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主要症状识别幼苗感病后,初生根和根茎变黑褐色,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发病轻的麦苗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于干旱缺肥状,病株易从根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农机跨区作业、良种调运以及农民自留互换带病种子等原因,小麦全蚀病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小麦感病后,分蘖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重者甚至绝收。为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其发病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蚀病是一个毁灭性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玉米、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此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到大发生只需几年时间,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是毁灭性病害,一般造成小麦减产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我县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给广大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1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为根腐和茎腐性病害。苗期发病,种子根及部分次生根变成黑褐色,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发黄,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抽穗后,重病株早枯,可见田间出现白穗,尤其灌浆—成熟期症状明显,“黑脚”和“白穗”是成熟期所特有的症状。2发病特点小麦收获后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为主要初侵染源,施混有病残体的粪肥也可传播病菌,在新病区种子传病是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发病较重。一般发病较轻的地块产量损失在 10 %~ 2 0 % ,严重地块损失达 5 0 %以上。小麦受害后 ,表现为分蘖减少 ,成穗率低 ,千粒重下降 ,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小麦全蚀病的寄主范围很广 ,除危害小麦外 ,还危害大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1 主要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 ,病菌侵染部位仅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 1~ 2节 ,不向上延伸。地上部症状 ,比如“白穗”、“黑脚”等 ,主要是根与茎基部受害而引起的。小麦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感病。…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7日,在宁晋县大陆村赵平邱中村,有农民反映其小麦出现成片白穗,打药、浇水和施肥均不见好转。经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组专家鉴定为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随即对项目区和周围麦田的调查得知,小麦全蚀病不同程度地在大多数麦田零星成簇、点片或连片发生。在同一块地,除成片发生白穗以外,有呈现条带状由重向轻扩展的迹象。不同品种均可感染发病。据跟踪走访农民调查得知,宁晋县去年即有个别地块出现了白穗,但农民对造成白穗的原因不清。从2005年小麦全蚀病在该县的发生程度和发病面积来看,去年的白穗应是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预计今后2 ̄3年,宁晋县将面临小麦全蚀病大面积扩展发生和为害的威胁。据此,小麦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明年要特别关注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我省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於根部及茎基部1—2节处。种子传播是由于病残体残屑夹杂于种子间而引起。感病植株较矮,分蘖减少,茎部叶片变黄,初生根和根茎呈灰黑色,重病株的次生根也局部变黑。返青拔节期显现的症状,是返青迟缓,黄叶增多,拔节期叶片自上而下发黄,重病株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变黑。在抽穗、灌浆期病株出现“白穗”,茎基部1—2节形成明显的“黑膏药”或“黑脚”。病株一般容易拔起,但不易倒伏。  相似文献   

8.
<正> 1 田间症状诊断与识别 小麦全蚀病拔节前显病,因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受病菌侵害腐解,导致病株早死。种子根和地下茎呈灰黑色,重病植株次生根也局部变黑。返青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增多。病株矮化,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生有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抽穗灌浆期是本病最易诊断、最易和其他根病区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近二年,我县局部麦田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2005年.局部发病的麦田病株率为3%。小麦全蚀病是一个毁灭性较大的病害,且蔓延扩展快,小麦受病后.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完全毁灭。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蚀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省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作物及其产品调运频繁,增加了以小麦全蚀病等检疫对象传播扩散的机会。因此,了解其发生传播原因,探讨出一套综合治理技术,对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安全稳定发展,扩大出口是十分必要的。1发生与危害小麦全蚀病于1997年传入郑州市,1998年开始在个别县零星发生。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小麦全蚀病曾一度迅速蔓延,波及全市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平均病株率0.1%。个别地块病株率高达30%,为遏制其迅速蔓延的势头,郑州市植保植检站制定了严…  相似文献   

12.
13.
邵立侠 《河北农业》2009,(10):30-3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主要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属我省补充检疫对象,群众称“全死病”。该病主要使小麦营养供应渠道被切断,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小麦全蚀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的特点。我市自2000年在长葛官亭乡官庄村发现以来,面积逐年扩大,疫情向严重方向发展。为了确保我市小麦优质高产,我们对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原因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病害,一旦发生,蔓延较快,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一半以上,甚至绝产颗粒无收,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障碍.1996年以来,小麦全蚀病开始在我市扩散蔓延,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小麦产量,通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一整套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住该病在我市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17.
<正>全蚀病为蛇孢腔菌属,是典型的冬禾谷类作物根部基腐病害。近年来,由于受品种、肥水和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的影响,该病在我场发生较为普遍,被害植株生长衰弱,早熟,成穗率低,品质和粒重下降,轻则减产小麦15%~25%,重则减产达45%以上。 一、危害症状 病原菌以菌丝体穿入植株根茎基部1~2节组织内侵染致病,麦苗各生育阶段均能发病,其症状为:分蘖期,苗矮小细弱,叶片和根系发黄,分蘖和次生根少,苗势如缺肥、缺水状,生长缓慢;拔节期,植株长势不旺,比健株短3~5厘米,叶片褪绿发黄,根茎基部变灰褐色,苗易拔起;孕穗期,发病田块呈点片和成行或连片似缺水干旱,植株叶片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2‰用药量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通过宁夏8县20个点2069亩试验示范表明,对小麦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是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1实验目的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全国发病面积约1000多万亩。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全蚀病。轻者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大幅减产,严重者整株枯死,绝产无收。因此,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扩展蔓延,对稳定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确保小麦种子的正常繁育、调运,以及商品小麦的流通,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麦全蚀病是全国性植物检疫病害,笔者进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