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4年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粳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来,在短短十几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概述了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历史和原理、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体系的重要因素、转基因水稻的特点和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枣树的各种因素后,建立了稳定的转基因实验体系。预培养2d的枣树嫩梢段和下胚轴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 0.15mg/l NAA 1.75mg/l ZT 10mg/l Km 500mg/l 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20mg/l Km的生长培养基和30mg/l Km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转化率为2%-4%。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基因转化中包括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物、共培养温度、信号分子与vir基因的活化的几个关键因素研究进展作了论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小为1~2mm的幼胚是较为理想的转化外植体,在外植体培养基本培养基一般多选用MS和N6,在基本培养基上附加有机氮和氨基酸、金属离子均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转化中的共培养温度一般在200C~250C之间。研究认为根癌农杆菌转化禾本科植物的困难在于禾本科植物缺乏酚类物质,难以诱导Vir基因活化表达,因此在转化中多采用加入外源的酚类物质如乙酰丁香酮来提高玉米转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的地被菊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地被菊‘北林黄’无菌苗叶片外植体为受体材料,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对农杆菌介导的地被菊‘北林黄’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植株中部叶片为转化受体,外植体在经过1d的预培养,用活化的OD600为0.6的农杆菌侵染10min,共培养2d,再经过3d延迟培养后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培养,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获得数和抗性芽数均最高。在筛选后期,不定芽生根阶段使用的Kanamycin(Kan)选择压力为25mg/L。获得的部分Kan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扩增出特异条带,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林黄’基因组DNA中。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利用分子手段对地被菊进行遗传改良,并获得综合抗逆性提高的优异种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杨静 《种子科技》2019,(18):10-12
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的进展中,因根癌农杆菌具有转入的外源DNA结构完整、外源基因表达比较稳定、经济简便、技术仪器要求低等优势,成为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转基因技术。对根癌农杆菌介导单子叶植物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和提高转化效率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效率和转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枣树的各种因素后,建立了稳定的转基因实验体系.预培养2d的枣树嫩梢段和下胚轴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 0.15 mg/l NAA 1.75 mg/l ZT 10 mg/l Km 500 mg/l 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20 mg/l Km的生长培养基和30 mg/l Km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转化率为2%-4%.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以磨盘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合成酶基因(ACS)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 d;用OD600值为1.0的菌液侵染15 min、共培养3 d,AS浓度200μmol/L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初步确定ACC合成酶基因已转入磨盘柿组培苗中。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生素种类、继代和菌液浓度对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的影响,并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4个高产、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籼稻品种中。结果显示,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头胞霉素,其适宜浓度为250~350mg/L;4个品种继代愈伤比初代愈伤能获得更高的抗性愈伤得率;各个品种转化有其最佳的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茉莉新占和绿黄占为1.0,粤香占和矮秀占为0.6。应用此优化的农杆菌转化体系,我们得到了转化植株;PCR扩增和Southem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柱型苹果“鲁加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以柱型苹果"鲁加6号"试管苗叶片外植体为转化材料,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凶为选择标记,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柱型苹果"鲁加6号"苹果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MS+6-BA 4.0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叶片不定芽分化阶段Km的选择压力为20 mg/L,不定芽生根阶段Km的选择压力为15 mg/L,脱菌培养阶段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经过36 h预培养,侵染10 min,共培养48 h时,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效率,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和抗性芽数均最高.获得的Km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扩增出特异条带,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茎段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主栽品种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感染时间、预培养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选择压和培养基对抗性出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台湾红皮”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转化植株。卡那霉素生根筛选和PCR鉴定结果表明,再生的转化植株假阳性率比较高,要获得预期的转基因植株群体需加大遗传转化工作中转基因植株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利用云南省怒江州地方花魔芋资源,充分发挥丰富的林下土地优势,使怒江贫困山区农业提质增效,以云南较早规范化栽培的楚雄市和永胜县地方花魔芋资源为对照,对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的内在品质及产量增产效率进行测定分析试和验观察。结果表明,怒江花魔芋的矿质元素、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材料(楚雄花魔芋),但葡甘露聚糖含量(11.30%)比对照材料高0.42个百分点。由于受干旱影响,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的生育期为160.68天,产量增产效率为33.70%,比对照材料(永胜花魔芋)生育期长0.84天,产量增产效率高5.16个百分点。经核桃林下种植测产,怒江花魔芋产量20556.6 kg/hm2,比永胜花魔芋产量高出3616.8kg/hm2。试验结果显示,怒江地方花魔芋是一种优良的魔芋资源,可以在怒江大面积开发应用,发展林下魔芋产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原位转基因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原位转基因方法目前的发展状况、技术环节、以及在转化机制上的研究结果,并对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葡甘聚糖等碳源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软腐病主要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E.c.c.)和菊欧文氏杆菌( Erwinia chrysanthemi, E.ch.)引起,本研究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明确了葡萄糖、淀粉、甘油、甘露醇、蔗糖、葡甘聚糖、麦芽糖这7种碳源对魔芋软腐病病菌两个亚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个亚种都能很好的利用蔗糖,且在清水生长情况与在含魔芋粉、淀粉的培养液中生长情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葡萄糖培养液中生长情况还没有清水的好。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其粗蛋白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好,被称为"牧草之王",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建立快速、高效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首要前提。本综述围绕与遗传转化体系密切相关的基因型、外植体、农杆菌、表达载体和转化方案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借鉴经典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RT-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被插入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采用此方法可省去组织培养过程,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FT基因转化嘎拉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苹果品种嘎拉转化FT基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苹果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在含BA 5mg/L+IAA 0.5mg/L的MS培养基上,以离体叶片远轴面(叶背面)向上,经过14d的暗培养获得再生不定芽和再生植株,再生率达97%。在转基因再生体系中,以头孢噻肟钠500mg/L和卡那霉素5mg/L,作为脱菌培养和选择培养的条件,经过感染携带拟南芥FT基因的农杆菌,获得了一批转FT基因的植株,经PCR检测,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