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浅谈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石山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治理石漠化成为广大石山岩溶地区的头等大事。文中对石漠化概况、概念、成因及岩漠化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对治理石漠化提出了一些对策,并介绍了石山岩溶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万明 《中国林业》2013,(24):36-36
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的西部属于小江流域千热河谷地区,海拔695米~2896米,南亚季风效应显著,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是蒋家沟泥石流多发区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泸溪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石漠化作为荒漠化的形式之一,对侵蚀土地造成土地的退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石漠化已经成为泸溪县脱贫致富的一大阻碍。对泸溪县石漠化的现状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泸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湘西州凤凰县2016年和202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基于“3S”技术提取县域尺度岩溶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石漠化状况及程度转变矩阵、动态度等指标,分析石漠化转变情况和转变速率,揭示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凤凰县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呈减轻趋势,石漠化面积减少5 367.92 hm2,占岩溶区土地面积比重由15.42%下降至11.8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分别减少4 804.07 hm2、798.8 hm2、250.33 hm2,整体情况向好;②石漠化土地演变类型以稳定型为主,凤凰县岩溶区石漠化情况总体是顺向发展;③石漠化土地转变主要趋势向潜在及非石漠化土地转变、严重程度石漠化向较轻程度转变,其中重度、极重度石漠化转变动态度分别为-10.44%、-18.40%。研究结果对湘西地区近五年的石漠化动态特征分析有参考意义,以期对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方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石漠化信息的提取要综合多种因素,由于石漠化的等级的划分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等级的划分对于石漠化的提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将尺度因子引入到石漠化等级的划分中,在提取石漠化范围的过程中采用了基于内容的特征识别算法,该算法大大提高了石漠化识别的精度。同时可以借助目前已经存在的土地利用的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的精度。针对传统的提取石漠化的方法如改进植被差异化指数方法无法很好地再现石漠化的主要特征,以遥感方法中的归一化的差异化植被指数为基础提出了石漠化识别综合识别指标的方法,该方法经过试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石漠化已经成为曲靖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科学的治理方法和有效的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对石漠化治理5年多的实践,对曲靖市石漠化治理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成功的治理措施,指出了存在问题及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便今后石漠化治理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7.
在湖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现场会上,副省长强硕辅提出要求: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到2015年,全省80个县(市区)的石漠化区域要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湖南省石漠化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排全国第四位,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岩溶地区。过去5年,全省仅对31个县(市区)802平方公里石漠化进行了治理,治理面积仅为S3%。张硕辅强调,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植被恢复是基本出发点,改善水保状况是重要手段,提高圈养能力是可靠保障。各级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石漠化综合治理向纵深推进。石漠化地区的各县(市区)要加强资金整合使用,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阐述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危害,针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遥感影像和GPS实地勾绘图斑、结合地面调查方法和GIS技术对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进行监测,描述了全省石漠化面积和程度分布,分析了石漠化的分布特性与动态变化,提出了石漠化防治相应对策,为全省石漠化防治提供可供参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版,以2021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状况及变化。通过简要介绍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基本情况、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状况,分析目前的石漠化防治形势,提出防治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722.3万hm2,与2016年同口径相比,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减少66.6万hm2,表明我国石漠化土地总体向“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状况稳定向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胜凤 《中国林业》2009,(10):58-58
广西平乐县属喀斯特岩溶山区,石漠化程度较严重,严重威胁该县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治理石漠化,促进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建设成为该县当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深度挖掘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分析了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岩溶地区,涉及10个省(市)的508个县(市、区),该区域是长江和珠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珠江发源地和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石漠化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3)石漠化区林草植被中灌草覆盖占比高,林草植被质量不高,巩固治理成果压力大;(4)石漠化分布区的人地矛盾突出,巩固脱贫成果压力大;(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大,潜在风险高。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石漠化防治政策制定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云南石漠化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监测结果显示5年监测期内石漠化面积减少6.2万公顷,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4.
陈昊宇 《绿色科技》2014,(11):32-33
指出了曲靖市地处长江上游、珠江源头,其石漠化危害影响着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以曲靖市多年石漠化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治理石漠化的新思路,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27日,会泽县林业局组织的“娜姑炭山生态建设工作座谈会”将在娜姑镇的炭山村举行。怀着激动、企盼的心情,当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全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60余人驱车前往炭山村委会。  相似文献   

17.
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顶极形态,如果石漠化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文章根据四川省石漠化的现状,分析石漠化的成因和分布特点,有针对性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愈演愈烈,已经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分析石漠化问题的成因,努力探索石漠化问题解决办法,加强石漠化治理,其中,生物治理措施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在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如何加强石漠化整地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学瑛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1):83-85,93
介绍香格里拉县石漠化分布现状及特点,分析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石漠化土地治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治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藉此提出了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状;整合项目,加大投入;生态建设与培植产业相结合等石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