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业考古》(1991年第二期《中国茶文化》专刊1)载:《“工夫茶”中有工夫》(彭世奖老师撰文),阅后颇有启迪,今就清代《清稗类钞》所述有关“工夫茶”作一补述。清代年间,闽粤地区民间,嗜饮“工夫茶”者甚众。故精于此“茶道”之人亦多。《清稗类钞·其富翁嗜工夫茶》的一则故事,读来颇有雅兴。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人因过分嗜饮工夫茶,结果好端端的一家、弄得家庭贫苦,沦为“乞丐”。后又以此“道”,又神奇般的重振家业。一句话,从工夫茶而“破家”,继之又以工夫茶而“兴家”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据载,潮州一富翁平日嗜饮  相似文献   

2.
清代数量庞大的贡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庞大数量的贡茶使产茶区的经济走向单一化,而且对质量的高要求也对茶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甚至家破人亡.同时,对茶叶的高要求也推动了质量的提升,大量新的茶叶品种出现,拓展了茶农的经济来源,丰富了茶叶文化的内涵.宫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清代社会,在饮茶方面尤其如此.大量的贡茶品种从宫廷走向民间,日常百姓的饮茶方式和饮茶习俗和宫廷习俗相互影响,使清代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种茶法》是清代著名农学家江志伊撰写的全面反映和总结清代茶叶种植技术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清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通过对《种茶法》中种茶技术等内容以及清代茶业种植技术的介绍,以期引起茶文化研究者对清代茶叶种植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郭马风 《农业考古》2005,(2):280-283
一海峡两岸之三地指福建、粤东与台湾。从语言文化说,这里的闽南语区,民俗文化同源或接近,其中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同是生产乌龙茶的主要地区,饮用乌龙茶的方式是工夫茶泡饮法。这里形成一个工夫茶文化圈。徐珂《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说“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今人陈学良《茶话》(广西人民·1982)谓“广东以汕头地区的饮茶方法更为考究。”台湾产茶,是清代中后期随着闽粤大批移民到该地后移种的,历史仅有200年,岛民普遍的饮茶史更短,仅有数十年。但近30年,台湾兴起茶文化热,对大陆特别是对闽粤港澳…  相似文献   

5.
论唐代饮茶风气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饮茶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饮茶风气的形成却是唐代的事。1980年,马忠民在《思想战线》第6期上发表了《唐代的饮茶风习》,论述了唐代的饮茶风气。1989年,袁刚又在《民俗研究》第1期上发表了《唐代的饮茶习俗》,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唐代的饮茶风气。此外,唐耕藕、张秉伦在《唐代茶业》,张泽咸在《汉唐时期的茶叶》中也对唐代的饮茶风气有所涉及(1)。因此,现在人们对唐代的饮茶风气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但是,关于唐代饮茶风气形成的原因,学术界至今尚无专文发表。这对于人们认识唐代的茶文化是不利的。本文拟对唐代饮茶风气的…  相似文献   

6.
三、富贵与卑贱者的客来敬茶客来敬茶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习俗 ,也是表达主客之间的深厚友谊的一种方式。究其历史 ,由来已久。远的有晋代的王蒙用“茶汤敬客” ,桓温用“茶果宴客”。唐人张籍《赠合少府》诗 :“为客烧茶灶 ,教儿扫竹庭。”《清稗类钞》 :“湘人于茶……人家有客至 ,必至茶。”这种优良的传统习俗 ,作为礼仪 ,一直传承、延用至今。《金瓶梅》中的客来敬茶 ,以西门庆、吴月娘为中心 ,初步统计共有 183处 ,充分反映了元、明时期的市井茶道和饮茶文化。西门庆、吴月娘的“客来敬茶” ,对一般来客 ,则由家人、仆妇、丫环去…  相似文献   

7.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8.
饮茶择水是茶文化的一大特征。从晋代杜育的《赋》始,历经唐、宋,直至明清,历代茶人的饮茶择水之说层出不穷,内容涉及各种类、各地域水源的选择比较和各种水质的品评等,其内涵不断丰富,从而展示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光芒,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由本刊主编施由明研究员撰写的专著《明清中国茶文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发行。全书共35万字,介绍了明代文人是怎样由率性而行到通过茶舒放性灵,并创造了精彩的明代文人茶文化;清代文人在文字狱的高压下埋头考据,对整理中国茶文化文献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明清的皇室对茶的爱好与对茶文化的贡献;明清市民的饮茶与明清市民茶文化;明清的宗教人士对  相似文献   

10.
唐代茶文化与陆羽《茶经》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朱乃良唐代中期,饮茶习俗蔚然成风,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的陆羽《茶经》,是盛唐茶文化的结晶,又推动了茶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就唐中期茶事活动的概貌、《茶经》...  相似文献   

