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春花疫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F1代长春花上疫病 (Phytophthora nicotianae)是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危害较重。经对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药剂筛选及防治等方面研究 ,结果表明 ,该病的发生与长春花生育期及湿度等密切相关 ,RH>80%时病害迅速发展。现蕾期至初花期为病害易发期 ,克露等3种药剂对其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选取自然条件相似而农业发展差异较为显著的典型商品粮基地———德惠和海伦为案例,从粮食产量、农业产值、产业结构、产业效益、生产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比较了典型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状况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典型商品粮基地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区位、对外开放程度、市场与信息、政策等因素是造成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及其变化是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最敏感、最活跃的因子,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明显。然而,气候变化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在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不同的连接区域的气候构成的气候变化序列可以替代同一个区域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序列,因为它们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基于此思想,选择气候条件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分别用我国南方的和北方的两个省代替),分别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利用现代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生产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等定量方法,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管理、地形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定量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可能是渐变或跳跃性的突变转型)对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气候条件转好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减小;农业社会和农业产出状况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也减小;人们会有选择地耕种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土地。当气候条件变差时,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增强;农业产出和农业社会状况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增大;人们更多关注农业人均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生产状况,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的关注严重减少。  相似文献   

4.
根据宁夏高寒易旱区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提出了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初步研究结果认为 :该区人口严重超载 ,自我投入能力差 ,农业发展限制因子多。农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移民和投入 ,在移民的基础上增加外部投入 ;首先利用一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河川滩地建成人均 1— 2亩的基本农田 ,解决粮食自给 ;增施化肥 ,以无机促有机 ,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条件较差的旱坡地、塬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植被 ,改善生态。同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与技术 ,开发本区农副土特产品 (如蚕豆、沙棘、蕨菜、山楂、矿泉水等 )以及中药材等深加工 ,形成规模生产 ,最终使本区粮食自给、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本试验条件下,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产卵量、内禀增长力、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等比较结果表明,以白背飞虱最大,种群发展最快;褐飞虱次之,种群发展速率居中;灰飞虱最小,种群发展最慢。3种稻飞虱理论上逐日分别以1.1633、1.1252和1.0801倍的增长率作几何级数增加,这为估计种群消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偏好特征则是游客差异化市场选择的根本原因。文中以喀什市游客市场调查问卷结果为基本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中的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喀什市国内客源市场空间分异与游客选择偏好的耦合性。研究发现,环渤海、长三角等远程客源市场偏好于观光旅游、民族旅游等旅游产品以及高质量的餐饮、住宿等旅游设施条件;新疆及近中程游客市场则对商务旅游、探亲旅游等旅游产品更为关注,且对商务、信息和交通等基础旅游条件更为关注。文中特别指出,旅游地发展只有更加关注差异化地域客源市场的游客偏好区别,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提升旅游地产品、设施、形象,才能全面有效推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问题;重庆曾经是典型的水产品消费城市,市场自给率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50%左右徘徊;"十二五"期间渔业工作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克服外部环境的先天性不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新、土"水产;历经了破  相似文献   

8.
