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幼林修枝对生长量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修枝是指人工修除马尾松枯死枝和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幼林生长和干形的重要手段之一。马尾松修枝一般在晚秋和早春进行,这时修枝伤流轻,愈合快。马尾松幼林修枝高度一般是树高的二分之一左右。修枝时,细小的枝条一般用砍刀,由下向上砍削,切口要求平滑,不偏不裂  相似文献   

2.
红松人工林修枝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荣岐  姜秀志 《林业科技》2001,26(5):11-12,35
红松人工林由于其木材含油脂较多,枝条柔软,所以枝条枯死后不易脱落而长时期留在树干上,随着林木年轮的生长,这些枯死枝条被包嵌进去而形成死节。因此,修枝对促进红松人工林形成优良材有重要作用。 为了探讨红松人工林的修枝效果,1988年9月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二林场跃进作业区1小班设立了1组不同强度的修枝标准地,于1993年10月上旬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介如下。1 标准地设置 标准地设1组3块,设置在山下腹同一条水平线上。3块标准地相衔接,每块面积为20 m × 20 m,林地坡向为向西偏南,坡度15°…  相似文献   

3.
马永春 《安徽林业》2009,(3):61-61,60
笔者对杨树修枝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是林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对杨树修枝的原理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对现有的修枝方法——以冠高比指标确定修除的枝条、以枝条着生处的主干直径指标确定修除的枝条或者以枝条基部直径指标确定修除的枝条难以准确把握;三是传统的搭梯上树修枝方法具有不安全性和低效性。本文阐述了杨树修枝的原理及科学修枝的意义,对目前杨树修枝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的定量修枝方法:第1~4年只修除重生的主干与"卡脖子"大枝;第5~7(8)年每年从下往上修除一轮枝条,同时应用日本进口的新的修枝工具——伸缩式高枝锯,实现了修枝的安全性,高质量,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泰安市园林绿化树木修枝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泰安市公园、街道、居民小区和广场园林绿化树木的修枝调查结果显示:修枝强度、枝条粗度及切口质量是影响修枝效果的重要因素,立地条件较好的绿化地修枝强度的影响较小,而枝条粗度和切口质量的影响较大,就泰安市园林树木总体而言,修枝的切口愈合率较低,尤其是针叶树种。修枝操作技术的规范是修枝实践中应十分注意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刺槐的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 ,冬季或早春进行修枝容易形成伤口过大、不易愈合、切口附近潜伏芽萌发大量枝条 ,使树干低矮、枝杈过多的“小老树”。夏季对刺槐合理修枝 ,有伤口小、愈合快的优点 ,一般不再萌发大量枝条 ,有利幼树生长。据观察 ,刺槐夏季修枝 ,当年高生长可增加 2 3% ,径生长增加 5%~ 7%。连续进行夏季修枝 ,可使树木提前 2年成材成林。夏季修枝以 6月上旬~ 7月上旬为宜。根据造林的目的 ,确定修枝早晚和修枝量。一般造林和水土保持林 ,应在幼树郁闭后进行修枝 ;四旁绿化和防护林带 ,为了培育较高的树干 ,防止遮萌过大 ,头 …  相似文献   

6.
不同修枝强度对托里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年生托里桉进行修枝试验,修枝强度为修去4种树干直径5cm,6cm,7cm和8cm以下所有枝条.修枝7个月后对试验地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修枝木的树高、胸径、冠幅以及单株材积均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而相应变小。适当修枝有利于托里桉幼林的生长,建议采用8cm强度进行修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杂交杨树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如何进行合理修枝,促进杨树速生丰产,是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为了实现合理修枝及速生丰产的愿望,现将杂交杨树的修枝经验介绍如下: 1、修枝强度 (1) 当年新栽树的修枝:把树苗(2年生以上大苗)侧枝由1/2处剪掉,下余枝条的部分使之发芽,形成新树冠。这样可调整新植幼树体内水份的供需矛盾,减少水份蒸发,有利于成活。凡是当年发出的枝条,不分什么部位,应尽量保留,加大营养面积,促使根系生长,翌年再进行修枝控侧。 (2) 3—4年生幼树的修枝:其树冠应占树高的2/3。 (3) 5—6年生以上大树的修枝:使树冠占  相似文献   

8.
以腾冲11年生秃杉幼林为材料,采用不修枝、修枝1/3和修枝1/2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强度增加能促进枝条的恢复性生长,不修枝、修枝1/3和修枝1/2,枝条的增长率分别为9.09%、18.93%和26.86%,但枝顶芽高和枝最低处高下降幅度减少,减弱了树冠向下拓展空间的能力,不修枝、修枝1/3和修枝1/2,其枝顶芽高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9.76%、10.56%和5.05%,枝最低处高下降幅度分别为17.33%、5.78%和1.94%。修枝后秃杉林木的高和径生长均有明显下降,且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生长量下降越快,修枝强度为1/3时,1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21.29%和18.36%,3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8.42%和4.42%;当修枝强度达1/2时,1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28.39%和24.15%,3年后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下降18.68%和9.44%。修枝对林木生长的影响随着修枝后生长时间的延长,生长量下降幅度会有所减弱,但3年后差异仍然明显,因此在秃杉的经营管理中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修枝,宜不修或少修,即使要进行修枝,也应采用少量多次的修枝方法。  相似文献   