11.
巩志 《农业考古》2004,(2):35-37,68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给茶道下的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一种生活形态,上升为文化现象时,必须有伦理的、哲学的、思想的等诸种文化因素的渗透、积淀,并凝结为核心和灵魂,茶文化也如此,中国古代即重视茶文化思想的研究与总结。唐末的刘贞亮有“茶十德”之说,当代茶文化专家庄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茶文化专家张天福也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他们都是对中国茶文化思想作总体的归纳和阐发,主要发掘古代文人茶文化的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因地宫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曾经御用后又用以供奉佛祖的系列金银、玻璃茶具,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受到海内外茶人的敬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总结法门寺茶文化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1.饮茶形式首开法门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队韩伟副队长。其《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和《法门寺地宫的茶具》(1)是关于法门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绍文章。他提出“中国茶具配套成熟于盐茶阶段,亦即唐宋时期。元明以后的散茶阶段,饮法与茶具均发生了…  相似文献   

13.
一、藏族茶文化历史意蕴及形态唐朝,当饮茶之风盛行中原大地之时,随着文成公主进藏时,佛教也从尼泊尔传入吐蕃,从此,饮茶与藏传佛教更进一步结合。至今,西藏甘丹、扎什伦布、哲蚌、色拉等寺院在举行重大佛事活动上必布茶文化之内容。据《新唐书·物产类》中载:“西藏番民多食糌粑,牛羊肉、奶子、奶渣等。其性暴,而茶所急需,故不拘贵贱饮食,以茶为主。其茶熬极红,入酥油,盐揽之,饮茶食糌粑,或,肉米粥,名土巴汤。”清朝《西藏图考》中载:“按西藏天文,星之次井,鬼之分野,明号乌斯藏,唐之吐蕃地,其纵横连属者,南界云南怒江,北界西宁河源,西极后…  相似文献   

14.
附:《中国茶文化》总目(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陈香白著)上编:导言中国茶文化纲要一、茶文化之萌芽:茶的蔬食、药疗、汤饮二、茶文化之发展:历代饮茶法提要三、茶文化之内核:中国茶道四、茶文化之播散:风行成俗五、茶文化之涵濡:民族凝聚力六、茶文化与茶政七、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现象多见于南方,饮茶并没有被北朝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所认可。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茶文化,皇室、王公大臣、儒士文人、僧侣、道士、普通民众都尚饮茶。在唐人看来,饮茶仍然被认为是节俭的表现,饮茶可以解困、清神、得道、破烦闷、解渴生津、润心田、驱孤寂、清肌骨、发文思、除不平。唐人的饮茶观念及茶文化是对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陈登原、唐长孺两位先生关于唐代文化"南朝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闫茂华 《农业考古》2021,(2):100-10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经典小说,自问世以来,获得众多学人推许。从茶文化学角度分析小说,以茶讽刺,情伪毕露:以茶充饥、以茶量人、以茶谑人、打茶官司、人走茶凉、挑粪工饮茶夕照、清凉山奇人论水等等,宜壶锡瓶,雨水煨茶,茶香氤氲于江南烟雨中,揭示出一个隐秘的茶世界。爬梳吴敬梓遗作《文木山房集》中的茶诗词,寻找小说的茶文化源流,从茶文化角度观照《儒林外史》无疑提供研究小说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车云山的制茶人盛情邀我们作家协会的九位文人上山品茶。我认为他们是真正明白了茶之真谛。因为发现茶、饮用茶,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只有把饮茶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在饮茶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文化现象,才是茶文化。茶文化不是简单地研究茶的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这是自然科学家的事。只有把饮茶当作艺、当作道,在饮茶中体现东方文化的柔韧幽深,贯彻深刻哲理和深邃思想,从那茶的滚涌波浪、升华蒸腾之中体味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神奇的造化之功,以求得内心的沉静,这才是真正的茶文化。隋州乃神农故里。神农是茶之始祖。《神农…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湖北省黄梅县文化局桂遇秋茶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历代劳动人民和文人雅士,在茶叶的生产、采制、销售、烹煮、饮用等方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茶文化,至今在国内外还起着重要的传承、影响作用。饮茶、品茶,都是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高雅、廉洁...  相似文献   

20.
胡长春 《农业考古》2001,(2):99-101
中国茶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里所绽放出的一朵绚丽奇葩 ,而小说中的茶文化描写 ,则又使之更加艳丽夺目、魅力无穷。在明清小说中 ,关于品茶生活的描写比比皆是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等都记载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 ,这既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又是中国茶文化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表征。上述诸名著中的茶文化描写已有不少文章和专著所论及 ,而清代小说《镜花缘》中的茶事记载则较少有人研究。其实 ,《镜花缘》中有着大量的茶文化描写 ,其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