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素化肥利用率低是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据测试,当气温为29℃、土壤含水率为13.6%时,地表施用碳酸氢铵,12小时后挥发损失5.49%;而将同样的肥料深施到6厘米以下土层.12小时后挥发损失仅为0.3%。由此可见,化肥深施可提高其肥效利用率。此外,采用化肥与固氮剂或其他化肥混施的农艺措施则可起到显著的提高肥效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7,自引:11,他引:167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由于肥料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期以来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本文综述了除传统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以外的几项其它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快速、无损检测作物氮素营养状况,进行作物推荐施肥;研发新型缓/控释肥料,调控肥料养分的供应;运用农田养分精准管理技术,因地制宜、精细准确地施用肥料;通过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有效地抑制NH3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等。并对今后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翟海燕 《农村科技》2008,(10):24-24
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施肥方法影响肥料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一、使用中的误区 1.大棚生产使用的有机肥大部分是晒干的人粪和鸡粪,人粪和鸡粪在田间晾晒失水成干,会造成蝇蛆繁殖,氮素挥发,损失了肥料的氮素养分。  相似文献   

4.
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尹娟  勉韶平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76-80,98
稻田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其中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可达施入量的9%~42%.氮肥损失一方面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等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减少稻田中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政策和优化氮肥管理.优化氮肥管理主要包括: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将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②研究表明,氮肥深施的深度以6~10cm比较适宜;③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合理运筹;④控释(缓释)肥料的推广应用;⑤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5.
为了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明确水稻因控水管理造成的氮素流失数量。进行了水田氮肥损失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水田放水2次损失纯氮为37.8 kg/hm2,占投入总氮量的16%。因此,建议农业生产中尽可能地减少放水次数。  相似文献   

6.
我区氮肥品种多为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年产量约6万吨,是农村常用氮素化肥。碳铵化学性质不稳定,挥发损失严重。如施法不当,氮素利用率不足30%。因此,科学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对增加粮食产量,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77~1979年,由铁岭地区农科所主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综述了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推广缓/控释肥料;进行精准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棚蔬菜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施肥方法不同,不仅影响肥料的利用率,而且还影响着生产的经济效益。一、当前肥料施用中常见的误区1.有机肥晒干人粪和鸡粪已成为大棚生产蔬菜的主要基肥,但菜农为了施用方便经常将人粪、鸡粪直接在田间晾晒,使其失水变干。这种做法会造成蝇蛆繁殖,氮素挥发,损失了肥料的氮素养分。2.钙镁磷在碱性土壤上作基肥钙镁磷是弱酸性肥料,不溶于水,在弱酸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脲甲醛缓控释肥料,颗粒光滑,水溶性好,无残渣,不结块,内在质量好,它使肥料释放养分的速度与作物需要养分的量一致,使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一、产品优点1.脲甲醛可缓释氮肥,减少氮的挥发、淋失和固定,在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即使在沙质土壤和多雨地区也不会造成氮素损失,并保持后效。2.控释剂是高分子多聚物,质量稳定,吸附力强,溶解速度快,又是可降解物质,对土壤无任何污染。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中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在一般情况下 ,肥料利用率愈高 ,肥料的损失就愈小。肥料利用率是因肥料品种、配比、施肥量、土壤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根据我国的测定 :化肥中氮素的利用率为30 %~70 % ,磷肥为10 %~25 % ,钾肥为40 %~70 %。总之 ,肥料的利用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 ,施肥用量不适 (过多或缺乏 ) ,施用时期、地块 (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状 )、方法或所用肥料 (形式 )不对 ;其次 ,肥料在土壤中淋失、侵蚀、挥发、反硝化、固定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损失率因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肥料用量、施肥时间和方式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筛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肥料运筹方式,本文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平台,采用间歇密闭通气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和配施强烈地影响着土壤氨挥发,在150kgN·hm~(-2)用量下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以NK和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达到17.89和15.70 kgN·hm~(-2),占氮肥用量的10.47%~11.93%,显著高于NPK、NP和有机无机肥配施(1/2OM)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基肥施用后灌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氨挥发损失.NPK肥料平衡施用或者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和化肥对盆栽番茄氮素利用以及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以及化肥对氮素利用以及损失的影响,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面积较大和产量较高的番茄进行盆栽控制性试验,设置等氮条件下3个肥料处理,即有机肥(M)、化肥(U)、有机肥和化肥各半(MU),以及对照CK(不施氮肥、种植作物)和CKN(不施氮肥、不种作物),对番茄产量、氨挥发、N_2O排放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MU、U、M 3个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与U、MU相比,M能够降低氨挥发损失62%和57%,降低N_2O排放量53%和69%。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为M(64.9%)MU(36.7%)U(23.7%),且3个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合氮素损失和作物产量,说明施用有机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番茄高产、降低氮素损失以及保证较高的氮素后茬利用率。考虑到气候条件、作物品种、肥料类型等的复杂性,还需要对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环境影响进行更多比较研究,从而进一步优化当前集约化蔬菜生产中的肥料管理。  相似文献   

