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BD5生物柴油的1?000?h可靠性试验,考察长时间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可靠性试验后对主要零部件进行拆检,主要摩擦副轴颈处可以观察到加工痕迹或光亮,气门处有少量的积碳;测量了主要运动件的磨损量,分析了活塞组、连杆组、曲轴组及配气机构的磨损情况;验证了共轨柴油机长时间燃用生物柴油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000?h试验后,4缸油环的磨损量为0.004?mm;3缸连杆小头的磨损量为0.043?mm;2缸主轴颈的磨损量为0.003?mm;1缸和2缸的进气门下沉量最大,约为0.009?mm;试验过程中,柴油机各零部件均未发生断裂、剥落、烧蚀、黏结等异常现象。燃烧BD5生物柴油对柴油机主要零部件无异常影响,柴油机可长时间燃用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研究了乙醇-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和理化性质,测量了柴油机燃用柴油、乙醇-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10℃、生物柴油的体积分数大于17.6%时,乙醇、柴油和生物柴油可以任意比例稳定互溶。随着乙醇掺混比例的增大,燃用乙醇-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情况是:燃油消耗率逐渐增大,但能量消耗率变化不大;转矩逐渐减小;烟度排放大幅度降低,中高负荷下CO排放大幅度减少,HC排放量明显增加,NOx排放变化不大;最大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峰值逐渐升高并后移。 相似文献
3.
甲醇、生物柴油是柴油机的含氧替代燃料,能有效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但甲醇的十六烷值低,在柴油机上燃用会出现着火困难的问题,采用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柴油机燃料的着火性能。为了研究不同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试验选择了烷基硝酸酯、环烷基硝酸酯、醚3种十六烷值改进剂,分别添加到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中,考察了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混合燃料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在186F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测量了柴油机缸内压力、排气温度、HC、CO、NOX和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添加不同十六烷值改进剂时,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甲醇/生物柴油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混合燃料的压力峰值升高,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延长,当改进剂的添加量相等时,添加烷基类硝酸酯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最短;排气温度变化不大,变动范围为?3.24%~3.45%;排放污染物中HC和CO排放升高;NOX和烟度降低,在3 000 r/min,100%负荷时,添加烷基硝酸酯、环烷基硝酸酯、醚分别使NOX降低12.90%、6.45%、3.87%,烟度降低11.76%、17.65%、38.24%。在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不仅可以改善燃料的着火特性,也可以降低NOx和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某些工况下爆震的发生,该文在不改变4B26增压柴油机结构的前提下,采用进气甲醇电控喷射,实现甲醇/柴油双燃料燃烧,分析了进气预混掺烧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低负荷时随着甲醇掺烧比例的增大,最大爆发压力、缸内平均温度和放热率峰值略有降低,燃烧始点推迟,燃烧持续期变化不明显;高负荷时,随着甲醇掺烧比例的增大,滞燃期缩短,燃烧终点提前,定容放热比例增大,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明显增加,缸内平均温度略有升高;与燃烧柴油相比,在最大扭矩转速、80%负荷时,掺烧50%甲醇的最大爆发压力增加了12.1%,放热率峰值增加了37.7%。研究结果确定了不同负荷的甲醇掺烧比例变化范围,为甲醇喷射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甲醇/生物柴油(5%、10%、15%)混合燃料在柴油机燃烧的尾气颗粒。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切线法、Flynn-Wall-Ozawa(FWO)热解动力学方法,研究颗粒挥发及氧化规律,分析了颗粒热解特征温度和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掺混量的增加,颗粒中H_2O的质量分数由2.6%增加到3.5%,可溶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SOF)质量分数由26.1%增加到32.5%,SOF的质量变化速率增大,对应的峰值温度后移;在O_2氛围中,SOF挥发阶段与在N2氛围中的表现基本一致,但质量变化速率明显增大;碳烟(soot)质量减小,由70.3%减少到63.8%,soot质量变化率峰值增大;SOF析出温度变化较小,soot起始燃烧温度明显降低,由488℃降低到458℃,SOF起始燃烧温度与燃尽温度均有所降低,颗粒的热解总反应时间缩短;颗粒的热解反应活化能由140.3 k J/mol降低117.3 k J/mol,颗粒的热解性能增强,颗粒更易被氧化。研究结果可为甲醇/生物柴油燃烧颗粒的处理及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再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使用甲醇柴油或生物柴油时醛酮类物质非常规排放的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了3种燃料(柴油、生物柴油、甲醇柴油)的14种醛酮类排放物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2种代用燃料的非常规排放有较大变化,表现为1)醛酮类排放物总比排放量均有大幅上升,在标定功率工况下,甲醇柴油醛酮类排放物比柴油升高144.6%,生物柴油醛酮类排放物比柴油排放升高67.5%;2)在所测试工况下,甲醛在2种代用燃料的醛酮类排放物中仍占有最大比例,占醛酮类排放物35.3%以上;3)随着转速升高或负荷减少,代用燃料的醛酮类排放物增加。