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及工程行为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近年个世纪以来,古尔斑通古特沙漠的植被深受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50-70年代,影响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开垦、放牧和大规模的过量樵采;近10余年来,则主要来自工程行为的威胁。自然状况下,被破坏的沙生植被,通过封沙育草,有望实现自然恢复,但需时较长;人为条件下,可以缩短恢复过程,并可直接达到预极群落阶段。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城市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群落功能以及优势建群种,将乌鲁木齐市城市植被划分为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3个植被类、13个植被组和125个植被型。自然植被类划分为7个植被组82个植被型;半自然植被类划分为4个植被组33个植被型;人工植被类划分为2个植被组10个植被型。乌鲁木齐自然植被类谱系完整,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及多年...  相似文献   

3.
绿洲外围植被防护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ε紊流数学模型是模拟风通过绿洲外围植被区流场细节的有效手段,由此可找出风流通过植被区,在顺风方向及随植被盖度变化的递变规律,并可定量地反映绿洲外围植被降低风速、降低进入绿洲沙流量的生态效益。试验表明,顺风方向2km的植被盖度由0增至15%-20%,可降低风速37%-40%;增至35%-40%,可降低48%左右;增至55%,可降低54%左右。植被盖度由0%增至15%,35%,50%,在地面上以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月亮湖公路路域退化白刺沙堆地进行围栏封育及人工促进更新复壮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干旱荒漠地区,封育和人工促进更新技术可使路域植被盖度提高17.4%,新增植物13种,植株密度增加28株/m2,粗糙度增大18.3倍,输沙量降低5.7倍,风速降低11.37%。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分析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封闭的内陆盆地和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内在因素,而人为干扰是塔里木河下游植被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恢复,必须遵循干旱区植物的生态学性质,密切结合植被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干旱区植被分布格局与地下水的关系。2000年5月以来的生态输水使近河道地段地下水响应明显,横向于河道一定宽度范围内植被恢复明显,但这种恢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高山带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为研究范围,对其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物种的多样性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高等植物17种41属57种其中以禾本科(8种),菊科(7种),毛莨科(7种),莎草科(5种)和十字花科(5种)占优势,该区域植被包含了两个垂直带;高山草甸和高山垫状植被,另外在高山流石滩上也出现了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高山植物群聚,根据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原则,共划分出了苔草群系(Form.Carexsp)。嵩草群系(Form.Kobresia sp),高山莓群系(Form.Sibbaldia terandra),高山红景天群系(Form.Rhodiola coccinea),柔子草群系(Form.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等5个群系18类植物群落,利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所作的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高山流石滩植被的多样性最低,而以垫状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同时,在研究区300m的海拔高程范围内,其多样性指数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金塔斯草原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海金塔斯草在搂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南坡中段,海拔高程在1000-3000m之间。降水较多,气候冷湿,冬季漫长,积雪厚,寒潮,强冷空气频繁入侵和逆温现象不明显等。植被的显著特点是:植物区系丰富,已初步采集,记录到280种。估计可达到350种以上,地理尬发比较复杂;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多彩,呈明显垂直带状分布;植被垂直带结构完整,属西伯利亚-蒙古山地植被生趣带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8.
不同治理措施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群落数量结构和干物质生产方面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 ,灌木林地植被恢复效果普遍好于乔木林地 ,油松纯林和杨树纯林恢复效果较差 ;沟坡治理使植被迅速恢复 ,治沟骨干工程在下湿地植被恢复中效果显著。文中还就植被地带性原理和异质性生境中治理措施的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研究》2021,38(4):1075-1084
以克孜河流域天然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流域统计年鉴,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18年流域天然植被的动态变化,采用潜水蒸散法计算了4个时期流域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研究了现状年流域天然植被潜水蒸发的极限埋深及恢复需水量。结果表明:(1)克孜河流域天然植被面积在28 a年间减少了1612.48 km~2,减少幅度18.99%,总覆盖度减少22.26%;(2)克孜河流域天然植被在4个时期内的需水量分别为7.69×10~8m~3、7.49×10~8m~3、6.65×10~8m~3及5.84×10~8m~3;(3)克孜河流域4个时期内流域来水均无法完全满足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分别缺水6.65×10~8m~3、7.49×10~8m~3、6.11×10~8m~3和5.84×10~8m~3,流域缺水现象十分严重。为保证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确定5.5 m为潜水蒸发极限地下水位埋深,所需水量为9.73×10~8m~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退耕还林(草)以来,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立地类型植被恢复的差异,利用2期同时相Quickbird影像等数据,分析黄土高原3个研究区6~9 a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1陕西吴起县研究区8种立地类型条件下植被覆盖度都有增加,但是阳向斜坡和陡坡植被覆盖度低于阴坡的6%左右,平缓和极陡的阴坡和阳坡差异不大。阳向的陡坡和极陡坡以及阴向极陡坡植被覆盖度都没有达到50%,明显低于其他立地类型,是吴起研究区植被恢复的困难立地。2在研究时段内,吴起、吉县、绥德3个研究区阳坡植被覆盖度低于45%的面积比例均有减少,但植被恢复效果存在差异,由好到差的顺序为:吉县、绥德、吴起,这与所在地理位置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3经过10多年的植被恢复,吴起研究区阳坡植被覆盖度低于30%的面积主要分布在陡和极陡坡等植被恢复困难的立地。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吉县研究区,阳坡各种立地类型植被恢复程度接近,反而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坡上,植被覆盖度低于30%的面积比例相对较大。以上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全面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全面和客观评价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态恢复工程的质量,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物种数、优势物种分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深度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制定了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恢复质量的评价指标值。该方法既反映了植被生态环境的量化指标,也考虑了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植物生长立地表征指标,各项指标相互联系和相关,具有易获得性和实用性,符合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于指导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生态建设与生态建设工程的质量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生态与环境脆弱,平原非灌区天然植被主要依靠汲取浅层地下水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本文利用遥感技术、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埋深和天然植被分布面积,应用GIS技术划定计算单元,利用典型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潜水蒸发和蒸腾试验成果确定各计算单元的潜水蒸发系数和植被系数,进而计算出现状条件下研究区域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5.37×108m3,其中林灌地生态需水量为0.95×108m3,占17.71%,草地生态需水量为4.42×108m3,占82.29%。  相似文献   

13.
