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型糖尿病患者(T1DM组)38例,其中成人隐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1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31例;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消炎活血组方对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法制备小鼠T1DM模型,用免疫消炎活血组方干预模型,比较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血糖水平、血清C肽水平、胰岛素自身抗体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功能。结果: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肽值显著增高,胰岛素自身抗体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降低。结论:免疫消炎活血组方对T1DM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消炎活血组方对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法制备小鼠T1DM模型,用免疫消炎活血组方干预模型,比较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血糖水平、血清C肽水平、胰岛素自身抗体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功能.结果: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肽值显著增高,胰岛素自身抗体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降低.结论:免疫消炎活血组方对T1DM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变化与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20例初诊T2DM、22例长病程(≥5 a)T2DM和18例健康对照者,测定空腹及餐后30、120 min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GLP-1水平,以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早相和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价细胞功能。结果 T2DM组餐后血清GLP-1、C肽均较对照组低(P<0.01),尤以长病程组明显(P<0.05)。T2DM组血清GLP-1与血糖呈负相关,但与C肽、HOMA-、早相和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血清GLP-1水平下降可能与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荆州市城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荆州市城区符合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作为病例组(DPN组),选取同期无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DPN组)。检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在入选的60名T2DM患者中,DPN的总患病率为58.3%,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患者的DPN患病率为82.6%,病程5年者为43.2%,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重指数(BMI)23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BG)控制不良患者中的DPN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荆州市城区T2DM患者中DPN患病率较高,病程超过5年、超重以及血糖控制不良是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小剂量多次注射(multiple low doses of treptozotocinin,1d-STZ)方法诱导建立T1DM小鼠模型;试药小鼠分别按50、100、150mg/kg体质量每天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灌胃等容积蒸馏水,观察小鼠血糖、体质量、饮水量、食量、尿量以及精神状况等表现。6周后,分别测定血清和肝、肾、脾、胰腺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试药组T1DM小鼠症状改善,血清和组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OPC能降低TIDM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性损伤,对改善糖尿病症状,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后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0 mg/kg建立Ⅱ型糖尿病(type Ⅱ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继续饲喂高脂饲料的过程中用TSP-1甘薯水提物干预治疗,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TSP-1甘薯水提物连续灌胃给药5周后,T2DM模型大鼠血液总胆固醇(TC)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极显著降低(P<0.01),而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TSP-1甘薯水提物并不能阻止T2DM模型大鼠血糖值的继续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下降,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TSP-1甘薯水提物不能有效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细胞增殖以及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未治疗组和RSG组。T2DM未治疗组和RSG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霉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成模后RSG组每天给予RSG 4mg/kg灌胃持续8周。检测各组空腹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12周后处死大鼠立即取出胰腺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定量PCR观察胰岛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DX-1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未治疗组PDX-1m RNA表达减少(P<0.01);与T2DM未治疗组比较,RSG组大鼠PCNA和PDX-1m RNA基因表达增加(P<0.01)。结论RSG上调T2DM大鼠胰腺PDX-1基因表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检测Ⅱ型糖尿病猕猴部分靶器官中Ⅰ型辅助T细胞(Th1)因子IL-2和IFN-γ以及Ⅱ型辅助T细胞(Th2)因子IL-4、IL-10的表达及分布变化情况,研究Th1/Th2型细胞因子在Ⅱ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变化。取Ⅱ型糖尿病及健康猕猴胰腺、肝、肾和心脏,通过石蜡切片、常规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各靶器官IL-2、IFN-γ、IL-4和IL-1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病理结果显示:糖尿病猕猴肝血窦增宽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心脏和胰腺细胞呈不同程度肿胀、萎缩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肾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并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胰腺中IFN-γ表达水平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产物分布于胰岛部及外分泌部。胰腺及肾中Th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水平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及肾中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阳性产物分布于远曲小管、胰腺胰岛及外分泌部。在胰腺、肾、肝及心脏中,Th2型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阳性产物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胰腺胰岛、胰腺外分泌部、心肌细胞及肝细胞的胞质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在Ⅱ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聚原花青素(OPC)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血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小量多次腹腔注射制作T1DM小鼠模型;实验组分3个剂量每天灌胃OPC液,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灌胃等容积蒸馏水。