该研究对建立醛酮类排放物标准,满足环保节能要求,合理应用代用燃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燃油雾化特性是影响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关键因素,对比分析了柴油、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探讨了密度、黏度、分子结构、调合比例、喷油泵转速和燃油温度等因素对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生物柴油的密度,降低黏度,通过燃料重新设计打断分子双键结构均可有效改善雾化特性;柴油机喷油泵的转速在1?100 r/min时,柴油和生物柴油的贯穿距离分别在0~0.9?ms和0.5~0.7?ms时到达最大;在上止点5℃A左右,温度为380?K,100%负荷时,生物柴油的索特平均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8.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过程与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在YZ4DB3柴油机上,通过测量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示功图和排放污染物,分析了燃烧过程与排放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掺混比例的增加,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滞燃期延长,燃烧终点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小负荷时,与柴油相比,E10和E20的最大爆发压力分别下降了0.2、0.4MPa,扩散燃烧放热率峰值升高;全负荷时,与柴油相比,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最大爆发压力变化不大,预混燃烧放热率峰值升高。与燃用柴油相比,掺混乙醇能明显降低烟度,NOx排放变化不大;HC和CO排放随着乙醇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小负荷时较明显。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燃料消耗率与燃用柴油的燃油消耗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将0#轻柴油与20#重柴油以不同的比例配制成3种混合油,在S195柴油机上进行正交试验,并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获得了S195柴油机最佳参数组合和不同工况下耗油率影响因素次序。台架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S195柴油机燃用重馏份柴油后,柴油机不仅运行正常,而且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较使用0#轻柴油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黏度比较大,挥发性比较差,很难直接在柴油机上使用。该文通过对L28柴油机进行调整改进,提高喷油压力和加装燃油加热装置,进行燃用植物油的耐久性试验,考察柴油机燃烧植物油的可行性。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柴油机长时间燃用植物油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耐久试验前后的燃油消耗率、碳烟和排气温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长时间燃用植物油,会在油嘴、气门、活塞头部、气缸套顶部产生积炭;植物油渗漏污染机油;燃用植物油运行100h后,其燃油消耗率、碳烟及排气温度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柴油机代用燃料——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笔者从1985年初开始利用棉籽油作原料,加入适量催化剂,经过酯化反应、清洗过程,生产出性能与0#柴油相当的代用燃料——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工作。它的生产工艺简便,易于掌握,技术可行,能否大量生产取决于资源及经济可行性条件。经分析,目前直接采用食用油做原料制造柴油代用品经济上不合算,但通过产品综合利用开发,可降低成本,潜力很大。液体燃料的代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低散热直喷式柴油机应用植物油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一种可燃用植物油的新型低散热直喷式柴油机,分析了低散热燃油系统对植物油的着火特性、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燃用菜籽油与燃用柴油对比,百公里油耗基本一致,标定工况对比,燃用柴油时比油耗ge=226g/kW·h,燃用菜籽油时ge=259g/kW·h,而排放NOx、HC、烟度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小型柴油机优化调整节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农村广泛使用的小型柴油机技术状态普遍较差这一现状,通过试验研究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找出了影响技术状态的主要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了各主要技术状态参数在发动机不同工况和磨损状况下的变化规律和最优调整值及调整周期,提出了柴油机的优化调整节能技术。对柴油机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和优化调整后,可提高功率0.18~0.97kW,降低油耗11.21~29.47g/(kW·h),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料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丰富的脂溶性营养成分,是居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油料产品产地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亟需建立有效的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本文综述了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包括矿物元素指纹谱与稳定同位素比率法、光谱法、代谢指纹谱法以及DNA分子标记法等,介绍了几种溯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