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非农型农户在人力资本方面具有优势,非农兼业型农户在社会资本方面表现最佳。3)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整体劳动能力等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户均家庭年收入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状况影响着其生计策略的选择,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其生计资本状况,以实现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3个:市场与农户连接型,合作社与农户连接型,企业与农户连接型。1.市场与农户连接型这是荷兰农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市场与农户的连接具体表现为“拍卖市场”与农户连接和超级市场与农户连接两种模式。“拍卖市场”在荷兰农业一体化经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拍卖市场”与农户的连接是荷兰农业一体化经营最富特色的模式。荷兰的农产品拍卖历史久远,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拍卖市场”的拍卖过程已全部实现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198户有效样本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意向及实际满足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农户在农业生产各环节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耕地土壤改良、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治、化肥农药投入使用、资金信贷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然而,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却难以有效地满足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上述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强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秦晨 《吉林农业》2010,(9):256-257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直接决定着农业经营的成败。农户的积极参与对循环农业的顺利运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循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以江苏省沈高镇为例,以引导农户参与循环农业为出发点,从指引农户了解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不足入手,采用农户调查的方法,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将参与式方法运用于循环农村社会体系建立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农户生计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并为后续的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三峡库区忠县退耕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归纳分析了农户的生计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退耕后农户的非农就业时间增多,而生计资本的差异使得其生活状况存在变差、无变化与变好3种结果。人力资本、金融资本、退耕还林面积以及种植生态林与农户的非农就业时间增多呈正相关。提高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能够促进农户生活由变差向无变化转变,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能够促进农户生活由变差向变好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户的概念,是当前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解决农业领域诸多矛盾问题的厚望。由于农业家庭经营的适应性与小农经营的局限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与成长有其必然性。由于组织属性不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优势、功能定位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并进而深刻影响到政策支持目标与对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泰国的小农经济在市场化条件下顽强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社会结构和道德传统依然具有比较强的韧性和稳定性。对泰国南奔府的有机农业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发现,小农户在市场化情境中面临销路不稳定、农业劳动力短缺等风险,但是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通过有效运用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社区合作网络来缓解这种风险,维护有机农业的价值。在政府政策、市场力量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道德规范的共同作用下,小农户积极建立社区企业、学习中心等农业合作组织,这既有助于他们在参与市场化的过程中维护生计安全,同时也使这种道德规范开始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小农户的生产实践也有助于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传承原有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资本匮乏型农户在面临不同生计风险冲击时如何应对,以陕南秦巴山区414份农户调查数据为例,在判断农户生计资本类型并测算生计风险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性评价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偏好的风险应对策略组合不同;并且,“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与“改进生产技术”的策略有效性评价较好,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41、2.39;生计风险-生计资本类型的交互项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影响显著,且不同生计资本类型、不同抗风险能力的交互效应存在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户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结合农户自身生计资本类型及外部生计风险,制定差异化的扶贫措施以实现防风险与强生计相结合的稳定脱贫战略。  相似文献   

17.
农户生计方式不仅决定了农户的收入,还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获取于桥水库流域512份农户生计的一手数据,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收入结构划分农户生计策略,分析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特征,并利用多元回归方程解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农户生计非农化成为普遍现象,纯非农型和非主农辅型生计策略占比分别为 29.5%和 42.6%。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存在显著差异:纯非农和非主农辅农户的总生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和农主非辅农户,纯农业和农主非辅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纯非农型农户。不同乡村地域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和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明显差异。经济作物区农户的总生计资本、自然资本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传统粮产区的金融资本最低。水库周边区生计策略主要为纯非农型,山地林木区和城镇周边区主要是非主农辅型,传统粮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主要是纯非农型和非主农辅型,文化旅游区主要是非主农辅型和农主非辅型。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耕地破碎化程度、土壤肥力、劳动力占比、家庭人口平均年龄、交通工具和家庭人均收入等指标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差异主要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相关。最后,提出基于乡村地域特征的农户生计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参与式农户评价方法(PRA)对重庆市武隆县4个抽样村进行调查,依据农户不同生计方式将农户划分为缺失型、基本型、自然资产型、人力资产型4种类型.运用分组比较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偏低,不同农户类型的耕地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序为自然资产型、人力资产型、缺失型、基本型.2)受生计方式的影响,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存在差异并具有各自特点,自然资产型户均省工性和增产性投入最高,人力资产型单位耕地面积省工性投入最高,缺失型农户户均耕地面积最小,基本型农户缺乏资金以及高素质劳动力.3)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引起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加快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以及推广,使农户切实掌握新技术.4)农户规模收益普遍处于递增阶段,表明生产规模较小.农户应采取合理方式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户生计适应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扶贫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以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黎平肇兴侗寨和榕江三宝侗寨4个重点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熵值法,对贵州省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模式和生计适应力状况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模式主要分为5种,即旅游专营型、旅游主导型、兼业旅游型、务工为主型和务农为主型;从比重分析,务农为主型与旅游主导型处于支配地位,旅游专营型居中,兼业旅游型和务工为主型相对滞后.②乡村旅游地农户选择农旅兼营为主;农户生计适应性值处在中等水平,总体表现为一般适应,存在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③乡村旅游地发展扰动了民族村寨原生村落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区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设施建设.本研究可为乡村旅游地农户最大化获取旅游产业收益和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伽师县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可持续生计能力3个方面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在生计资本中,农业为主型农户的自然资本值和社会资本值高于兼业为主型农户,人力资本值、物质资本值和金融资本值低于兼业为主型农户。在生计风险中,教育风险>自然风险>就业风险>健康风险。在可持续生计能力中,兼业为主型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综合得分高于农业为主型且差异较小。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增加生计资本存量、加强生计风险管理、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