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四倍体刺槐是优良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2008年,通过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对当地生态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大于85%,3年生平均树高4.05 m,胸径4.95 cm,优于当地普通刺槐,适宜作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引种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四倍体刺槐耐干旱、耐盐碱、耐瘠簿、耐烟,根系可以固氮,因而可以作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四倍体刺槐引进乌兰察布市后,在凉城县永兴镇兰麻天行政村经过多点试验观察,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4月开始进行四倍体刺槐引种栽培试验,3年多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各类型四倍体刺槐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但以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较快.不同立地条件,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高、径生长差异极显著;饲料型和速生型四倍体刺槐根繁苗的高、径生长也具有较大差异.同一立地条件,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高、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饲料型和速生型四倍体刺槐根繁苗,也略大于二倍体刺槐;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叶片逐渐发黄和几乎全部脱落时间也较根繁苗晚10 d左右.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荒山造林和园林绿化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桑树、榆树、刺槐、白蜡、柳树、杨树等6种阔叶树裸根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桑树、榆树具有很强的耐干旱能力,其裸根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是荒山、荒滩绿化、美化雨季造林的适宜树种。刺槐、柳树、杨树对干旱的耐受能力较差,其裸根苗不适宜雨季造林。白蜡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较大,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其裸根苗也可用于雨季造林。  相似文献   

5.
对四倍体刺槐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1)四倍体刺槐苗在林芝地区引种栽培,平均成活率达85%;(2)饲料型四倍体刺槐比用材型苗的适应能力强,移栽成活率为92%;(3)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本地的冠幅年生长量平均为80.2cm,用材型四倍体刺槐年高生长平均为73.2cm;(4)该树种可适应林芝地区特殊的高寒气候条件,且生长旺盛,枝叶繁茂,成活率高,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刺槐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是干旱半干旱荒山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介绍了刺槐播种育苗、扦插育苗以及荒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刺槐是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四倍体刺槐是由韩国引进的新品种,它生长2年后,树体无刺,所以也称无刺槐。它叶片肥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粗蛋白为普通饲料型刺槐的118%,粗脂肪为126%,灰分含量为180%,是家畜的优良饲料。因此,发展四倍体刺槐对于荒山绿化,固沙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加速四倍体刺槐种苗生产,我们于1998年开始,分别在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对四倍体刺槐进行了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荒山生态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及鲁南等地区部分荒山的造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济南地区,无纺布营养杯苗、鱼鳞坑种植、多树种混交在石灰岩荒山造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在鲁南地区,在同种育苗方式下,8个树种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皂荚和侧柏的成活率最高,而油松和刺槐最低;第1年栽植的侧柏树高、胸径随着苗木规格的增长,生长量逐渐增加,而新梢生长是随着苗木规格的增加,生长量反而下降;通过对两种育苗方式雨季造林的成活率和树高生长量综合评价看,裸根育苗要明显优于基质育苗。  相似文献   

9.
临城县林业局在 2 0 0 2年深山区郝庄乡石楼村荒山匹配造林工程中 ,根据当地山高坡陡 ,人工担水浇树困难的实际情况 ,摸索采用高压水泵高程扬水进行浇树的办法 ,营造了 80hm2 刺槐林 ,成活率高达90 %以上 ,与人工担水植树造林相比大大降低了造林成本 ,又确保了造林成活率 ,为荒山匹配造林闯出了一条路子。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选择适宜的造林地高压水泵高程扬水植树造林是在造林坡度较大、高程大 ,无法进行机械拉水的条件下 ,采用的一种植树方法 ,其必要条件是 :造林地有明水或潜在水源可以利用 ,满足造林用水需求。2 扬水设施搞引水…  相似文献   

10.
截干高度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截干高度及基径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刺槐造林截干高度10cm以上(不超过20cm)的成活率高,截干高度5cm的成活率最低;基径1.0~1.2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高,树高生长量也大,而基径0.8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1.
四倍体刺槐生态饲料林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倍体刺槐是近几年培育成功的刺槐新品种,它不但保持了普通刺槐的原有属性,同时又具有很多新的特性.通过对四倍体刺槐生态饲料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定植密度对苗木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采割量影响显著.以每667 m2定植3 300株枝条采割量最大;四倍体刺槐2号和5号与普通刺槐相比,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高,灰分含...  相似文献   

12.
四倍体刺槐与刺槐光合速率日变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与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林木,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四倍体刺槐和刺槐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倍体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0:30左右;刺槐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②Tr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③四倍体刺槐的光合能力>刺槐。④四倍体刺槐与刺槐的Pn与Gs成极显著正相关,与Tr成显著性正相关。⑤刺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四倍体刺槐。  相似文献   

13.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离体培养挽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变异丰富、具有重要遗传育种价值的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自然败育率很高,研究其离体培养挽救技术具有重要的遗传育种学意义。以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为材料,进行了其离体培养促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胚珠的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花后30 d,萌动率47.7%;胚珠的适宜萌动培养基为Nitsch 6-BA 0.5 mg/L IBA 2 mg/L GA30.5 mg/L;筛选出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得到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8.6%,并初步诱导出了不定芽;愈伤组织切片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愈伤组织的增殖生长以内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品种、密度和整地方式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不同组合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整地方式对刺槐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首选培育方案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全面整地;其次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穴状整地植后扩穴。3种不同整地方式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差异不大,以机耕整地造林成本最低,穴状整地栽植后扩穴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当地的2个刺槐品种与引进的2个刺槐品种进行留茬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萌生株数及生物量对比分析,筛选出速生、萌芽能力强且生长良好的刺槐能源树种,为当地大力发展刺槐能源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刺槐是我国从韩国引进的新品种,具有速生、枝密、叶大等特点,有一定的抗旱、耐盐、耐贫瘠、抗风沙能力。由于引进的刺槐繁殖材料少,抗病虫害能力低,因此在短时间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的基础上对其抗病害的转基因工程研究是必要的。本实验即对刺槐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展开研究,并结合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确定农杆菌介导的刺槐转基因工作中的最佳抗生素为头孢菌素,其最佳使用浓度为200mg/L,为下一步转基因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区域化试验中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2年生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和1个普通无性系的生物量调查和对比,发现四倍体无性系对西北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其生物量均超过了当地普通刺槐,这表明,其作为再生型土本饲料在生态条件较差的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由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比较发现,土壤因子对刺槐生长有较大影响,其中较为显著的是水分供给条件。  相似文献   

18.
渭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选择刺槐、花椒、侧柏等造林苗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植方法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夏季带叶栽植或秋季截干栽植,能显著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四倍体刺槐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不同的剪切方式及不同的激素处理对四倍体刺槐进行了夏季带叶嫩枝扦插试验 ,同时与普通刺槐和速生刺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径切能明显促进插穗生根 ,激素IBA的处理效果较ABT生根粉和 91 1生根素好 ,而且四倍体刺槐本身的生根能力较普通刺槐和速生刺槐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