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面对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运城鲜枣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提升冬枣品质,实现由产量型向品质效益型转变。从品种、施肥、激素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冬枣品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据了解,目前我国果品优果率不到10%,达到出口标准的高档果不足总产量的5%,而其他水果主要出口国的优果率高达70%。果品品质低劣已成为我国果树发展的一大障碍。果品品质除了与遗传因子、品种良莠、适地适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等有关外,合理施肥对提高果品品质也有直接的影响。肥料对果品品质的影响据科学家研究,果树在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成产品中,必须吸收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和各种中量、微量元素共16种,而且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着平衡的比例关系。这些元素在树体内各自担负着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如果某种元素不足或过量,就会引起生长不良和… 相似文献
4.
苹果果实商品率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果形、果个、色泽、风味、肉质、贮运等多个因素,而苹果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商品率的高低。影响苹果品质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限于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还涉及到砧木、立地条件、栽培措施和管理水平等。因此在苹果栽培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1 无公害生产的形势和意义 枣强县现有果树面积近6700hm2,是一个果品生产大县,果品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起了较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管理水平较低,重栽植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单纯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导致了果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量过高等不良状况,从而出现价格下滑、卖果难的现象.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实施了<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2002年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并宣布到2005年底全部施行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公害环评认定,获得无公害果品证书的水果才准进入市场销售.原有的果品生产技术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与先进的果品生产基地相比已成了落后的局面,为此,若停步不前,果品生产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没有市场可进,没有出路可走,我们的果品将会变成垃圾烂在家里.因此,无公害生产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7.
果品产业是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来源之一,果品业的发展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两年来,随着人们对无公害果品需求量的增加,提高了果品业发展的加速度,果品出口量增长也很迅速。但由于规模膨胀过大,速度发展过快,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一些问题,要使果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果品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去年,顺义区共计销售各种梨1231.59万公斤,实现销入2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34%。销售红提1408.48万 相似文献
10.
11.
12.
柿树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寿命长,晚秋叶色变红,果实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集食用、药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获得形正、个大、色美、味佳、耐储的柿果,是农民和消费者都迫切需要的。现将提高柿果品质的技术介绍如下。一、肥水管理,改善土壤条件幼树阶段,每年早春或秋后进行刨树盘,对土质较差的柿园在树冠外缘挖沟,结合施肥,换上肥沃表土。雨季进行除草、压青,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施肥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为主,污染轻的化肥为辅。1年生定植园春梢发芽后每株施人畜粪水5kg。2~3年… 相似文献
13.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沧州市果树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果树生产大市,特别是其盛产的金丝小枣和鸭梨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果品业正从有产量就有市场就有效益发展到以...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通过对沧州市枣园栽培管理、产业发展的调查,发现枣果生产存在缺乏必要支持、栽培管理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致使红枣果品品质下降,影响沧州枣业健康发展,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套用3种不同果袋对提高丰水梨果品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丰水梨套袋可明显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延长果品的贮藏期,但对果实含糖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邢台市林业局多措并举,在果树生产管理上大力实旋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和科技服务等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果农的素质,为国家的食品放心工程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建洲 《绿色中国(A版)》2001,(9):27-29
森林可持续经营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贯彻 ,这些模式包括了森林微观经营管理和宏观管理两个层次 ,因此 ,可以认为森林的微观经营技术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两个基本途径。微观经营途径主要包括微观经营主体建设和微观经营技术体系的构建 ,宏观实现途径包括市场经济调控途径、政府宏观调控途径和公众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