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1.80±1.07)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分为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μ/kg(对照组和热应激1组)、300μg/kg(热应激2组)、600 μg/kg(热应激3组)吡啶甲酸铬(以Cr3+计)的试验饲料,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温(2...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应激对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化指标及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72.8±10.1) g的银鲫,分别在热应激前(25℃,对照组)、热应激后(32℃,0 h、2 h、6 h、10 h)和恢复适温后6 h (25℃,恢复组)的条件下,测定机体血浆乳酸(LD)、血浆葡萄糖(Glu)、肝糖原(Gly)、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变化。研究表明,实验组乳酸含量从热应激开始至恢复期,差异始终不显著(P>0.05);实验组血浆葡萄糖水平在热应激后0 h、2 h、6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糖原水平在热应激0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己糖激酶活力在热应激后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酮酸激酶活力在热应激后6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热应激后2 h,肝脏中HSP70 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P<0.01),恢复至适温后,表达量与应激前无差异(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银鲫的高温应激作用机制及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银鲫养殖和育种等生产实践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4)
蛋鸡热应激是夏季蛋鸡养殖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综述蛋鸡热应激的防治措施,为提高蛋鸡养殖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中草药复方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免疫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羽体况良好的80日龄蛋鸡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0羽,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蛋鸡,其中对照组蛋鸡只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蛋鸡在饲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中草药复方制剂,预试验周期为7 d,正式试验周期为12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蛋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均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蛋鸡血清中的IgG、IgA、IgM和总蛋白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中剂量组蛋鸡血清中的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试验条件下,向蛋鸡的基础日粮中加入不同剂量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均可显著改善蛋鸡的生长性能,提高蛋鸡的机体免疫力;从饲养成本和养殖效益方面考量,1.0%的中草药复方制剂使用量产生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对种公猪精液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夏季持续高温造成的热应激使种公猪血液生化指标(激素血糖、酶、矿物质等)发生改变,精液品质(射精量、活力、畸形率、密度等)降低,从而使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热应激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探讨其解决措施对种公猪生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就热应激对种公猪精液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3)
简述蛋鸡热应激的发病原因和流行特点,分析了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蛋鸡热应激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蛋鸡热应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VE)对急性热应激及常温恢复条件下团头鲂血清生理生化、激素及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挑选180尾健康、规格一致的团头鲂(45.00±0.50)g,分成3组,每组4个平行,每组分别添加不同量维生素E(0、50和400 mg/kg饲料)。饲养90 d后,对团头鲂进行32℃应激1 d,并在25℃常温恢复7 d。结果表明:应激前,50 mg/kg VE组显著提高了肠道谷胱甘肽的活性(P<0.05);高温应激后,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 VE组在高温应激1 d后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和皮质醇含量,常温恢复7 d后显著降低了谷草转氨酶、皮质醇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比,400 mg/kg VE添加组在32℃应激1 d及25℃恢复1 d后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常温恢复7 d后显著降低了皮质醇浓度,在应激1 d及恢复7 d后均显著降低了丙二醛浓度(P<0.05),400 mg/kg VE添加组在高温应激1 d后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常温恢复7 d后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50~400 mg/kg)有利于调节血脂变化,提高团头鲂肠道抗氧化能力,并且可缓解高温应激对团头鲂血液指标波动的影响,减轻脂质过氧化水平,对团头鲂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7,(4)
热应激是指环境温度超过舒适区的上限温度时,家禽所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夏天高温、高湿,鸡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鸡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紊乱,进而影响鸡的健康,甚至造成窒息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综述蛋鸡热应激准确识别与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80 mg/kg复合型抗应激添加剂——猪专用添佳安肽,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与分组从10窝26日龄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中选择健康的80头为试验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每组共40头。仔猪从7日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脂肪源对施氏鲟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均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油脂(添加水平均为6%)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投喂施氏鲟幼鱼7周,分析脂肪源对幼鱼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GPT)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猪油组、葵花籽油组和氧化鱼油组幼鱼的TG和TC都高于鱼油组、混合油组,而其HDL-C、TC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混合油组。表明猪油、葵花籽油和氧化鱼油都不利于鲟鱼的脂肪代谢;而鱼油能够调节和平衡鱼体内的脂肪代谢,降低体脂和肝脂的含量,有利于施氏鲟的健康生长。这与不同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22、27(对照组)、32℃的水环境中,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进行急性温度胁迫48 h,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肠道消化酶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力在22℃实验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淀粉酶活力逐渐下降,脂肪酶活力则相反(P<0.05);在32℃实验组中,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而淀粉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乳酸(LD)、皮质醇(COR)在22℃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在32℃实验组中,TP 和 TG 含量降低;GLU 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LD 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COR 先上升后降低,而 CREA 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肠道和血清中不同处理组在同一时间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操作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性温度胁迫,减小银鲳幼鱼的应激反应,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初始体重为(118.42±4.38) 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研究越冬对黄鳝机体生化组成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越冬前相比,1) 越冬后黄鳝全鱼、肝脏和肌肉组成显著改变,越冬后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鱼体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 越冬后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氨基酸发生显著改变,越冬导致黄鳝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黄鳝血清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但越冬对血清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黄鳝营养物质消耗以肝糖原和鱼体脂肪为主,越冬后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3.