13.
如何能最大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我国农业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想攻克的科研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肥料利用较低,氮肥损失过大等现实问题,通过阐述除现用的传统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之外,主要介绍了目前正在研究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实地氮肥管理技术、无损检测作物氮素营养状况,从而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14.
稻田氨挥发损失及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率,还通过促进PM2.5形成和大气氮沉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稻田系统氨挥发损失现状及相关影响因子,评价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调整氮肥类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添加土壤调理剂和优化水肥管理4种氮素减排措施的优劣,探讨了目前稻田氨挥发减排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后期研究稻田氨挥发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强吸水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国外始于70年代中期,国内始于近几年,一般作为土壤吸水剂用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种子出苗率和树木移栽成活率。碳酸氢铵(以下简称碳铵)是一种性质很不稳定的化肥,氮素极易挥发损失,其挥发速率和本身含水量密切相关。能否利用这类材料的高吸水性能及其所带阴性基团对铵离子的吸附作用抑制或减少其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强吸水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效尿素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氨挥发模拟系统和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高效尿素对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比,高效尿素在供试的3种土壤中能推迟氨挥发开始时间和氨挥发高峰值出现的时间,降低氨挥发速率高峰值,减少氨挥发损失18.9%~44.1%。高效尿素使水稻植株中来自肥料和土壤中的氮显著增多,当季氮素利用率增加6.3~7.1个百分点,土壤残留量增加5.3%~12.0%,减少氮素损失17.0~19.3%。施用高效尿素的水稻产量比施用等氮量普通尿素增产27.0%~29.3%。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英 《吉林农业》2011,(5):162-162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愈高,肥料的损失就愈小。肥料利用率是因肥料品种、配比、施肥量、土壤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柳河县多点测定结果表明,氮素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60%。化肥利用率普遍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8.
尿素是最常用的速效性氮素肥料。一般情况下,尿素利用率仅只为30%-40%,也就是说,50千克尿素施入土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有15~20千克.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氮素的挥发、渗漏和流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大大地提高尿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20,(10)
正肥料的科学施用包括科学确定施肥量、肥料品种、施肥时期、施用比例和施肥方式等,化肥深施是科学施肥方式的一种,是相对于表施或浅施等施肥方式而提出的。化肥深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肥料集中施于土壤耕作层作物根系附近,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由于施在地表而造成的化肥损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大部分氮肥易挥发,特别是铵态氮肥如碳酸氢铵等,如表面撒施极易造成氮素的挥发损失。因此氮肥的施用应采取深施覆土的方法,避免肥料露于地表。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易被土壤固定,从  相似文献   

20.
朱占元 《现代农业》2011,(12):32-33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越高,肥料的损失就越小。肥料利用率因肥料品种、施肥量、土壤状况、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朝阳市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化肥中氮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