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寺堡灌区新圈一、二支干渠的开发,由于强调计划性、统一性,出现了土地沙化、砾石化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能吸取教训,搞好土地综合开发,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樊俊杰 《北京农业》2012,(33):144-145
随着近年来,灌区乡村道路建设加强和移民区建设的需要,灌区涉外工程近几年不断增多,针对涉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宁夏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多年来在涉外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3.
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现状、成因,并提出了防治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红寺堡扬水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红寺堡扬水灌区的红寺堡灌域为例,阐述了红寺堡灌域基本概况,分析了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在红寺堡扬水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促进灌区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红寺堡灌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折了红寺堡灌区发展草地农业的作用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沙旱地覆膜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宁夏为了加大贫困地区移民扶贫工作的力度,在自治区的中部和东部干旱半荒漠地带,开发出扬黄新灌区。扬黄新灌区光热资源丰富,但降雨小(250~350mm/年),土地沙化,土壤贫瘠。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农业生产水平很低,贫困移民的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对此,我们从2000年开始,在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镇光彩村试种花生,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体灌区,计划开发灌溉面积60万亩,目前已开发23万多亩,移民14.2万人。开发建设红寺堡新灌区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只有将红寺堡灌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的新绿洲,这项举措才能体现出造福后代的积极意义,成为功德千秋的富民强区之举。  相似文献   

8.
红寺堡扬水工程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建有扬水泵站14座,总装机容量11.27万kw;总扬程299.05m,干渠总长97.6km;设计流量25m3/s,年引水量3.09亿m3,灌溉面积3.7万公顷。工程及灌区地跨红寺堡开发区、中宁、同心三县(区)。该工程于1998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11月实现了全线通水灌溉。  相似文献   

9.
针对红寺堡灌区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红寺堡灌区玉米快速丰产节水配套技术,并对其在该灌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荣  王长军  罗昀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74-274,278
通过研究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的现状,分析了当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能有效改良红寺堡盐碱地的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