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对武夷岩茶中稀土总量与16种稀土单质元素的含量及其溶出率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稀土元素的溶出率较低,平均溶出率为13.100%;而武夷岩茶中的钇、镧、铈稀土元素含量为最高,溶出率分别10.900%、9.900%、15.800%.总的来说,武夷岩茶中稀土元素浸出率较低,武夷岩茶的稀土食品质量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选购、包装及市场价格等3个方面对武夷岩茶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武夷岩茶市场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在当今武夷岩茶市场竞争纷繁复杂,甚至乱象频出的情况下,品牌评价已经成为治理武夷岩茶价格乱象和促使企业良性竞争与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为岩茶市场的治理和岩茶品牌的塑造提供帮助。【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借鉴品牌资产五星概念模型的5个维度,分析武夷岩茶产业特有的市场经济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兼顾利益相关者、市场以及中间层面的品牌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内容构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从茶品牌显著度、茶品牌功效、茶品牌联想度、茶品牌忠诚度、茶品牌企业企业社会贡献度5个方面提出武夷茶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通过反映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评价的构成因子,为评价武夷岩茶的品牌价值并为武夷岩茶品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以民国时期武夷岩茶制作文献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内容,总结其价值,为了解与保护岩茶制作技艺提供文献资料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业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为了对武夷岩茶进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本文对武夷岩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武夷岩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武夷岩茶及相关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全面梳理武夷岩茶的概念分类、历史发展及制作技艺演变过程,在此复原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讨论岩茶技艺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认为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史的重要组成,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重视对岩茶制作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重新塑造和挖掘武夷岩茶及其技艺的现实价值与生存空间,通过文化的再生产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将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武夷岩茶和生理盐水,30 d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武夷岩茶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多(P0.05),而武夷岩茶可以有效抑制这一趋势,其中以武夷岩茶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从门到属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拟杆菌门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变形菌门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灌胃武夷岩茶后,拟杆菌门的比例上升,变形菌门的比例下降,且调节效果与武夷岩茶的剂量呈正相关.提示武夷岩茶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在分析武夷岩茶外形和颜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武夷岩茶图像中红绿蓝颜色分量差的方法来识别成品茶中的黄片,利用Matlab软件对获得的武夷岩茶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黄片识别,识别率达到91%,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因而利用该方法可以为武夷岩茶分拣的机械化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和品质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差异分析,为武夷岩茶的食品安全、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脚乌龙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贮藏年限[0(新茶)、2、4和6年]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丙烯酰胺、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贮藏0(新茶)、2、4和6年的武夷岩茶丙烯酰胺含量总体较低,分别为304.67、255.09、188.19和172.45 ng/g,均在欧盟法规安全限定范围内(≤850 ng/g)。与新茶相比,贮藏2、4和6年武夷岩茶茶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贮藏2年茶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较新茶显著降低44.5%(P<0.05,下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武夷岩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丙烯酰胺、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儿茶素含量与丙烯酰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武夷岩茶主要化学成分大多呈下降趋势;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构成风险,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岩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文总结了武夷岩茶的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法分析了武夷岩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同时据此提出武夷岩茶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武夷岩茶“叶片—凋落物—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为岩茶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武夷金桂、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3个岩茶品种为试材,分别设置3个1 m×10 m样地。各样地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分别收集各采样点岩茶叶片、凋落物及林下土壤样品,比较其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分析了“叶片—凋落物—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各参试岩茶叶片碳和磷的再吸收效率。