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70%的人口在农村,70%以上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山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干旱地区农民的口粮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还找到了旱作农业与补充灌溉的结合点,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旱作农业区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了新时期旱作农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今后半干旱地区农业供水技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重点国扶县,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全县90%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94%的耕地是山旱地,农业增加值占GDP的近一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处于大旱大灾、小旱小灾,年年受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近年来,通过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初步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重点国扶县,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全县90%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94%的耕地是山旱地,农业增加值占GDP的近一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处于大旱大灾、小旱小灾,年年受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近年来,通过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初步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忻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旱地的面积比较大,旱地面积占总耕地的70%以上,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发展。忻州市发展传统有机旱作农业历史悠久,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忻州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旱地地膜西瓜垄作凹型集雨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旱地地膜西瓜垄作凹型集雨沟栽培,是在农业遭受多年干旱,粮食作物产量大幅下滑,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降低的形势下,为了寻找作物结构调整措施,发展旱作农业的新思路,根据形势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的一种山旱地增产增收的高效栽培新模式.这种栽培模式人为地改善西瓜生长环境条件,增加地温,集雨增墒,达到苗齐、苗壮、丰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平定县属北方半干旱区,丘陵旱地多,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差异大.长期以来,由于十年九旱,全县2.92万公顷的旱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我们从1992年开始探索和研究与山旱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早作农业技术,进行了旱地玉米生物覆盖栽培技术的试验与应用,收到较好效果,开辟了旱地玉米增产的新途径.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使我县旱作农业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且也为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我县连年抗旱减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项农民认可的投资少、无污染、增产效果明显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高原农业省,75%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灌溉设施缺乏,有效灌溉面积为2276万亩(1亩=1/15ha),占常用耕地的36.13%,干旱缺水是云南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农业发展瓶颈的今天,各国的节水农业专家都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层次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为此,在国家农业部的支持下,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旱地上开展了等高聚土垄作节水技术研究,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挖掘旱地的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挖掘旱地农业潜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升级旱地特色农业的时代发展要求。通过解析有机旱作农业的内含及豫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意义,初步提出了豫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龙小燕 《吉林农业》2010,(7):110-11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围绕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为中心,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而创新出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的农业适用技术,它的试验和应用为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成为解决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宜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甘肃发展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甘肃旱作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阐述了甘肃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推广应用前景,并从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阐明了发展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地域广阔,旱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主要依赖自然降水,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系统阐述了旱作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旱作农业的意义和必要性。针对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有耕地45万hm~2,旱地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旱作农业若能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即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但发展旱作农业常受水分不足、肥料投入少和粗放经营等制约,单产水平低而不稳。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治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旱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长治市旱农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规范化的旱农配套技术措施等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旱作技术体系,改善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旱农地区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扎兰屯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和耕地类型,旱地占耕地的比例。干旱是影响作物高产的关键因素,目前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旱作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做强特色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近年来,天水市旱作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的旱作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挖掘天水浅山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逐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符合天水市实际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以俟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宁夏黄土高原区旱地特色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旱作农业为出发点,以建立适应不同降水条件的主要作物优化栽培模式为核心,以高效利用天然降水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为突破口,促进宁夏黄土高原区旱地特色小杂粮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 1 青龙旱作农业背景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的燕山山脉低山丘陵区,全县有旱地25300公倾,占总耕地面积的73%,年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无霜期140~165天。县内旱地可明显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平川旱地、水平梯田、坡耕地。80年代,由于受干旱制约,大面积旱地广种薄收,平均亩产量只有121.5公斤,系统实施旱作农业开发工程以后,  相似文献   

19.
旱作农业就是在难以供水的旱地,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挖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生产潜力,实现旱作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活动.选用推广抗旱品种,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前提,调整旱地作物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抗旱注水补灌技术应用效果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省旱地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70%。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干旱的威胁,特别是夏伏旱造成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生长中后期严重受旱或出现"卡脖子"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如何采取抗旱措施进行减灾是甘肃省旱作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甘肃三力现代农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