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有效控制红花尔基地区樟子松种实害虫为害,对红花尔基樟子松种实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明确了樟子松球果象甲为红花尔基地区主要种实害虫,占种实害虫危害率的72.0%;同时对樟子松球果象甲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分析,发现樟子松球果象甲rRNA28S基因与本属(Pissodes)象鼻虫同源性最高,其次为Curculio象鼻虫。另外,2016年在种实害虫发生情况监测的基础上,采取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140.4km^2松林进行航空飞机防治,平均防治成本为2.18万元/km^2,林间药效试验樟子松球果象甲校正死亡率为97.14%,防治区内樟子松球果象甲死亡率>52.00%;球果被害率减退25.32%,挽回种子损失55805.62kg,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枣树食芽象甲种群动态及田间分布特点,为田间准确测报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定点调查了食芽象甲的数量变化和田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食芽象甲羽化初期比榆林地区早10 d左右,其中在阎良区北冯村,食芽象甲羽化初期为4月5日,佳县小会坪村和清涧县李家崖村为4月15日。从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来看,食芽象甲幼虫在0~19 cm均有分布,3月份以前各龄期幼虫集中分布于8~15 cm土壤中,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其分布向0~3 cm土表上层迁移并化蛹;从水平分布来看,随着树龄的增加,分布在枣树主干周围的食芽象甲幼虫数量显著在增加,主要集中在距离主干0~100 cm内,占到总虫口量的77.78%;从食芽象甲田间羽化与枣芽萌发率之间的关系来看,枣树平均萌芽率达到50%时,枣食芽象甲成虫开始上树为害;不同地形食芽象甲虫口密度以山地显著高于滩地,阳坡高于阴坡,树冠阳面高于阴面。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球果象甲防治决策的专家系统(PPPES)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生产防治部门的实际防治决策困难。传播有关防治专家长期研究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研究结果和宝贵经验,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文章研究了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技术实现和解决樟松种实害虫球果象甲的防治与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文章论述了用Turbo Prolog语言建立樟子松球果象甲防治决策专家系统PPPES设计思想和方法。重点讨论了用Turbo Prolog语言对本专家系统各模块的实现问题。采用“规则架+规则体”的知识表示方法,并给出了BNF表示形式;在推理上,对推理方法的实现、数值的计算及其值的传递方法等问题给出较详细的设计和解决方法。并利用Turbo Prolog语言实现的伴有大量计算的推理过程的不便之处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7.
以黑果枸杞为优势种的天然灌木群落是石羊河下游的重要植被建群种之一,为揭示该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生态价值,基于对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天然种群的样地调查,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动态指数、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均表现为新苗和幼龄个体丰富,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种群亏损率与死亡率保持一致。各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基本为正值,说明黑果枸杞种群整体处于稳定增长的发育状态。盐碱地、覆沙地和砾石地黑果枸杞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固定/半固定沙地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的4个生存函数变化除局部有差异外整体趋势较为一致,各样地中黑果枸杞种群累积死亡率F(t)和危险系数λ(t)在Ⅰ龄级向Ⅲ龄级过渡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生存率S(t)和死亡密度函数f(t)随龄级呈单调递减的趋势。总体上黑果枸杞种群呈现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的缺陷,本文应用广义的逻辑斯诗曲线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并指出了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断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结果表明,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能很好地拟合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规律,从而为黄山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探讨山地云南松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演替方向和动态特征与其所处坡位密切相关,山脊种群密度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和衰退之后恢复为增长型,种群生物量保持缓慢增长;山坡中部种群密度经过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但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山坡下部种群密度经过增长之后迅速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和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保持在很低水平。故山脊种群将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山坡中部形成针阔混交林,山坡下部云南松种群被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但云南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演替进展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连续10a球果产量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因子筛选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樟子松球果产量的测报模型。结果表明:采用6月份的温雨系数预测g二年成熟球果的产量,回归关系显着;采用9月份的月均温预测第二年的成熟球果产量也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2.
沙地樟子松的结实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红花尔基林业局所设样地10a间的调查资料,对沙地樟子松的结实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年度间球果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和标准误差,确定了划分樟子松球果产量丰年、欠年及平年的标;住。采用这一标准可以得出:沙地樟子松连续两年为丰年或欠年的概率很小,但可连续两年为平年,这一结论可为采种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区组样方方差法(BQV)和成对样方方差法(PQV)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的空闻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地樟子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集聚型,其天然林聚块之闻的距离为320~400m,为进一步研究樟子松的种群生长动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年生樟子松苗的营养规律,讨论了一年生樟了松苗干物质和主要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年生樟子松苗在整个生长期间,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都是以叶为中心,到生长的中后期,根、茎、叶中的干物质积累和对三要素的吸收积累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樟子松火烧死亡判别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1987年“5.6”大火后中幼龄樟子松个体死亡情况与火烧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个体火烧后死亡状况的线性判别模型。判别因子包括个体的树高、胸径、胸高处皮厚、第一枯枝高和树干熏黑高度。模型准确率达80%。 相似文献
16.
根据Fick第一扩散定律,建立樟子松单板弱碱性浸提脱脂过程中的反应温度、药剂质量浓度、反应时间与树脂浸出质量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同试验数据完美的吻合,证明树脂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与反应温度的对数、药剂质量浓度对数、温度的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1985~1987年对樟子松花芽分化进行了观察。先后不同时期制片500余张,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明确了樟子松雌、雄球花的分化次序与分化时期及特征,同时观察发现树冠的不同部位、方位及每个雌雄球花的不同部位分化及发育的差异。从而为樟子松种子园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