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损失动态与模型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历史上几度流行成灾,研究探讨该病发生为害与预测预报,对有效防控该病流行,确保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1971—2014年和近年温岭、温州多地该病发生流行情况、为害与损失、影响发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分析,基本探明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历史动态,即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为该病重发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10多年为偏轻发生为害阶段,近2年病害又趋上升态势;揭示了该病各病情指标与为害损失关系,建立了水稻初发病期、激增期和稳定期为害损失模型,初步提出了该病的防控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分析研究了该病发生程度与气候因子关系,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达93.18%,为指导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晚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的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nas oryzae pv.oryzae)是广东省化州市晚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流行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年度间流行程度的波动,在品种基本一致、耕作栽培模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气象条件是决定该病流行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探索晚稻白叶枯病流行因子的相互关系及主导因子,给流行趋势预报及防治对策提供重要信息,作者通过整理1985~2007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根据气象资料,分别对晚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回归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3.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分子遗传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寄主水稻感抗机制的了解仍很有限。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病原为稻生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Xoo).近10年来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向高海拔粳稻区扩散,在海拔2200m的剑川县,白叶枯病已成为最严重的水稻病害[1-2].开展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鉴定、分布和分化研究,对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稻作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保护》1980,6(3):14-15
白叶枯病是水稻上为害较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1972年起,我们在水稻白叶枯病重病区——绍兴县皇甫公社,搞综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试点和样板,同时还在其它病区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c)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除新疆外,其它稻区均有分布。该病不仅发生范围广,而且危害也很严重,一般发病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40%~60%,甚至绝收。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 以本所发明新抗生素B—3543为有效成份的新型杀菌剂杀枯肽,经多年研究证明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且内吸性好,耐雨水冲刷,使用安全,是一种颇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农药。本文报道1993年在重病区武昌县农科所,利用杀枯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试验示范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沼液控制水稻白叶枯病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应用的化学药剂,虽有较好防治效果,但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稻谷中的农药残留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为消除隐患,我们于1988~1995年与土肥部门协作开展了利用pH7.5沼液控制水稻白叶枯病与肥效及增产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控病效应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现...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汕优63产量高、米质中等,是湖北各稻区的当家品种,但由于易感染稻白叶枯病,常常给疫区中稻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科学的治理水稻白叶枯病,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稻白叶枯病疫区,就不同肥水管理方式对汕优63白叶枯病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最佳肥水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80年代江陵,石首等地水稻白叶枯病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归纳和对原荆州地区1970-1993年白叶枯病资料和荆州1970-199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大流行的必要条件及白叶枯病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水稻白叶枯病进行长期系统监测和大面积普查,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原因,掌握了好的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白叶枯病是我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生产实践证明,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很大。因此,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一项有效措施。赣化二号是我校育种组化学杀雄中、筛选出的高产杂交种,为了鉴定其抗病性,我们对赣化二号等10个品种在校内用盆栽进行了早、晚两季抗白叶枯病鉴定,并在晚稻田中进行田间接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东台白1998年零星发生以来,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传毒昆虫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态势,我们在准确测报虫情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在病害大发生之年,取得了全市大面积水稻安全过关的好实绩。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防病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会军 《植物医生》2005,18(3):10-10
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水稻上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病毒病病害,轻者损失5%,重者损失80%左右,甚至绝收.该病2004年在江苏省特大发生,其中泗洪县龙集镇1 a 1季的春水稻大部分田块667 m2产量100kg左右,部分田块绝收.损失之大,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该病防治难度大,一旦显症很难治愈,被称为"植物癌症".为此笔者近几年来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凋萎型白叶枯病(又称急性凋萎型白叶枯病),是水稻白叶枯病的一个症状类型。据湖南省植保所研究证明是由于系统侵染的结果。由于目前杂交水稻品种抗性弱,遇秧苗期淹水后,白叶枯病菌侵入幼苗生长点或病菌由叶片、根尖侵入后向维管束转移,而导致秧苗失水青枯、整株凋萎症状。秧苗发病迅速,无法挽救,故有的称之为水稻“癌症”。  相似文献   

15.
乐斯本等药剂防治麦田1代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前2年在东台市发生十分严重。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防治好麦田1代灰飞虱,对于压降秧池1代基数、减轻2代防治压力、控制为害损失尤其重要。为筛选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配方,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为害,2005年我们选用48%乐斯本EC等药剂对麦田1代灰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感白叶枯病水稻品种‘温229’为试验材料,通过茉莉酸甲酯(MeJA)浸种和喷雾处理幼苗期和孕穗期水稻,探索MeJA诱导大田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效应。水稻幼苗期,0.004mmol/L MeJA浸种、0.1mmol/L MeJA喷雾、0.004mmol/L MeJA浸种后再用0.1mmol/L MeJA喷雾处理,均表现诱导幼苗抗白叶枯病的作用,其诱导效果最高达27.65%;其中,MeJA浸种再喷雾双重处理的效果与单一喷雾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与单一浸种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水稻孕穗期,0.05~2.00mmol/L的MeJA喷雾后均可降低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其中2011年MeJA诱导效果最佳的浓度为0.50mmol/L,而2012年和2013年则为1.00mmol/L,诱导效果最高为17.17%。以上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有效缓解大田水稻幼苗和孕穗期白叶枯病的发生,其诱导效果可能与MeJA处理浓度、方法及水稻生育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自1999年在江苏省大丰市发生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现已进入了病害大流行期,成为制约大丰市粮食生产的重要障碍.对于该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Dryzae引起的细菌性病害[1-2],该病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差异,有关其致病力分化研究一直备受关注[2-3].水稻白叶枯病是安徽省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承河元等[4]确定安徽省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存在0、Ⅰ、Ⅱ和Ⅲ致病型以来,至今未见关于其生理小种监测的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19.
黎平 《广西植保》2015,28(2):43-45
<正>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由种子带菌,随风雨、流水传播,一旦侵染危害、发生流行,很难有效防控。据普查统计,该病2014年晚造在浦北县全县范围内普遍发生,发生面积4060.03ha,成灾面积33.33ha,经防治后仍损失稻谷360.9t。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为害之重为近20a来罕见。为今后更好地指导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控工作,现对其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我县防治纹枯病主要应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主要是叶青双等。因使用年久,现各地反映,效果下降。为开发新型药剂,我们对新植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