壳寡糖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壳寡糖对南美白对虾(初始体重约1.23 g)的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设置了含壳寡糖0 mg/kg、125 mg/kg、250 mg/kg、500 mg/kg、1000 mg/kg的5组试验饲料,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的壳寡糖对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南美白对虾血清中的肌酐、葡萄糖、钙离子、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影响,但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加,促进脂类代谢;综合试验结果得出饲料中壳寡糖添加250~50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5.
饥饿和再投喂对哲罗鱼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进行7 d、14 d、21 d和28 d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对其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实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饥饿过程中哲罗鱼幼鱼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上升(P<0.05),21 d后则开始下降;饥饿7 d后血糖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趋于稳定;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在饥饿的第21天、28天和7天后与饥饿前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分别在饥饿7 d和14 d后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饥饿14 d后显著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在饥饿7 d后显著下降(P<0.05);饥饿7 d后Na+和Cl-浓度显著下降(P<0.05),14 d后均显著回升(P<0.05);Ca2+浓度在饥饿14 d后显著升高(P<0.05),28 d后显著降低(P<0.05);K+浓度在饥饿后升高,但与饥饿处理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恢复投喂结束后,哲罗鱼幼鱼血液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饥饿与恢复投喂对红鳍笛鲷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4周后,血糖、血脂含量均下降,而血蛋白含量则维持较恒定的水平。其中,血糖含量在饥饿第1周后就显著降低,而血脂含量在饥饿第2周后显著下降,二者下降趋势均持续到饥饿第4周。恢复投喂8周后,血糖、血脂含量均上升,血蛋白含量仍保持较恒定的水平。其中,血糖、血脂分量在恢复投喂8周舌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用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黄霉素(4 mg/kg)和3种植物提取物(皂树皂甙150 mg/kg、茶多酚50 mg/kg、水飞蓟素100 mg/kg)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各组鱼生长性能,并于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黄霉素组相比,3种植物提取物组间的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皂树皂甙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茶多酚能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含量(P<0.05);水飞蓟素能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P<0.05),降低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初始体重为(68.85±0.44)g和(26.67±0.17)g的2种规格黄鳝为研究对象,大规格按照体重的2.8%、3.6%、4.4%和5.2%投喂;小规格按照体重的3.0%、4.0%、5.0%、6.0%和7.0%投喂;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大规格组50尾/箱,小规格组100尾/箱,实验持续56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2种规格黄鳝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以及全鱼脂肪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但金鱼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和5.2%时增重率达到最高水平,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规格黄鳝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大规格黄鳝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胆固醇(TC)含量先升后降,血清甘油三脂(TG)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达到组间较高水平.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小规格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TG、TC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投喂水平为6%时,小规格黄鳝的SOD和LZM活性均处在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当大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4.4%、小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5%-6%时,黄鳝的生长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豆油、菜油、混合油(豆油:菜油=1:1)作为脂肪源,制成3种试验饲料,饲养体重为(27.64±2.29)g的鲫57 d,对试验鱼生长、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综合评价豆油和菜油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菜油组和豆油组终末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饲料系数、增重率、绝对生长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内脏指数菜油组和豆油组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混合油组(P<0.05);菜油组的含肉率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两者与豆油组差异不显著;菜油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两者与豆油组差异不显著;菜油组的肠体比和豆油组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混合油组(P<0.05);肠长比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菜油组的肥满度最高,混合油组最低,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豆油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菜油组(P<0.05),与混合油组间差异不显著;混合油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菜油组(P<0.05),与豆油组含差异显著;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肝胰脏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豆油、菜油单独作为脂肪源对鲫生长、血清牛化性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豆油能够改善鲫的体形,提高鲫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而2种油脂混合使用则抑制鲫的生长,其原因可能与鲫的消化道发育受到抑制有关.建议生产中使用豆油为鲫的脂肪源,并避免同时使用豆油和菜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