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香与茶进入中国古人生活,茶事、香事开始成为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香的养生保健功效是人们嗜好茶与香的基础,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则使茶事、香事有了形而上的意义。茶与香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茶浸润口舌与鼻观,香则付诸鼻观。这也使得茶事、香事既可各自造化,又可相辅相成,在相互交会时相得益彰。明代之前,人们制作茶叶,将茶叶制作成龙团凤饼,并在其中掺杂香料。茶事、香事都是文人生活雅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有日常茶事香事与茶会香事,仪式中香、茶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更是助其禅思。茶事与香事的交会在古代文学经典和日本茶道、香道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是课程内容的建设,要按照重应用、强实践的原则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活化课堂组织形式。本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的,提出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波茶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史籍最早有记载的晋代到当代,茶事凡1900多年,留下了诸多体现人情之美的优美茶事,本文以数位与宁波茶事相关的古今人物为研究对象,论述茶事活动蕴含的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4.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立霞 《农业考古》2019,(5):112-117
马祖常是元代著名的色目诗人,他有着多样的茶文化生活,他对自身饮茶生活的记叙与吟咏,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诗人,马祖常的茶事记叙,既是元代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也反映了元代茶文化发展的诸多特点。马祖常接受茶文化,创作茶文化诗歌,应该也是外在、内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杰 《农业考古》2008,(2):167-171,188
一、施岳《步月》词较完整记载了南宋末期茉莉花茶制作工艺过程考 茉莉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宋末元初人周密(弁山老人)辑《绝妙好词》卷四所收施岳《步月·茉莉》有弁山老人原注:"此花四月开,直至桂花时尚有玩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故云."(1)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时在元初,所以,此注一直被当作茉莉花茶最早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8.
<正>今年2月27日上午,一对中年男女气呼呼地吵着来到湖北英山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女的手里拿着一丛没有叶子的枯枝,男的恼着脸,一脸怒气。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正在办公室上班以为是夫妻吵架找错地方的生产技术科科长安哲疑惑地问。女的把枯枝扔在办公桌上就开始诉说,男的也不甘示弱,不时在旁边插话。  相似文献   

9.
特种紫茶降压活性物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1991年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特种紫茶和云抗10号(对照)夏秋两季的蒸青、烘青茶中降压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特种紫茶在黄酮类、咖啡碱、锌和花青素含量上较对照要高,而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则较对照低;初步提出黄酮类、锌或花青素是特种紫茶的降压特异物质,而未测的茶叶皂素也极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茶经·七之事》引录的48条各类茶事,历经1200年依然具有权威性。而当代所谓新发现的诸多唐以前茶史茶事,或子虚乌有,或有意杜撰,大多不足采信。  相似文献   

11.
裘纪平 《农业考古》2003,(2):309-310
(一 )茶是一盏灯亮堂心里流出自然的歌声茶是三伏的风多少闷热驱散 留下轻轻温存茶是我心中难以言说的梦泪水的花朵 燃烧的冰冻青山绿水 孕育这鲜活的精灵人类的庇护神 带我们进入飞天的蔚蓝悠闲的鱼儿 遨游的鸟儿那样的梦是那样的轻阳光 透过你我串连成漫天的白云那无边的绿野飞流着你我生命的血液是舞动的云山融汇着喜怒哀乐不息的情怀……(二 )哲学本是带着一种乡愁 ,到处寻找家园。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 ,何去何从 ?精神的家园 ,有一种称为“茶”的实实在在的凭借物 ,使心灵得到栖息的净土 ,这对于不同价值取向的人 ,不同宗教信仰的…  相似文献   