9.
1、修枝的季节修枝应在早春和晚秋树木休眠期进行,因为此时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生长,而且能减少木材的变色现象。早春修枝之后,很快进入生长季节,且伤口容易愈合。实践证明,早春修枝比晚秋的效果更好。速生杨也可在生长季节修枝,以防止晚秋或早春修枝在剪口长出大量萌生的枝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春季枯死枝条感病状况况调查,树龄为10年生左右的枯死枝条带松材线虫比例为15.2%,15年生左右的为38.5%,而20年生左右的仅为10.0%。分析了枝条枯死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亦谈修枝     
看了刘锐章、张廊玉同志在《云南林业》发表的关于树木修枝的文章,我也想凑合几句,谈谈对修枝的一些不同看法: 许多针叶树受伤部位易分泌树脂而成“明子”,有些针叶树的老技被截断后即永不萌发而枯死,要作第二次修枝又实际上办不到,因此,修枝时留下枝桩就有可能长成死节材,这个问题刘同志说的原理是对的。但是,对于有些具有轮生枝的树种,如果也是平切修枝,就等于环割树皮,  相似文献   

12.
(一)人工整枝的作用人工整枝是指人为的修去树冠下层的枯死枝、濒死枝、病虫枝和一部分活枝的一种经营技术措施,也叫修枝。通过人工整枝能够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1.可以促进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增加树干圆满度,提高木材品质。所以人工整枝是培育“无节良材”的一个重要措施。红松、油松这两个树种,天然整枝很差,下部枝条枯死后经久不能脱落,这就容易形成死节,降低木材品质和好材种的出材率。经人工整枝后,这种现象即可避免。 2.可以改善林分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林木生长,有利于森林防火。由  相似文献   

13.
二、林木抚育管理林木抚育管理是通过对林木直接进行干涉,改善它们的生长条件,以保证人工林的稳定性和速生丰产优质的一种抚育措施,它主要包括修枝、除蘖、平茬、间苗等内容。(一)修枝和除蘖人工修枝是一项提高树干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减少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的抚育措施,同时还可以利用枝条获得一定经济收益,满足当地对薪柴的需要。进行修枝主要要掌握适度。修枝过轻起不到应起的作用,修枝过强则过分地缩小了进行光合作用的树冠体积,必然影响生长。在当前,后  相似文献   

14.
<正> 杨树幼树的修枝抚育工作是一项快速培育用材林的重要管理措施。修枝抚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木试验仅从修枝切口位置上进行了一些观察,目的在于通过试验了解修枝留搓长短对切口的愈合快慢,不定芽发生及对木材品质的影响。一、试验方法试验地位于乐亭县农林局后院。土壤为轻壤士。树龄6年,修去的枝条均为冠下第一粗枝,修校后校下高分别为2.8米、3.1米、2.7米和2.9米。切口大小分别为6.8厘米、5.7厘米、5.3厘米和4.0厘米。试树平均高度为10.3米,胸径12.6厘米。  相似文献   

15.
修枝又叫人工整枝,是幼林抚育的一种方法,是调节树木营养的一种手段。及时、适当地进行幼林修枝,可使树干圆滑少节,提高木材工艺价值,促进林木高径生长,减少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薪材。一、适宜修枝的林分和林龄: 人工林整枝主要在幼龄用材林中进行。防护林应尽量少修枝或不修枝。特用经济林可修去过密枝、徒长枝、枯枝和遭病虫危害的枝条。杨、柳、榆等阔叶树种适宜修枝的年龄一般在造林后3—5年内进行;松、柏类一般在造林后5—8年内进行或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当的修枝年龄,但应注意不宜过早或过晚。  相似文献   

16.
白榆生长快,材质好,抗干旱,抗盐碱,是北方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场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营造了大片白榆林。由于对其生物学特性了解不深,采取了不适当的修枝方法,致使林木形成多头丛生的“卡脖”枝和无明显主头的树冠,生长缓慢。同时由于枝条比较粗,春季修剪引起树木伤流比较严重。为此我们从1673到1979年,对白榆的修枝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论述白榆修枝时间、修枝强度和修枝技术与林木生长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低产老枣树修枝整形办法1、在潜伏芽上部刻伤,萌发新枝条。2、对新枝较多的树,通风透光的原则进行整形修剪3、对老枝条较多的树,等新枝条能代替老枝条时,将老枝条砍掉,  相似文献   

18.
对2007年春营造的Ⅰ-69杨进行了不同修枝处理,探讨了修枝起始年龄、修枝季节对修枝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Ⅰ-69杨修枝口(宽度W)越小,其完全愈合所需时间越短,完全愈合率也越高,宽度W<4 cm修枝口的完全愈合率明显大于W≥4 cm修枝口。修枝口愈合受到修枝枝龄的影响,随着枝龄的增长,较大修枝口所占比重增大,死枝修枝口数量也增多,修枝口的完全愈合率和愈合生长率均下降。修枝口愈合也受到修枝季节的影响,与冬季、夏季修枝相比,春季修枝的完全愈合率、愈合生长率明显较高。综合考虑修枝对杨树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笔者认为Ⅰ-69杨的修枝起始年龄以第1轮枝条的年龄达到4年时为宜,修枝季节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19.
对2年生红椿幼林开展了修枝抹芽试验:第1年修去全部侧枝,第2、3年分别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及霸王枝,修枝后均在树干上的萌芽不超过20 cm前进行抹除.3年修枝抹芽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修枝,第1年修枝抹芽对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从第2年开始可促进胸径的生长;修枝抹芽能促进树高、单株材积量和林分蓄积的生长,且促进...  相似文献   

20.
修枝对杉木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元瑞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63-66,70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无节材培育试验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4种规定树干直径(6 cm、8 cm1、0 cm和12 cm)以下的所有枝条。试验3 a后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7年生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后3 a,所有修枝试验林地的土壤0~10 cm和10~20 cm层次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pH值的平均值均高于不修枝的对照,但差异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0.05)。不同修枝强度及对照林地大多数土壤性质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修枝后土壤性质有所改善,这可能与修枝后林下植被得到恢复有一定关系。修枝对杉木林地土壤性质的长期影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