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谢雨萍  向悟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28-5131
应用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2004年和2006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小,生态农业旅游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说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深刻探讨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屯留县王公庄六位一体农牧结合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通过对该生态模式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中国北方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重庆市通过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形成了种养结合型循环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空间多维度开发型立体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多功能型融合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互联网+科技"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经济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五大主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全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链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生态化转型,向"生态"要收入,形成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沼气技术的日趋成熟,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沼气建设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燃料范畴,以沼气为纽带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的庭院型生态农业模式和以沼气为纽带与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田园型生态农业模式等一些使用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而且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卫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6年,伊宁市农村能源环境办把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作为发展伊宁市生态农业的突破口,把发展沼气生产与农村环境整治、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以推广“一池三改”生态技术模式为切人点,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生产。  相似文献   

7.
马鞍山市都市型生态农业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简述了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重点和技术路径,即生态型种植业、生态型水产-止、生态型畜牧业、生态型林业、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型农村能源业和生态型农业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是农村能源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涉及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卫生、精神文明等诸多领域,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沼气技术的日趋成熟,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沼气建设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燃料范畴,以沼气为纽带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的庭院型生态农业模式和以沼气为纽带与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田园型生态农业模式等一些使用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促进了农民征收和农业增效,而且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卫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阳市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分析了建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和存在2,提出以村为单位、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建阳 20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取得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开发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纽带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卓理  耿鹏旭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13-1915,1934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是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农业,利用农村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城市工业及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生态农业类型。以沼气开发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最佳模式。在介绍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开发利用沼气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探讨了沼气的未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建立沼气生态农业是巩固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成果、发挥沼气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介绍广西5种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指出各模式特点,分析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沼气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层次要求,是改变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自省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以来,我们集中力量按照《利津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开展了四大综合区生态农业模式和8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这些模式和经济工程使我县逐步走上了田沃,林茂、粮丰的生态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关建波 《新农业》2015,(3):37-38
<正>在我国北方生态农业建设中,沼气生态农业已成为主要推广模式。其特点是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与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生物质能,节约了农村地区常规燃料能源,减少有害气体和畜禽粪便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设施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1建立"四位一体"模式"四位一体"模式是一种将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结合在一起的沼气生态农业模  相似文献   

14.
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文将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水泊型和城郊型四类模式。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探讨每一种模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之间能量互换与循环。并通过对典型县市的生态模式运作分析,为江西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借鉴,推动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市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农村沼气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果树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是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1999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年我省庚即印发了《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使我省生态农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涵盖生态、经济、社会3个方面,包括15个指标的生态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东省各地级市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可分为生态农业基础、农业资源安全、政府支持力度产出效益、农村生态知识科谱5大因子;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是韶关、清远、河源、梅州和肇庆,综合排名靠后的分别是湛江、汕头、茂名、中山、潮州、佛山.综合来看,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粤北最优,珠三角居中,东西两翼靠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农村典型能源生态模式,即“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有机农业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在农户的土地上,在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农业》2004,(6):14
该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渝东南少数民族岩溶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重庆渝东南少数民族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等五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