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和火鸡(较罕见)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造成腔上囊坏死和萎缩。本病的同义名有:禽肾病、冈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和禽传染性腔上囊炎。 Cosgrove于1962年首先报道美国特拉华州冈布罗(Gumboro)县的肉用仔鸡中发生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57年起就已发生,当地称之为“冈布罗病”。由于在尸检时观察到明显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即鸡法氏囊病,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腔上囊,致使腔上囊明显肿胀、坏死和萎缩。IBD目前在世界各国养鸡地区皆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华南、华东、内蒙等地早有报道,并分离出病毒。有  相似文献   

3.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也称腔上囊)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1957年首先发生于美国德拉瓦州甘布罗镇的肉鸡群,因此也常称“甘布罗病”。世界各养鸡国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美、英、法、日和加拿大广泛流行此病。日本自1964年以来全国多数鸡场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一些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即鸡法氏囊病,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鸡腔上囊,致使腔上囊明显肿胀、坏死和萎缩。IBD目前在世界各国养鸡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华南、华东、内蒙古等地早有报道,并分离出病毒。有的鸡群死亡较多,有的鸡群使用疫苗进行预防,但却无效,也有疫苗使个别鸡群病情加重,经采用鸡法氏囊制剂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本病是一种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地一养鸡场于2010年7月28日突发本病,经现场观察、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死鸡剖检病理变化和微生物学检查等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笔者现将对其进行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且对生产威胁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最早1957年发生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地区,所以又称之为鸡甘罗病。本病已遍布全世界许多养鸡发达国家和地区,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陆续有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鸡感染IBDV后粪便排毒的时间为两周。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以及鸡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机械带毒,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但病毒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一旦发现病鸡,常在短时间内(1周左右)波及整个鸡舍的全鸡群,邻近鸡舍也可在2~3周间被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11周龄的鸡,其中以3-6周龄发病最为多见,但近两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该病发病日龄有向两端扩展之势。现就一起3日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l发病?..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腔上囊炎(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链RNA呼肠弧病毒亚群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法氏囊)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1990年以来博州广泛流行.1992年6月饲养100只星杂599商品二代鸡,50日龄80%发病.当时选择其拉乳白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腔上囊红肿的病鸡,参照当时报道的一些疗法,分组治疗,均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中草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疗效观察蔡庆贤(宁波正大农业有限公司)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或传染性囊病。于1962年首次发现。本病多发生于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鸡业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控制该病的方法主要是进...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剖检病鸡主要以肌肉出血和法氏囊肿大、出血、萎缩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刚波罗地区,故又称刚波罗病,1979年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场在1989年8月份发生此病,经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传染性腔上囊病。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88年8月6日。我场养鸡专业户刘某的肉用AA商品代37日龄肉仔鸡开始发病。该户共养AA商品代雏鸡1959只,自8月6日到8月11日死亡205只,死亡率为19%。2.临床症状鸡群突然发病,病鸡下痢,排白色水样或黄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随之,精神委糜、食欲不振,并消瘦,步态不稳,行走摇摆,羽毛无光,极度衰竭而死亡。3.病理变化3.1急性死亡的病鸡尸体脱水,色泽不均,股部和胸部肌肉有出血点。在腺胃和肌胃连接处有散在出血点,肾脏肿大苍白,并有尿酸盐沉积。腔上囊水肿比正常大二倍左右,呈淡黄色,并有出血,粘膜皱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浆膜透明,囊膜、浆膜表面上出现一层黄色胶冻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养禽业发达的国家广泛流行,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发生本病。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一旦发现病鸡,常在短时间内(1周左右)波及全群,邻近鸡舍也可在2~3周间被感染发病。发病率高,通常情况下为40%~60%。死亡率一般在8%~25%之间,但近年由超强毒株引起的感染,其死亡率可高达70%~80%。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鸡传染性腔上囊炎,鸡传染性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被视为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根据品种不同,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3~6周龄鸡对本病最易感染,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经被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空气、用具间接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感染.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甘波罗镇的肉鸡群,因此才有“甘波罗病”的名称。近年来本病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腔上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是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震颤和衰竭,大体病理变化以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明显沉积和腔上囊增大为特征。本病最早由Cosgrove氏在1962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Gumboro镇附近的农场,故又名Gumboro病。到目前为止,英国、西德、荷兰、意大利、法国、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国均已有本病流行的报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又称腔上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仅鸡发病,发病日龄以14日龄多见,近年来有所提前,最早的有7~5日龄发病的,鸡场里,初次暴发本病通常危害最严重,后代再发生本病时就轻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