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贵州自育的黔糖1号、黔糖2号、果蔗2号、黔糖3号和黔糖4号等5个品种(系)的基础种质及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含16个基础种质,其中,热带种10个,割手密2个,印度种2个,中国种1个,高粱1个.热带种亲缘系数最大的是果蔗2号和黔糖3号,均为0.687 5;最小的是黔糖4号,为0.516 5.割手密亲缘系数最大的是黔糖4号,为0.171 8;印度种亲缘系数最大的是黔糖4号,为0.312 5.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甘蔗品种种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川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结果表明:川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主要集中于班扎马新黑潭和黑车里本2个热带原种;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甘蔗属的11个热带种、2个印度种、3个割手密种和2个中国种共18个原种构成;亲缘关系中,与热带种的亲缘系数为50%-65%,与野生种(割手密)的亲缘系数为10%-30%,其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比值相对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品种为高,这与四川蔗区的生态实际相一致。在今后的甘蔗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扩展细胞质源,增加遗传组成源,注意父母双亲遗传组成源的互补性,引入野生或近缘种质,并注意遗传基础中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3.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及其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山东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山东省建国以来历经9次更换的66个小麦品种的2145个组合进行了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COP)分析。【结果】67.44%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所有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8203,平均为 0.06249,系谱亲缘系数高于平均值的占21.5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年代之内品种间亲缘系数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90年代有所降低,然后又再增大。各年代内品种的亲缘系数普遍高于年代间品种的亲缘系数。早期的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小,中期和近期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大。同一个年代的品种,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则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对品种间COP值按WAP法进行了聚类分析,除徐州438、齐大195、烟农78在COP为0处单独聚在一起外,其余63个品种可以聚为6个大类群,大多是同一年代的品种聚在一起,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特点。山东省历史上年种植面积较大或推广时间较长的17个小麦品种,大都是较早利用引进亲本进行组配选育而成,亲本的亲缘系数较小,遗传差异较大。从系谱上看,山东省小麦的种质资源可基本上追溯到碧玉麦、Villa Glori(中农28)、洛夫林系、蚰子麦等四大骨干亲本体系。【结论】自50年代以来,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日趋狭窄,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29份粳型香稻品种品质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供试材料品质特性及亲缘结构。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 5%~160. 5%之间,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2. 1%、160. 5%。根据SNP标记计算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 456~0. 998之间,平均值为0. 675。供试材料在品质性状上分为3个差异明显的类群,在亲缘结构上形成亲缘关系不同的4个类群。本研究为香稻品种种质资源研究及品质性状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花蕙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花蕙兰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为大花蕙兰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及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的48个大花蕙兰品种和2个国产兰属原生种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检测。【结果】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58条DNA带,其中253条为多态带(占9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2.6条。50份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64~0.817,平均相似系数为0.581。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50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592处被划分为5大类群。【结论】供试50份种质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来源地、花色、花枝类型和杂交系谱有一定的相关性。RAPD技术能很好的用于大花蕙兰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1981-2010年育成的62个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和亲缘系数的变化,并通过主坐标分析、聚类分析了解品种间的形态距离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育种时间的推移,辽宁省水稻品种间品质性状多样性下降,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水稻品质育种工作中应拓宽亲本来源、加强种质交流,充分利用现有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程度发挥优质骨干亲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审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河南审定的122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审定小麦品种的亲本系统为阿夫,丰产3号,抗辉红,St 2422/464,高加索,内乡5号,山前麦,碧蚂1号和玛拉,共涉及到66个审定品种,占94.29%,亲缘系数总和为32.24,占46.06%.这9个亲本在16个主要推广品种中的亲缘系数总和为7.89,占49.31%.2000年之后审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利用中早期审定的品种作为亲本选育成的,共涉及到43个品种,占82.69%,亲缘系数总和为29.08,占55.92%,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1号,豫麦2号,豫麦13号,豫麦25号和豫麦18号成为骨干亲本.豫麦2号在199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亲缘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共涉及到43个品种,成为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间亲缘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间亲缘系数是研究作物品种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对华南地区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来华南地区基于亲缘系数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3个高点分别出现在1957年前、1970—1979年和2000—2008年,3个低点分别出现在1957—1969年和1980—1989年.基于亲缘系数的品种聚类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近50年来华南地区籼稻品种的遗传关系及其品种演变特点,与该地区不同时期主要围绕着少数几个骨干亲本进行品种改良的特点相吻合.本研究获得的华南地区近50年来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这一结果说明,基于品种间亲缘系数的华南地区品种遗传多样性未经历持续的下降或上升,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10.
高羊茅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根冠比等形态指标和存活率对40个高羊茅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五级评分法对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定量表示,经过权重系数分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最好的种质材料有2个品种,较好的种质材料有10个品种,一般种质材料有13个品种,较差的种质材料有1O个品种;最差的种质材料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