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中华  李春林  郄瑞卿  李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8-4659,4702
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磐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磐石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丰富。在此基础上,就磐石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景观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2.
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磐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磐石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丰富.在此基础上,就磐石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景观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3.
<正>8月5日,磐石市农广校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两个教学班顺利开班。来自呼兰镇、石咀镇等地共8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至此磐石市农广校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入全面开展阶段。开班仪式上,农广校校长陈凤兰对学员提出了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坚定学习信心;二  相似文献   

4.
对某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是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规划的重要条件。GIS技术的不断发展,良好的应用到了土地资源分析和评价上,通过GIS技术信息提取及成像处理,对区域的不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更加直观的分析,将受损土地再利用的潜力划归为4类,按照不同的潜力评价结果,与土地资源再利用原则结合,制定相应的土地资源再利用规划方向,实现更加合理的受损土地生态恢复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标本采集、分类鉴定研究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磐石市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磐石市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30属38种,并且药用部位与药用价值多样,综合利用价值显著。最后对磐石市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磐石市黑石镇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磐石市黑石镇地处磐石市东南部,东邻桦甸市苏密沟乡、南接松山镇、西连辉南县蛟河口乡、北与红旗岭镇相连,全镇下辖11个行政村,66个自然屯。全镇辖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运用调查研究及模型分析方法,以海南省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海南省各市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5个市县生态安全状况达到“理想”状态。最后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促进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测绘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已经基本能够成熟的运用测绘技术进行管理,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与完善。基于测绘技术的情况下,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继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在测绘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所应用的测绘技术已经能够向高效化、数字化进步,并且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管理俨然已经成为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重心工作。本文在明确了测绘技术的类型后,主要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中各个方面对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效益,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区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保证农业、牧业、林业及其他相关业态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自然资源的组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进行控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让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本文主要对区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利用类型多样,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违法违规行为,致使土地资源在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土地资源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基于此,分析了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意义与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为例,对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1.
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调整土地资源的管理政策,完善土地运行配置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使得土地利用与城镇化建设和乡村转型发展相适应。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土地管理政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激增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避免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浪费等,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因此新时期的土地问题成为当前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世纪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的相关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为中心,结合广西南宁兴宁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的实践经验,探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出发点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促进资源的科学规划,确保土地资源向着稳定、长期以及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磐石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并对土地流转中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加大流转力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本文针对磐石市耕地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磐石市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下,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土地流转政策的拓展下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并且将更多的闲置土地资源展开细致化的利用与开发,以此来带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土地流转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支持,因此农业保险政策能够提为农业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使得农业改革和农业产业走向更深层次的高度。文章将对土地流转政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努力推动农业经济模式和政策更加完善,致力于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经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唐高光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44-145,212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任务。介绍了湛江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湛江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规划,以期为我市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与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由于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人类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利用.因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对土地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及时分析与评估、及时发布.该研究以3S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立了符合土地资源专题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8-2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也呈现出紧张的趋势,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由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应运而生。通过对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探讨,从集约化、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为新时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根据温岭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介绍了温岭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农业生产概况,并指出了温岭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温岭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