渝东地区近年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演替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供病虫害滋生和取食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病虫继续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环境条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围场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与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围场县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评价了该县资源优势,即丰富的土地资源、洁净的生产环境、冷凉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分析了制约围场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开发的障碍因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进而提出其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认为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错季蔬菜产业、马铃薯产业、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区域特色产业是实现围场县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陕西咸阳渭北旱塬地区优质苹果基地生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咸阳渭北旱塬苹果产区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近30 a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咸阳渭北旱塬地区具有较国内外其它苹果产区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表现为:温度条件适宜、温度日较差大、光能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中,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条件十分优越。影响苹果产量、品质的最大不利气候因素是干旱、大风、霜冻、冰雹、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咸阳渭北苹果生产的具体对策是:调整苹果品种结构,适度增加早、中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的比例,将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到10∶20∶70。抓好优良品种区域布局,南部(海拔600~850 m)保留适量晚熟品种,适度发展中熟品种,增加早熟品种比例,围绕加工,发展一定比例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北部(海拔850~1 300 m)仍以优良晚熟品种为主,适度发展新优中熟品种,少量发展早熟品种;次优生区(海拔600 m以下)应以早、中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为主,逐步淘汰晚熟品种。下大力气抓好"四项关键技术"的落实,提高优果率,增强渭北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果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果品生产附加值;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咸阳果品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选取青海南部高原藏区这一高海拔、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典型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高寒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标准化处理、聚类分析、熵值法等方法,对该地区16个县域27项评价因子进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显示:达日、杂多、甘德3县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最小;河南、曲麻莱和治多3县较低;久治、兴海、泽库和称多4县中等;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较高的有玛多、班玛和同德3县;而玉树、玛沁、囊谦3县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最大,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影响了该地区的整体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可持续承载的基础条件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与荒漠化息息相关,沙尘暴的频频发生正是对土地荒漠化程度发出的黄牌警告。干河谷,干湖床区;洪积-冲积区;基岩风化的残积、堆积区;黄土丘陵区;冲积泛滥、平原区;沙丘活化区等六大区域的风蚀及水蚀为沙尘暴提供大量的沙物质来源,干旱大风条件成为沙尘暴的动力。防治沙尘暴、减缓沙尘暴威胁,必须从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防风固沙入手,首先从生态恢复开始,以植被自然恢复为主体方向,再辅以人工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措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主成分分析表明: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现状是区域内人口、工业、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境内铁路里程和海拔,能较好的代表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得分系数,计算青海省43个区城镇等级规模的综合得分,并分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对青海省城镇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29日武威市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天气图、FY-2D卫星云图、单站地面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2年7月29日下午到夜间武威市的对流性强降雨天气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层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发生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强降雨天气能量的释放过程;大的湿度条件和水汽在本地辐合,为大到暴雨提供了丰沛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烈的上升气流是大到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强烈的不稳定能量和不稳定层结是对流增强、雨强增大的必要条件;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加强是降雨强度较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灌溉对粮饲兼用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在灌溉量2700m3/hm2、3600m3/hm2、4500m3/hm2条件下,对粮饲兼用玉米根系分布特征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600m3/hm2的灌溉量在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较充分灌溉显著提高4.78%~19.3%;2)各灌溉条件下,根系随生育进程不断向下发展,随灌溉量的减少,根系有向深层发展的趋势;3)3600m3/hm2的灌溉条件下,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较充分灌溉显著提高11.3%;4)秸秆产量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较高,尤其在抽雄至乳熟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的稻灾篇中即有类似稻瘟病的记载。本世纪30年代起,我国植病学家对稻瘟病的发生、为害、环境条件与发病关系等先后进行了调查,揭开了研究的序幕;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对此病的认识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重庆渔业由于受山区丘陵地理环境和特殊气候条件限制,水产品总量和鱼塘养殖规模有限,渔业发展只能因地制宜、独辟蹊径;主要从调结构、转方式、抓特色、挖潜力出发,依靠科技创新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了快速、平稳、健康、生态和特色并举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历程,重点阐述了《条例》在明确管理原则、健全工作制度、突出队伍建设和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实现途径。通过制定农作物病虫害分类名录,可贯彻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的管理原则;通过制定监测与预报、专业化服务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可推动病虫害防治全链条制度落地;通过引导一主多元协同发展、加强条件保障措施,可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夯实植保工作根基;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绿色防控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可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和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湖北植保》2012,(2):29-29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2、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巯基乙醇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拮抗作用,胱氨酸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大蒜提取液在常温、低温、短期光照和中偏酸性等条件下抑菌效果较稳定;大蒜提取液对60℃及更高温度、碱性、过酸等条件处理敏感,抑菌活性降低很快。本研究发现大蒜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并初步确定了大蒜提取液的抑菌稳定条件,为开发大蒜类有机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