12.
潮龙起 《农业考古》2006,(2):229-231
星州,即现时新加坡之简称。星州地处南洋中心,是东西方交通孔道,扼太平洋与印度洋之咽喉。自英国殖民者莱佛士于1819年开埠以后,星州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飞快。中国与南洋诸国很早就有交通和贸易往来,当莱佛士占领新加坡时,即有华人跟随迁入,并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增长。据清人李钟珏的《新加坡风土记》所载,“光绪七年(1881)英人所刊户口册云,福建男女二万四千九百八十一人,广州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三人,潮州二万二千六百四十四人,嘉应州六千一百七十人,琼州八千三百十九人,三州府生长之华人九千五百二十七人,不列籍之华人二百七十二名,统计八万六千(七百)六十六人”。到五十年后的1931年,新加坡人口已增至567,453人,1941年已达769,216人。在上述两个年份的人口统计中,华人人数为各族人数之首,分别为421,821人和599,659人。随着华人大量移届星州,他们也将中国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习惯带到移居地,其中包括饮茶。本文根据1940年出版的《星州十年》中有关1929—1938年新加坡茶事的记载,分别对此期间新加坡的茶叶生产、茶叶贸易、华侨茶商和茶馆的一些情况予以论述。论述的范围以星州为主,兼涉马来亚联邦及属邦。  相似文献   

13.
暇豫之时,偶有余兴,便濡墨挥毫,作一二楹联,聊以遣怀。细细回忆起来,近年来我为结识的茶文化界的旧雨新朋颇撰写了几副嵌字联,想起这些的楹联,一些濡沾着茗茶清芬的温馨往事,萦萦于心,使我久久不能忘情。  相似文献   

14.
茶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活资料很早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对品茶生活及其含蕴的文化事象描写比比皆是.《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记载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对此已有论者写文章进行多方面的阐释.李绿园创作的《歧路灯》是反映中原地区十八世纪中下层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108回,涉及茶的就有97回,"茶"字在书中出现381次.小说中居家饮茶、待客献茶敬茶、醒酒或提神用茶、治疗感冒等疾病也用茶……茶事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但是,至今尚无人论及《歧路灯》中丰富的茶事活动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以探究书中的茶事描写及其含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继往开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重视饮茶的传统,普遍具有浓郁而深沉的嗜茶情结,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得以凸显.自明代中叶起,由于散茶瀹饮法的确立和简约茶风的盛行,吸引大批高人闻士介入茶饮活动,嗜好茗饮、品鉴名茶、研讨茶艺成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时代风尚,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一批志趣相近、彼此投缘的茶人茶客自发地组成了若干文人饮茶集团,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了文人茶事活动的蓬勃发展.晚明以后,随着大批隐逸茶人的出现,饮茶更是成为表现超尘脱俗、清新高洁情怀的雅事.明代文人茶事活动的特点是,人们已不再注重饮茶的程序和形式,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活动当作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人格修养方式,使普普通通的茶饮包涵了深邃的精神内容,展现出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红、绿鹧鸪茶鲜叶之间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解析不同品种鹧鸪茶香味差异的机制,采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红、绿两种鹧鸪茶鲜叶的低分子量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寻找二者间的差异代谢物。采用GC-MS方法,从红、绿鹧鸪茶鲜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156种;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红、绿鹧鸪茶鲜叶间的代谢物差异明显,15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香味决定物质橙花叔醇含量在红、绿色鹧鸪茶之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筛选出在适度低温胁迫下表现强的信号ABA),外部喷施到正常条件下的茶树,研究该信号对茶树鲜《内含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量ABA能明显影响鲜《中的香气成分,为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方茶事——“南茶北引”工程与山东茶的种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4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近年来山东、甘肃、西藏等省区开发种植茶树获得成功,江北茶区区域随之扩大.山东茶区是新茶区,其茶树的种植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山东茶具有“叶片厚、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是深受欢迎的优质绿茶.山东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茶样中的酚类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以龙井、正山小种和铁观音茶叶作为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对照。结果表明,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总酚含量分别为156.73、137.44和123.10 mg/g,均高于相应的对照;各茶样鞣花酸含量相差不大,均保持在2.11~2.39 mg/g;石榴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儿茶素含量分别为6.02、1.49和7.01 mg/g,均低于相应对照,其中石榴叶红茶的儿茶素含量最低仅为正山小种的26%;从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分别鉴定出26、33和34种挥发性成分,独有成分分别为3、5和8种。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石榴叶茶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与绿茶相比石榴叶红茶及乌龙茶的总酚含量均显著减少,涩味减轻;石榴叶红茶和乌龙茶中挥发性成分种类更多,并具有更丰富的特有成分,从而形成了不同工艺的特有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无公害茶加工厂的建设技术,包括加工厂外部环境、厂区环境、厂房、设备设施的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等方面,以期为无公害茶加工厂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