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自8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徐州、淮阴、盐城、南通、扬州等市小麦生长中后期出现的黄枯叶现象相当普遍,90年后发生更趋严重。1992、1994年有些市(县)较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2.
1973年田间调查207份小麦品种、品系,1974—1982年陆续鉴定品种、品系材料557份,以田间成株期鉴定为主,室内苗期鉴定为辅,重复鉴定5年的材料为19份,4年的39份,3年的59份,2年的76份;田间与室内结合鉴定的为37份。  相似文献   

3.
水稻黄矮病和黄叶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黄叶病,又叫水稻暂时性黄化病(RTYV),我国台湾省在1960年初次暴发成灾。当时由于对病原不了解,被误认为是因土壤通透性不良而引起的“窒息病”。1962年初步证实,并由以后进一步证实是由黑尾叶蝉传播的病毒病。1968年以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弹形病毒粒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小麦黄矮病的分布流行区,以1年两熟小麦复种玉米和两年三熟小麦轮作玉米为主要耕作方式。我们1980年于室内在天单1号玉米上接种小麦黄矮病植株发病率达50%;1986年秋季持续干旱,关中和渭北普遍发生黄矮病,据在杨陵、扶风、武功、礼泉、乾县和蒲城等县(区)调查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5.
 小麦黄叶病是我国北方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毒病。1980年以来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和北京等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麦黄矮病预测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73—1988年共16年的资料,选定13种因素,通过相关性测定,确定黄矮病的主要流行因素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冬季极端低温、越冬蚜量与蚜株率、早春蚜量与蚜茎率。用多元回归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小麦黄矮病预测式4个,经验证有较好效果。通过分析还提出了小麦黄矮病的规范化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麦区发生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从1960年以来,先后多次在我国主要麦区大流行,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抗耐黄矮病性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3—1987年田间人工鉴定4211份主要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黄矮病的反应虽有不同程度差异,但无免疫品种。症状表现最为抗病并且较为稳定的是远缘杂交小麦品种中4、中5、多年生1号及普通小麦品种复壮30号。小麦品种抗耐黄矮病性与其症状表现不一定一致,需结合被害损失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9.
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 BYDVs)侵染引起的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是世界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对小麦生产及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BYDVs的生物学特征、分类地位、致病机理及抗性育种等相关研究, 并基于相关研究进展, 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抗性基因挖掘、加快优异抗病基因克隆、加强抗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旨在为我国小麦黄矮病抗性育种及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丛矮病病原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4月,从河北邯郸、邢台、保定麦田采集表现小麦丛矮病症状的植株,经室内人工饲养的无毒灰飞虱饲食传毒,可致健康小麦表现叶脉间褪绿,矮化,分蘖增多,整株黄化等典型丛矮病症状。根据已报道的小麦丛矮病毒(Wheat rosette stunt virus,WRSV)各基因片段和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反转录PCR (RT-PCR)方法,在上述3个标样中均检测到了NCMV,而未检测到WRSV。用RT-PCR扩增到NCMV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3221nt,具有9个开放读框。核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日本报道的NCMV有93%的同源性;推导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报道的NCMV有99%同源性;但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与WRSV无明显同源性。上述结果表明,从河北省小麦丛矮病株中检测到的病原是NCMV,首次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检测到中国小麦上感染有NCMV。  相似文献   

11.
1992 ̄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麦区麦长管蚜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优势种群,占张家口坝上、坝下及承德麦蚜发生总量的94.75% ̄100%。有翅蚜迁入麦田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春麦黄矮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坝上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占绝对优势,张家口坝下及承德地区的株系种类较为复杂,除以GAV株系为主外,存在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株系(PAGV)及麦二叉  相似文献   

12.
宁夏地区春小麦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3年(1970—1993)的研究,初步明确了东南方冬麦区黄矮病情、春麦区拔节初期麦二叉蚜量和东南方冬麦区麦蚜迁出迟早等是影响宁夏春麦区黄矮病流行的关键因素,黄矮病历年流行程度与春小麦生长期间的主要气象因子相关不密切。针对麦蚜远距离迁飞所致春麦黄矮病,首次提出了以2个预测式为基础的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办法,并据此进行了多次成功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1974年,Osler等首次报道水稻上发生一种"giallume"黄化病,该病证明是由禾谷缢蚜(Rhopalo siphum padi)传播的。此后,Faoro等(1978)对此病进行了研究,提出它与BYDV相类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灵宝县采集的小麦黄矮病病株标样进行4种蚜虫传毒比较、薄膜饲毒、不同温度饲毒和接种试验、麦二叉蚜成、若蚜传毒比较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证明这种标样的病毒只能由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非专化性传播,而麦长管蚜,玉米蚜不能传播.定为小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非专化性株系.  相似文献   

15.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北方小麦的主要病毒病。寄主范围较广,人工接种可侵染水稻,近几年发现大田水稻发生类似于小麦黄矮病的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机械接种一般发病率较低,为提高其发病率,我们进行了缓冲液种类、用量,接种源种类,接种时苗龄,按种后苗培育时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时数等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年以来,水稻黄化病(Giallume)已成为意大利水稻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它是由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非专化性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RGV株引起的病害。目前种植的老品种都感病,产量损失5-100%。
水稻感染大麦黄矮病毒后的典型症状是叶片退色成黄色至橘红色,病叶主脉黄化,分蘖减少,病株矮缩,花器枯萎,以至坏死。
RGV株系为典型的持久性类型,经过循迥期后。蚜虫可传毒较长时间。除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稻状李氏禾(Leersia oryzoides)为病毒寄主外,栽培的禾谷类作物,如玉米,燕麦也是RGV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