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1990年、1999年、2002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对和田河流域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研究区15年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研究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日益提高;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未利用地一直最高.②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总体生态效应趋良.但环境也存在着局部恶化,主要表现在上游山地生态系统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人工渠、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39  
土壤水分生态条件的恶化愈来愈成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限制因素,我们在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生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区域水分变异规律,分析了土壤水分与植被生产力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改善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生产力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唐晓岚  杜瑶 《干旱区研究》2011,28(3):413-420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通过对当前生态恶化、水资源的减少,以及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变化的成因分析,提出自然的河水漫溢是造成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主要原因.根据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下游生态需水的范围进行界定,提出生态治理的机制模式,营造绿色基础设施,并把其构思运用于空间格局的规划中,通过人工湿地构建一个既有网络中心,又...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个综合的多学科集合,它不但包括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还包括社会经济适宜性。文中借助GIS平台,系统的归纳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DEM数据、NDVI数据、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和GDP等要素的栅格数、以1km×1km的栅格尺度直接反映了南疆地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地形、气温等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空间上的适当结合分布对南疆人居环境的发展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2)南疆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居环境适宜性中一级适宜区(最好适宜区)的面积最少,占全研究区的3.092%,二级适宜区占7.15%,三级区占8.39%,四级适宜区和五级适宜区的面积最广,占全研究区的81.17%,表明自然环境基础十分恶劣;3)研究区内除了现已开发利用的绿洲面积以外现未开发的交错带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居环境发展的潜能,但是此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大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S空间分析和地学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等归一化生态指数,采用生态要素及功能叠加的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要素及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规律。研究得出:①总体上玛纳斯河流域仍保持山地、绿洲、荒漠的空间分异格局,生态环境整体质量较差,但转好趋势明显,城乡建设格局变化决定着局地环境动态演变。②人工绿洲、山前缓冲区生态质量最好但变化较快,农田内部的盐渍化虽然得到很好控制,但大量盐分被排入下游及周边,对自然绿洲造成新的危害。中山林草带植被覆盖、土壤恢复、水土保持较好。③2000-2008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缓慢好转,其中以生态环境质量由差转中为主,集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虽然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恢复明显,但高山冰雪带不断萎缩;2008-2016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转好,其中以生态环境质量由中变良为主,集中在山前缓冲区,虽然山地-绿洲过渡带生态改善进程加快,但高山冰雪带仍持续退缩。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荒漠景观植被自然更新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和参阅资料,依山前洪积扇、河流沿岸阶地、沙丘及丘间低地、戈壁、盐沼的景观斑块,探讨干旱区荒漠植被的自然更新机制。干旱区的高温干燥、温差强烈、风蚀沙埋已变为植物繁衍后代的动力;萌孽、劈裂、地下茎萌生等多种繁殖方式,使荒漠植物在严酷的条件下实现自然更新,形成以母株为中心的母系居群。地貌形态和种子传播动力决定了群落外形。在干旱区,繁殖植物的种子成熟期与年内的丰水期相吻合,有利于植被更新:只有在连续2a降水较大时(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沙丘和丘间地、戈壁植被的自然更新才有可能发生。河流沿岸植被的自然更新受地下水影响最明显。湖盆盐碱地植被带有水生植被的痕迹,自然更新相对较难。景观斑块镶嵌分布,形成微环境均一的廊道,有利于植被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9.
新疆草地生态安全问题、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简要介绍新疆草地生态问题的由来及现状,运用新的生态安全理论分析新疆草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指出新疆草地生态安全问题是长期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与发展演变而来。人口膨胀引起的资源环境破坏、超载过牧造成对资源的掠夺经营等,使草地稳定自协调机制破坏,草地自然生态系统由稳定走向严重危机,并引发新的牧业危机。分析指出,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需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绿洲区牧民定居点的综合发展水平是维护草地生态安全、实现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依法监理草地放牧状况、合理利用、改良与保护天然草地、高效经营人工草料基地、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等。依托的关键技术有:草地资源监测技术、退化草地治理及草地利用实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