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丽华 《林业科技》2004,29(5):45-46
随着天然大径级优质木材的日益减少,短周期人工林所占木材资源比重不断增加,来自人工林的小径级原木将成为我国主要木材资源之一。因此,挖掘现有小径级原木的资源潜力,搞好小径级原木的合理加工,提高锯材出材率和利用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资源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长岭岗林场21,22a生两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作研究对象,用3次间伐和皆伐获得的木材经济效益为依据,计算得出南方高山地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小径材的经营初步效益,22a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从间伐到皆伐的效益达到5.31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98.30;21a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从间伐到皆伐的效益达到4.6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37.79。探讨分析了南方高山地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小径材的经济效益,为南方高山地区经营日本落叶松中小径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塞罕坝是个大型人工林林场,是我省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基地。目前大面积人工用材林均已郁闭,林场的任务由造林为主转入了全面经营为主。近年来,林业科技人员对林场各种经营措施做了很多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笔者试图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营养面积的研究,探讨林分保留密度的问题,以便为其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生产。 林木营养面积是人工林尤其是人工用材林经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木材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在用材林经营中,若能根据林  相似文献   

4.
中小径级落叶松木材深加工,具有非常良好的深加工前景,木材加工企业只要能够在产业化经营思路方面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再在充分了解中小径级落叶松木材的特性基础上,改进加工工艺,扬长补短,开发新产品,可使其体现更大价值。通过对中小径级落叶松的使用概况、加工情况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掘落叶松木材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沙河集林业总场下属各林场,自50年代末建场以来,根据60年代初的总体设计,营造了大面积马尾松人工林,在现有的林分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总场在全省率先消灭荒山和林场生产经营的转变,各林场每年对人工马尾松近、成熟林有计划的进行小面积皆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其木材销售收入也是维系林场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支柱。为探索皖东人工马尾松林小面积皆伐的效益,笔者于2003年11月在人工马尾松皆伐林中设置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目标功能,研究不同经营目标对林场的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有助于完善森林的精准经营理论,体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湖南省芦头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期望价值法、杉木生长模型及木材价格数据,分别以理想核算模式与年核算模式两种碳汇效益核算模式,估算单一木材经营目标、碳汇与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碳汇成本以及林地期望价值,并分析不同碳价格和贴现率变动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针对芦头林场的杉木人工林的营林条件,在碳汇与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为21 a。仅估算木材收益,年林地期望价值为139 690.04元·hm-2;复合收益的理想核算模式期望值为143 034.33元·hm-2,年核算模式的期望值为155 937.80元·hm-2。与单一木材经营相比,考虑碳汇收益后林地期望价值显著提升,两种核算模式下的最优轮伐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与贴现率呈负相关;两种碳...  相似文献   

7.
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我国木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杨树成材早,据调查,速生丰产林木材产量比一般人工林提高5—20倍,成材可提前5—10年。长太林场在1982年营造了10亩杨树速生丰产林。采用大株行距,培育中、小径材,搞林粮间作,既体现了以林为主的方针,又长短利益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增产增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当前,结合我国林木资源特点和技术的发展,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制材工业发展经验,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更新改造旧有落后的传统制材设备和工艺,针对人工林,中、小径级原木发展削片制材,扩大产品品种,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制材工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结合我国林木资源特点和技术的发展,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制材工业发展经验,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更新改造旧落后的传统制材设备和工艺,针对人工林,中,小径级原木发展削片制材,扩大产品品种,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直超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制材工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树新林场创建于1963年,其前身是青铜峡市黄家地林场,全场经营面积21.8万亩,人口2152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大的国营人工林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小径结构用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工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因此木材资源结构已由天然优质大径级材向低质小径木转变,低质小径木已成为我国工业用材的主体,研究以低等级人工林小径材开发用于建筑房屋的高强度木质结构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对小径木结构材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阐述人工林小径材特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建将乐林场1996年和2007年2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根据杉木人工林结构与功能关系构建了耦合关系模型,评价杉木人工林各小班的主导功能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杉木人工林的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的小班比例分别为33.15%、33.70%、33.15%;2007年杉木人工林的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的小班比例分别为37.83%、34.27%、27.90%。1996年至2007年10年间以木材生产和风景游憩为主导功能的小班数量分别增加了4.68%和0.57%,而以涵养水源为主导功能的小班数量减少了5.25%。评价结果符合林场实际情况。研究结果旨在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雷州林业局1954年创办国营林场,现下属10个林场和林科所、汽车队、修配厂、贮木场、木材综合加工厂等单位,职工6000人,经营总面积104万亩。在建没用材林基地的过程中,重视加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工作,建立森林调查制度和林木技术档案,有效地了解人工林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4.
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力  刘大兴 《林业科学》1997,33(4):321-329
以马尔柯夫过程理论为基础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了模拟密度控制,提出了合理的培育密度和相应的抚育间伐对象。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理论确能反映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直径转移过程,这对于定量分析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直径分布的动态规律,从而拟定合理的密度控制措施非常有益;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成林后的密度控制间伐无论从培育森林方面,还是从取得木材、加大林分收益方面考虑,都应该以间伐小径阶的林木为主;20-25龄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经营密度以0.7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木材经营是国有黄丰桥林场的经营主业,木材销售市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场的兴衰,而面对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林场要适应新形势继续生存并取得更进一步发展壮大,搞好木材经营,探讨木材经营发展方向将是林场唯一的出路,也是谋求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塞罕坝林场森林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观点,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森林经营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进次改迹地和次生林的抚育经营管理,实行采伐迹地更新项目责任承诺制,对偏远难地段的人工林间伐加大采伐强度,人工林间伐适当保留林下灌木与人工林经营采伐避免集中连片等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林业》2006,(5):40-40
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成立于1990年,位于兴安盟西北部,是阿尔山市惟一的直属国营林场。林场现有职工46人,离退休人员4人,总人数141人。建场之初,全场只有13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逐渐发展壮大为集天然林、人工林、农场、养殖、采集、木材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林场,成为以  相似文献   

18.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贵州林科院试验林场生长的人工林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并与贵州产45年树龄的天然林木材的主要强度指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全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人工林与天然林之间的木材密度和主要强度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我省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少量的林地营造速生丰产人工林,通过集经营,缩短采伐年限,获得比一般林多几倍的木材,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文章介绍了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趋势及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集商品林经营、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旅游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建场之初,塞罕坝是一个“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