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云南省昆明市区为例,基于1992年、2000年和2013年3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首先利用NDVI分出植被区和非植被区,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释然法分类,得出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图。根据3个土地利用分类图,对1992—2013年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得到昆明市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3年昆明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人工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增加的人工用地主要是由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成的,这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北地区历来风大、沙多、干旱少雨。近几十年里,这一地区人口持续增长,资源过度开发,使西北地区的植被越来越少,自然灾害加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贫困现象日益严重。目前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覆盖率低。西北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一些高大山体,覆盖率相对较低,除陕西的森林覆盖率达24.15%外,其余各省大大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继续扩大,目前黄河中游地区78%的土地均发生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草原退化,草场质量下降,草原虫、鼠害严重;土地沙化面积不断…  相似文献   

3.
以平潭岛为例,依据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全面分析2000年以来平潭岛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5年,2005—2009年,2009—2013年,平潭岛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0.25、0.93、0.8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先快后慢;(2)三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都表现出林地、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特点;(3)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38.73、39.02、40.60、42.74,表明人类活动使平潭岛土地利用开发程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自然驱动力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局部或区域的个例研究,可以详细地说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了渭北高原地区南部的礼泉县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0、2015年三期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运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域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统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的办法,重点对引起礼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莎 《绿色科技》2019,(2):166-170
利用2005~2016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功效函数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计算了土地利用的各个子效益及综合效益,构建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土地利用三大效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的速度与幅度高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增长速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济南市土地利用越来越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该结果对于研究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拥有天然林地342.8万hm2,天然草地1 008.8万hm2,占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天然林地、草地面积的7%。近年来,呼伦贝尔天然林草地80%以上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导致土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呼伦贝尔天然林草植被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采用封山育林、围栏封育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为呼伦贝尔天然林草植被退化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学全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2):121-124,129
基于香格里拉县2009年荒漠化调查成果资料,全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7 064.5 hm2。分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为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自然原因和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等气候因素以及过度樵采和放牧等人类活动。藉此提出了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加大资金投入,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设沙障固沙、发展水利、改良土壤等土地荒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平山县卸甲河流域作为个例研究,划分了8个土地系统。在研究了各土地系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比较了它们之间植物群系(林)的分布:植物种数量,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状况,以及植物群系的组成结构。各土地系统之间差别很大。研究说明,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以及保护天然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唯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态土地分类注意人类影响程度和土地利用,更加易于和土地分类规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云南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变化、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以及从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2方面对引致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培植农林产业,强化科技利用,加强森林植被保护等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露天开采矿山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利用类型,此类地区已成为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大量矿山进行露天开采,使黄石市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对废弃采石场实施植被恢复与再利用已成为黄石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黄石市黄荆山北麓废弃采石场复绿工程为例,在对治理区现状及其造成负面影响的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再利用的原则、不同坡度采取的植被恢复措施和土地再利用方法,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北省1990-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信息熵和均衡度等指标,分析了河北省15 a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利用程度变化及结构功能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5年来河北省林地和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合理并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各职能类的面积差别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全省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本文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潜在石漠化土地的现状,以及省、流域、岩溶地貌和植被状况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坡度、基岩裸露度和土层厚度等土地质量状况方面针对潜在石漠化土地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其土地利用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战略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作为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重点分析了清河县近几年各项数据变化,由此探讨了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清河县土地利用战略措施,以期为今后清河县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林业》2012,(3):52
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滥挖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直接危害就是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通俗地讲,干旱缺水,无水则草木衰,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水资源和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同时,依据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特性及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恢复机理,提出较为具体的植被恢复措施,试图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息息相关,若两者处于高度耦合优质协调状态则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计算了3个城市2001—2016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①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均稳步上升,且呼包鄂土地利用效益平均增幅分别为8.96%、18.01%、24.19%,城市化平均增幅分别为9.45%、8.53%、27.71%,增幅最大的是鄂尔多斯市,包头的平均水平与增长水平都较低;②3个城市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16a间协调度逐年递增,鄂尔多斯的增长幅度最大,为0.714 3,2009年开始3个城市均进入初级协调状态;③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呼包鄂3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指标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都是中度相关,分别为0.487 1、0.543 7、0.627 1,人口城市化是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最小的因素,所以重视土地利用的方式要远比减少人口数量更能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扩张,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恢复性质量不断降低,人兽冲突、野生动物肇事事件频发;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日渐尖锐。为此,应加强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重视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宣传国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产业、环境的保护政策,协调人地关系至关重要。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成立30年人兽冲突原因,提出了缓解冲突的建议:(1)控制开发资源的程度、推动人类适度利用资源;(2)强化部门协调、兼顾土地的生产与生态功能;(3)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推进生态旅游,探索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途径,以促进保护和利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做好土地利用的意义十分重大。文章以正镶白旗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通过2002—2014年正镶白旗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等分析了正镶白旗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不合理土地利用导致了大面积土地退化,甚至形成"石漠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