4周末酶法检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胰腺组织胰岛中胰岛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OPC给药组症状改善;血清TC、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有所增加,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中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仅少量残留的胰岛细胞被染成棕色,胰岛素表达明显减少;OPC组胰岛中着色的胰岛细胞明显增多,胰岛素表达明显增加,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OPC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含量,提高胰岛分泌功能,减轻由STZ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构建,大量的材料证明在估价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用和人类相同的病理条件影响,并使其产生相同的或类似的临床体症的动物模型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口服药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31例,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并进行血糖谱分析。结果 31例T2DM患者平均监测时间为(72.2±5.9)h,平均血糖值为(6.0±0.8)mmol/L,血糖波动系数(1.8±0.5)mmol/L,空腹血糖均值(5.3±1.2)mmol/L;3餐后2h血糖均值分别为:(7.3±1.8)、(7.0±1.3)、(6.8±1.2)mmol/L。血糖〉7.8mmol/L、〉11.1mmol/L、〈3.9mmol/L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16.1±11.4)%、(2.4±1.9)%、(13.3±12.0)%。结论 HbA1c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仍可在高血糖及低血糖区间,行CGMS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至2006年糖耐量减低患者355例,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n=166)和非干预治疗组(n=189),出院后随访3a,统计糖尿病(DM)发生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非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70例07.0%),年转化率为12.3%;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24例(14.4%),年转化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餐后2h血糖(OR=3.016)、家族史(OR=1.446)和年龄(OR=1.176)有关。结论IGT患者发生DM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餐后2h血糖、家族史和年龄,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将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n=12只)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8只)喂基础饲料。大鼠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胰岛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质变淡。高脂喂养联合STZ(35 mg/kg)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效且造模长期稳定、成功率高等特点,是人类2型糖尿病及其药物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探讨cIMT对T2DM合并CAD的预测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83例分为A组(T2DM无合并CAD组)40例和B组(T2DM合并CAD组)43例,其中依据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将B组分为B1组(1支病变组)12例、B2组(2支病变组)14例和B3组(3支病变组)17例。收集并检测所有患者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通过彩色B超测量cIMT值,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B1、B2、B3组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且以B3组cIMT最厚,颈动脉斑块积分最高,其次是B2、B1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3组斑块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的cIMT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均高于T2DM无合并CAD患者,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呈上升趋势;cIMT超声检查可作为T2DM合并CAD的一个简便无创、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cIMT超声检查对T2DM合并CAD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彩超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T2DM合并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6例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的50例未合并CHD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纵切面内径(γ0)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健康对照者42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UAP+T2DM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T2DM组胆固醇(CH)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UAP组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T2DM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UAP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筛查,将患者是否患OSAS分为病例组(212例)和对照组(68例),分析OSAS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T2DM合并轻度、中度、重度OSAS者分别为17例(8.0%)、30例(14.2%)、165例(77.8%),其BMI水平、合并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 C)、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示HbAlC与OSAS呈正相关(OR=6.31,P<0.01).结论 T2DM患者OSAS的患病率高,且以重度为主,HbAlC是OSAS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脂饮食来制备小鼠前期糖尿病(Pre-DM)模型,及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小鼠Ⅱ型糖尿病(T2DM)模型.将80只C57BL/6J试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预试验结果,饲喂高糖高脂饮食,选取0 d(A组)、40 d(B组)、80 d的(C组),为Pre-DM组;在80 d之后用高脂饲喂联合小剂量多次注射STZ制备T2DM模型组(D组).进行空腹血糖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IPGTT);测定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胰岛素水平及免疫指标.用比浊法作hs-CR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_3~+、CD_3~+CD_8~+、CD_3~+CD_4~+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IPGTT结果显示,D组与其他3组曲线下面积差异极显著(P0.01).A~D组血糖存在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糖尿病相关的生化指标组间均有差异性(P0.05),CD_3~+CD_8~+与CD_3~+CD_4~+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CD_3~+A组与D组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HE染色结果发现,T2DM的发生过程会伴随器官的损伤.【结论】Pre-DM模型组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与胰岛受损,且伴随着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Pre-DM模型组相关的免疫指标异常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与T2DM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