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受高温、高湿、封闭和连茬种植等因素影响,蔬菜根结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黄瓜、丝瓜、苦瓜、葫芦、甜瓜、番茄、茄子、菜豆、芹菜等20多种蔬菜,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同时根结线虫危害又加重了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真菌病害和部分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增加和扩大了病害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枇杷根腐病是枇杷的重要病害之一 ,幼龄树和成年树均可发生 ,为害严重的整株黄化落叶直至死亡。枇杷根腐病多发生在根颈及根部 ,病部皮层松软、坏死、腐烂。病发初期为黄白色至黄褐色不规则病斑 ,病健部分界不明显 ,后逐渐转为黑褐色。近地面的根颈处或根部促发大量新根 ,新根被侵染后也随之腐烂、坏死。病情严重时 ,大部分根系变黑腐烂 ,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 ,形成层坏死显褐色 ,植株萎蔫 ,叶片黄化 ,脱落 ,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部表面会形成大量白色霉状物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枇杷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3.
1根腐病类型 引起并导致葡萄的根部病害有:白纹羽病、根朽病、紫纹羽病、白绢病及圆斑根腐病。最常见的是圆斑根腐病,有时几种病害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4.
1 症状龙眼根腐病是龙眼的主要病害之一 ,幼龄树和成年树均可发生。龙眼根腐病多发生在根颈及其以下的根部 ,病菌侵染后 ,病部皮层松软、坏死和腐烂。发病初期为黄白色至黄褐色不规则病斑 ,病健交界处不明显 ,后逐渐转为黑褐色 ,近地面的根颈处或根部促发大量新根 ,受病原菌侵染后新根也随之腐烂、坏死。病情严重时 ,大部分根系变黑腐烂 ,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 ,形成层坏死呈褐色。植株萎蔫 ,叶片黄化、脱落 ,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病部表面形成大量白色霉状物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 病原与侵染循环龙眼根腐病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土壤退化主要是受经济收益大的驱使,农户在同一地块多年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如:番茄、青椒、黄瓜、香瓜、草莓、人参等,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植物自身排泄的有害物质大量积累,由此导致重茬土传病害如: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黑茎病、茎基腐病、炭蛆病、根肿病等病害增多,致使种植的作物生长势弱,产量降低甚至绝产.其大多数作物表现为生长初期症状不明显,长到结果时部分开始死亡,至盛果期基本上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根腐病已经成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此就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害、分布及危害与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由真菌类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感染桑树根部引起的桑树根腐病是广西蚕区桑园新发现的一种桑树根部病害。调查该病害发生与桑树树龄、桑品种及根部受根结线虫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桑树树龄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桑树对该病害的抵抗能力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桑品种抗青283和强桑1号的抗病能力较强;感染该病的桑树根部都受到根结线虫危害,但部分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桑树未见根腐病症状。研究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器与分生孢子形成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L.theobromae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显著差异,但持续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产生。加强田间管理、防治根结线虫及栽培对病害抵抗能力强的桑品种,可以有效减轻这种新的病原菌引发桑根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试验,探讨不同农药对大花红景天根腐病防治的效果,优选出药剂,为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病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荆都可不同程度的防治红景天根腐病.在本试验条件下,以50%多菌灵WP 70%代森锰锌WP750倍处理的防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豆科牧草根腐病的病原,影响病害的因素及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引用资料自1910~1989年底。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是真菌,目前世界各地自豆科牧草病根上至少已分离、鉴定出176种真菌,其中75%为半知菌。土壤温度、含水量、害虫与线虫的危害、他种病害、以及田间管理措施等均可影响根腐病的发展。根腐病在牧草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造成危害:其引致牧草建植不良、产量下降、固氮力降低,草地寿命与利用年限缩短。  相似文献   

10.
大蒜是山东省金乡县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年种植面积在3.3万hm^2左右,由于多年重茬种植,病原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致使大蒜根部病害逐渐加重,主要病害有大蒜菌核病、疫霉根腐病、干腐病、红根腐病。这些病害的发生与为害,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金乡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笔者在近几年内对大蒜根部病害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1常见病害的防治1.1大豆根腐病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发生,由于6~8月份降水偏多,植株根际通透性较差,加之大面积超剂量的使用除草剂,也会破坏大豆根系,加重根腐病的发生。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茎基部病斑初期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梭形或长条形,病重时呈红  相似文献   

12.
根腐病是危害油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世界上所有的油梨种植区都有发生,已成为制约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油梨根腐病的病原有:疫霉菌、蜜环菌、焦菌以及丝核菌等,其中疫霉菌为主要的病原菌。本文从病原菌发病规律、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总结油梨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根腐病是我国苜蓿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其主要致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采用水培接菌法接种尖孢镰刀菌,测定58份供试苜蓿材料的病情指数、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根腐病抗性.结果表明,株高、根长、地下生物量与病情指数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12.50~70.83,...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消毒后的西番莲枝条切段为材料,通过水培和沙基扦插,获得无病西番莲苗,当年移栽当年开花结果,没有观察到根腐病、疫霉病、炭疽病和花叶病等病害发生;第二年的果园中发现少量病害,但为害程度轻。文中还简要介绍了西番莲无病苗栽培管理及技术措施,并对预防和减少西番莲果园病害发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集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燕麦主产区燕麦根腐病病株,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以明确引起甘肃省燕麦根腐病病原菌种类,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从燕麦病根分离并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株真菌,Y2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Y5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5-2010年原州区苜蓿病虫害的监测,苜蓿害虫主要有蚜虫、蓟马、草地螟、盲蝽、象甲,苜蓿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白粉病、根腐病。苜蓿害虫的种群数量和病害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病虫害对苜蓿的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加重,应加强对苜蓿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重视苜蓿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保护地蔬菜的迅速发展,蔬菜根结线虫,辣椒疫病、茄子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也日趋严重,常见的土传病害有根结线虫、黄萎病、瘁倒病、立枯病、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地下害虫和杂草等.对这些病害,目前生产上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使用溴灭泰熏蒸消毒土壤.连云港死海溴化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听装溴灭泰(98%溴甲烷)具有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消毒彻底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保护地蔬菜土壤消毒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相似。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孢子形态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通过病原菌TY.GF1的核糖体18S rDNA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长度为1 805、627 bp的序列片段。基于18S rDNA及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与TY.GF1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为米根霉和淀粉霉(Amylomyces rouxii)。结合病原菌致病性特点及形态特征与1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这种新发生的桑树病害为桑根腐病,其病原菌可能为米根霉。  相似文献   

19.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大豆疫霉菌引起,是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也是大田作物中唯一危害严重的疫霉病害。该病是危害面积大,程度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迄今,在世界大豆主产区仍呈扩大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60Co-γ射线处理菜豆干种子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对菜豆M1生育期有明显影响,随着剂量的增加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株高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呈一定的递减趋势,变异系数逐渐增大;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品种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菜豆品种较豇豆品种对辐照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