[结果](1)3种武夷岩茶叶片与凋落物的碳、氮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且叶片与凋落物磷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武夷金桂凋落物磷含量及林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2)武夷金桂和武夷水仙叶片C∶P和N∶P显著高于凋落物,3种岩茶林下土壤C∶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3种岩茶叶片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武夷肉桂凋落物C∶P显著高于武夷金桂和武夷水仙,而武夷金桂凋落物N∶P则显著低于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3)3种岩茶氮和磷的再吸收效率均较低,说明凋落物营养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结论]3种岩茶适应环境及固碳能力较强,但其生长过程受氮限制以及林下土壤磷含量缺乏的影响,建议今后经营中应适当施加氮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红茶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武夷岩茶工艺与传统工艺制作红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汲取了红、绿茶初制工艺之精华,巧妙、合理、科学运用该传统工艺制作红茶,可以改善和大幅度提高红茶品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吴邦强 《现代农业科技》2023,(4):177-181+195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的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武夷岩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和酚氨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武夷岩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与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品质得分成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茶叶样品分为3类,天心村所产大红袍、水仙、肉桂和星村镇所产大红袍感官品质得分高、生化成分较为丰富、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许原  吕峰  刘崇禧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99-4401
为探明乳酸菌发酵对武夷岩茶主要功能成分的的影响,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和适宜的乳酸菌发酵技术,制备岩茶萃取液和岩茶发酵液,通过HPLC定量分析研究乳酸菌发酵前后武夷岩茶中咖啡因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6.8×103 CFU/mL,乳酸菌发酵岩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达到16.76 mg/g,随着乳酸菌接种量的继续增加,咖啡因含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进行螯合FEC的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作为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在不同岩区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形成了正岩、半岩和洲茶之分。本文将对武夷岩茶进行简单介绍,概述其岩区划分和品质差异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岩区武夷岩茶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气候差异的影响和图绕条件差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茶王——武夷山大红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华 《农业考古》2006,(2):296-300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的杰出代表,武夷名丛中数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名居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被誉为“中国茶王”。其品质优异,历来倍受国内外客户青睐!被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宝。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判明不同加工类型乌龙茶的香气特点和创新乌龙茶的烘焙工艺、指导乌龙茶生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水仙品种和常规烘焙铁观音3种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乌龙茶的香气均由碳氢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类和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十大类化合物组成,在香气组成上无明显差别,但在醇类、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与常规烘焙的铁观音之间存在差异,3种乌龙茶中醇类含量分别为37.202%、37.495%、44.430%;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分别为12.570%、15.791%、23.912%。【结论】从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来看,炭焙武夷岩茶较电焙武夷岩茶更丰富,常规烘焙的铁观音较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以金观音毛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轻火炭焙、中火炭焙和中足火炭焙3种不同炭焙程度制作武夷岩茶,通过感官审评以及测定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研究轻火炭焙、中火炭焙和中足火炭焙3种不同炭焙程度对金观音制作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炭焙的武夷岩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为35.03%、16.58%、1.77%;3种炭焙程度下的武夷岩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毛茶,轻火烘焙的武夷岩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46%、6.34%;品质感官审评结果显示,评分高低为轻火中火中足火毛茶,轻火烘焙时品种果香显、馥郁持久,茶汤水中带香,味醇厚,表现最为优异。因此,综合评价金观音采用轻火炭焙制作武夷岩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9.
先前由我撰写并陆续发表于贵刊的《茶为山兴、山以茶显》、《武夷岩茶文化价值探讨》、《名人赞名茶》、《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等等文稿,都是从武夷岩茶生长环境、制作工艺、文化价值、泡饮讲究、岩的品悟、名家赞赏诸多方面或角度,阐述武夷岩茶之所以名冠天下,倍受青睐,有其自身独特发展的轨迹,而现在所写的这篇文稿,则试图更深入地探讨武夷岩茶茶人具备的高度自我保护和发展意识,以及古代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和爱护,这样一种有机结合,促进保护、发展的”特色之路”,揭示武夷岩茶的发展史实际…  相似文献   

20.
柯文静  周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200-202,226
以2017年6—9月来武夷山的656位游客为调查对象,分析了游客选择购买武夷岩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的个体特征与茶叶种类影响游客购买茶叶选择决定,乐队花车效应中的古典包装是一般消费者购买武夷岩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