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26例的体会郑伟明(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湛江524037)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道阻塞或呼吸衰竭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术,但对其适应症和及时性如何?文献报道不多,为总结经验现将我们所做的26例的体会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2.
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经颅脑CT检查并结合血气分析确诊的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0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3例),病死率为6l—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早期诊治,对病情的转归有极大的影响。院前及急诊科内迅速进行呼吸功能衰竭的早期复苏和及时的头颅CT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各种原因,拟定积极的治疗措施及建立高质量的ICU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3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NPE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死亡17例.植物生存2例.存活13例;存活者留有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降低颅脑损伤并发NPE病死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注射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伊j雪度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前的用药,分为两组,常规组插管前用地西泮静脉注射,丙泊酚组插管前用丙泊酚静脉注射。监测并比较两组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插管完成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例),插管后出现呛咳的例数。结果与常规组相比,丙泊酚组插管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SBP、DBP、HR有明显变化(P〈0.01),插管完成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后出现呛咳的例数很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丙泊酚静脉注射可明显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本组死亡4例,其中死于脑出血3例,重症颅脑损伤1例,抢救成功率为81.8%。讨论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 ,本文是对 1 5例气管切开后即予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 ,其中重度颅脑损伤术后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 (简称慢阻肺呼衰 ) 2例 ,重症肌无力 2例 ,其余 5例。应用呼吸机时间 6~ 1 3d。气管切开前 1例慢阻肺呼衰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后 1~ 2 d在无菌操作下留痰培养结果 :绿脓杆菌 4例 ,金葡萄菌 2例 ,酵母样真菌 5例 ,埃氏阴性杆菌 1例。胸部 X线片示肺部感染 4例 ,白细胞升高 1 4例。气管切开后 6~ 7d取痰培养均无菌生长。2 护理体会2 .1 使用呼吸机的监…  相似文献   

7.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常需机械通气治疗,而及时建立人工气过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先决条件。以往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由于创伤性大,又不宜长期保留,且清醒患者难以耐受,故仅应用于紧急情况。而气管切开则因创伤性更大,易造成气管狭窄,且不能重复进行。为此,作者于1993年起试用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重症呼吸衰竭24例(2例次),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57岁;24例属重症哮喘5例、重症肺炎至ARDS2例、肺心病呼吸衰竭10例、纵问肿瘤1例、急性左心衰1例、重症肌无力1例…  相似文献   

8.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詹桂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4):469-469,47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逆出血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成功32例,4例死亡,死亡原因:脑干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急性出血导致窒息1例。手术治疗7例.治愈5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重视严重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工作,加强对该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进行留置胃管、胃管给药、静滴止血药、制酸等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症。结果:60例中治愈37例,治愈率61.7%;死亡21例,病死率35.0%。结论: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65例.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良好35例(53.8%),中残11例(16.9%),重残4例(6.1%),植物生存1例(1.5%),死亡14例(21.5%),其中延误诊断8例(12.3%),出现并发症23例(35.4%).结论:避免延误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醉酒与颅脑损伤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消除对醉酒患者的厌恶情绪,同时使用纳洛酮消除急性酒精中毒对神志判断的影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早期气管切开及使用制酸剂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已被广泛使用。本科1992年1月至1998年5月经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25例,均复苏成功。本文是对其急救护理的体会。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7~69岁,使用呼吸机最短时间10h,最长312h,平均69.6h。25例开始均用口明视插管方法,其中插管持续时间10~72h16例,余9例插管时间超过72h改为气管切开。呼吸停止的病因:25例中属重度有机磷中毒16例,河豚鱼中毒3例,鲎中毒、呋喃丹中毒、自缢、苯巴比…  相似文献   

13.
纤维鼻咽喉镜在气管插管困难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纤维鼻咽喉镜在气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应用纤维鼻咽喉镜引导插管。结果:纤维鼻咽喉镜引导插管成功15例,改行气管切开插管1例。结论:纤维鼻咽喉镜能快速、有效解决插管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76例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44例.病死率为25.0%。其中颅脑损伤合并休克及严重颅脑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要加强对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认识,及时并动态的应用腹腔穿刺、CT等辅助检查,治疗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相似文献   

16.
醉酒后颅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酒醉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并且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常易误吸致呼吸道堵塞。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高(占54.3%).残废率、病死率高(分别为59.7%、17.1%)。结论: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头部CT,可以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对5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BiPAP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 ST-D/30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BiPAP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刨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NIPPV)在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NIPPV组,每组29例。两组均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NIPPV组加用NIPPV。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24 h的pH值、PaO2、P aCO2值及治疗失败率、病死率、气管插管率。结果 NIPPV组治疗后2 h,PaO2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pH值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2 h的pH值、PaO2、PaC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24 h,患者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但幅度不及NIPPV组。NIPPV组的治疗失败率及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早期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NIPPV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较快地改善动脉血气,减少气管插管率、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近年来我科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然而这类患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对9例院内感染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作一分析。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59~78岁,平均657岁。9例中气管切开后出现感染的时间为3d1例、4~10d4例、>10d4例;感染病原菌:属真菌感染5例、绿脓杆菌合并真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12 方法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配合以下措施:(1)严格进行呼吸道隔离,床边隔离,对病房空气、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用过的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支镜在抢救多种急危重症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与呼吸系有关的危重症患者17例。用OlympusBF3及BF20型纤支镜,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镜。纤支镜治疗过程中,进行心肺及循环等多项参数监护。结果:进行纤支镜监护及检查的11例中发现痰栓8例次、痰痂2例次、肉芽肿出血2例次、鼻腔出血1例次。上述11例经过治疗后SaO2、PaO2、PaCO2、pH值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余6例特殊病例(突发性吸气性呼吸困难、术后肺不张致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等)通过纤支镜检查可明确病因、吸净痰液及作支气管肺泡灌洗,经过纤支镜治疗后治愈。结论:纤支镜在呼吸系的急危重症抢救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重要应用价值,已大大超出过去应用局限性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