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吡喹酮缓释剂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以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高分子包裹材料,制备吡喹酮缓释剂(包封率为56.05%),通过皮下埋植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0±1条)40d后的ICR小鼠,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吡喹酮剂量138.4mg/kg的治疗组减虫率为64.08%(P<0.01),减雌率75.86%(P<0.001);吡喹酮剂量69.2mg/kg治疗组的减虫率为25.29%(P>0.05),减雌率39.14%(P>0.05)。毒性试验组小鼠皮下埋植空白壳聚糖微囊后,未见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是我国广泛应用口服治疗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及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口服剂量大、成本高,治疗1头中等大小病牛仅药费就要10元左右。目前有部分省、市用其水悬液三胃投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据报道可以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3.
4.
耕牛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危害严重,疫源难灭,病畜难治,既是一项社会性强的工作,也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常规业务,倍受各级政府的关注。松滋市的耕牛血吸虫病在湖北为重疫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市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治疗牛血吸虫病的效果与临床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年以来,荆州市推广应用晚喳酮治化疗牛血吸虫病38.9万头次,对消灭病源控制我市血吸虫病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毗喷酮治疗牛血吸虫病的效果,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对1316头牛进行了疗效追踪试验,对9297头牛进行了临床反应的观察。IR物来源与治疗方法1.1药物来源:毗咤酮原粉剂系南京制药厂生产,批号9411067和韩国产,批号930313和950929。1.1治疗方法:1.1.1口服直接投药法:将毗喷酮用菜叶包裹后直接口服,按牛30mg/kg体重,水牛体重400kg为限,黄牛300kg为限。1.1.2三胃注射投药法:毗咤酮用水配制成10%混悬液(加少… 相似文献
6.
7.
耕牛第三胃注射10%吡喹酮水悬液治疗血吸虫病,疗效高,成本低,无反应,安全可靠。1984年获得成功,历经1985、1986、 1987、1988年的改进与完善,具有实用价值,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治疗对象:系我县疫区各年经血清学检查的阳性病牛,共2175头。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全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疫区之一,病人、病畜(主要是耕牛)居全口之首。自1992年实施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应用吡喹酮大面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以来,使我省耕牛疫情得到了明显遏制。1994年全省疫区耕牛存栏307443头,检查261542头,检出阳性病牛12554头,感染率为4.8%,利用吡喹酮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吡喹酮粉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副反应及防治措施四川省动物血防站(610041)毛光琼德阳市旌阳区畜牧局江朝元从1992年以来,世界银行贷款确定了应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并提供了吡喹酮药物。该药安全,疗效高,投药方便,但价格贵,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个别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在特定时空上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的学科。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了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蛋白质组,成虫性别差异和排泄分泌物蛋白质组,体被蛋白质组,与药物和诊断相关的蛋白质组等多方面的研究,增加了人们对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逃避等机制的了解,为发掘血吸虫病疫苗、诊断和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酸疫苗能同时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具有众多传统疫苗无法比拟的优点 ,并且佐剂的应用能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抗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研究在实验动物和牛、羊等大家畜上取得一定进展 ,混和或多价疫苗是未来核酸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我国云南南涧地区日本血吸虫群体生物学的特性。将捕获的该地区光壳钉螺,经人工逸蚴,尾蚴感染实验家兔和小鼠,其平均虫卵开放前期、成虫回收率,两性虫体体长、性腺发育,血吸虫卵引起宿主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幼虫大小和毛蚴感染异地钉螺的发育特点作了观察。并进行了11种同工酶电泳图谱和蛋白质组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Shistosomia japonicum)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的孵化能力,将人工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的小鼠剖杀,取肝脏和小肠制成匀浆,并进行虫卵计数,将带有虫卵的肝脏及小肠匀浆液分别灌喂家鸭,观测不同时间收集鸭粪的毛蚴孵出情况。结果显示,经过家鸭体内2 h后,粪便中孵化率达到峰值,相对孵化率分别为0.61%和4.066%;7 h后,没有虫卵能孵化出毛蚴。同一批次的虫卵所孵化的毛蚴中,大约经过4 h后其孵化率达到峰值。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虫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仍有部分依然保持孵化能力,家鸭具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的转运宿主,拥有传播血吸虫有效虫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用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在室温下与血吸虫尾蚴作用90分钟。将尾蚴分别经腹部皮肤和腹腔注射感染昆明系小鼠,4周后剖杀集虫。实验结果表明。经单克隆抗体(McAb)处理后,腹腔注射组的载虫数明显高于腹部皮肤感染组(P<0.01)。从而说明,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能够影响尾蚴钻穿小鼠腹部皮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家畜血防在中国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与地位、家畜/农业血防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科研进展、面临的主要难点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家畜血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应用酶泳技术检测中国大陆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七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的LDH、MDH、ME、6PG、6GP、GI1、IDH、PGI、ADK、HEX和EST11种同工酶酶谱情况。其中七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的MDH、ME、6PG、G6P、GD1、IDH、PGI、ADK及HEX9种同工酶图谱相同,说明我国大陆七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结构基本相同,其亲缘关系密切。在LDH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蛋白,并对其中一个GSK3蛋白的编码cDNA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制备了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同时,还初步评估了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日本血吸虫数据库存在两种GSK3蛋白,且其中一个SjGSK3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转录.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日本血吸虫SjGSK3重组蛋白,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动物实验表明免疫SjGSK3重组蛋白的动物与佐剂对照组比较分别获得了平均10.6%减虫率和40.5%肝脏减卵率. 相似文献
20.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田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的特性,观察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可为阐明其抗病机制提供依据。本试验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东方田鼠抗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和几种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Sj28-GST、LHD-SjTP1、C-SjParamyosion)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检测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的IgG3亚类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东方田鼠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后,抗SWAP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有所升高,而抗几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低,没有显著变化。东方田鼠正常血清中抗SWAP和IgG3亚类抗体的OD值是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的31倍。结果表明,在东方田鼠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SWAP的IgG3亚类抗体,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