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和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可分为联合收获、半机械化收获和用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玉米割台收获等几种形式. 1 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1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艳 《吉林农业》2011,(9):144-144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简要分析了吉林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1技术内容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大致可分为以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安徽省界首市秋季的主要种植作物。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开展和玉米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宣传以及玉米收获机械的增加,激发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界首市玉米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2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5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63%。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种植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缺乏、栽培措施不当和玉米收获机械不能与我国玉米生产形势相适应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低的主要原因。综述了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且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玉米品种;研发适应中国不同种植区的机械化收获及烘干设备;进行适宜玉米籽粒收获种植制度、栽培技术和物化产品研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适度增加玉米种植的经营规模,降低农民玉米收获机械的购买、持有和使用成本,提升农机人员作业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源市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生产总面积的80%以上,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28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积极踊跃购买玉米收获机械。辽源市农机主管部门结合实际,针对玉米机械收获等农机作业薄弱环节,重点对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农民实行优先补贴的扶持政策,收到了良好成效。据统计,2014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玉米收获机械718台,其中自走式收获机304台,玉米机械收获面积达到110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0%。广大农民群众认识不断提高,把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作为解决玉米收获劳动强度大、费用高、期限长、损失多的一项重要措施,破解了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促进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产量的高低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但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玉米从种植到收获仍以人、畜力为主,玉米机械化生产只在耕整上得到一定的发展,机械播种、机械收获还是空白。因此,快速发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突破机械化作业瓶颈,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促进土地流转以适应玉米机械化收获土地规模小,分散经营,一直是制约澜沧县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舒兰市白旗镇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深耕整地,机械播种,中耕除草,机械收获及根茬还田等。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运用该技术,可以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提效保产,大幅度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同时,还将有效实现玉米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继而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当前农机化作业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是目前县乡两级农业、农机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当前人工收获玉米成本高出机械收获,再加上玉米收获技术逐步完善,政府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同时机械收获减轻了农民朋友的劳动强度,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县的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育种技术、栽培技术、机械设备的发展,小麦、水稻逐渐实现了从种到收的机械化转变。发达国家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制起始于20世纪初,目前玉米收获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而玉米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我国至今未能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但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探索却从未停止过。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是指使用玉米收获机械在田间一次完成摘穗、剥皮、果穗装车脱粒、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1.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全部(切割、摘穗、剥皮,脱粒、集箱和秸秆还田)或部分生产环节应用机械来完成的作业过程.山东省玉米收获时,其子粒含水率较高(30%左右),因此.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只可完成切割、摘穗、集箱和秸秆还田等作业.不可直接完成脱粒作业.根据玉米收获的技术内容,可将玉米机械化收获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其产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农民经济收入和全国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收获玉米在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问题也得到广泛的关注,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现代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增密种植、全程机械化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以合理密植、精量点播、机械施肥、机械打药、秸秆还田、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为核心,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形成了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玉米收获机械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却长期裹足不前。造成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困难的原因既有基础理论、技术和政策的因素,也有研发企业软、硬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1.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我国玉米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收益.该文在免耕播种、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等方面介绍了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期给玉米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朝阳市是全国商品粮食重要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常年玉米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占可耕地面积的65%,产量近32亿千克。2012年朝阳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5万亩,机械整地380万亩,机械播种290万亩,机械收获70万亩。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3.9%、71.6%、17.3%。不难看出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玉米收获机械化严重阻碍着朝阳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迫切需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全国商品粮食重要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玉米收获机械化严重阻碍着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市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是:一、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1.农机与农艺不相融合。本地区玉米种植大多密植,行距大部分在400-500厘米之间,而国内生产的玉米收获机的行距在500-650厘米之间,从而造成农业的种植与玉米收获行距的不融合。2.分散经营多、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相似文献   

18.
<正>1技术内容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成熟时,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茎秆切割、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业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35%,甚至更高,收获时不能直接脱粒,所以一般采取分段收获的方法。第一段收获是指摘穗后直接收集带苞皮或剥皮的玉米果穗和秸秆处理;第二段是指将玉米果穗在地里或场上凉晒风干后脱粒。  相似文献   

19.
玉米机械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耕地面积219万亩的55%。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机械耕整地、播种水平分别达到90%和60%,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机械收获水平很低,仍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玉米收获水平低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势必影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温泉县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大力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水种植技术,通过国家购置补贴政策,引进玉米精量点播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使玉米播种面积达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达96%以上,亩产量在1200kg以上,亩纯收入在1270元左右,比普通地膜玉米增产250kg,通过大面积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