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婧 《作物杂志》2002,18(4):46-47
河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全国知名的商品粮基地,包括酒泉、张掖二个地区,武威、嘉峪关、金昌三个地级市,共20个县市。区内地势平坦,光照资源充足,无霜期长,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加之绿洲与戈壁相间的良好天然隔离,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和极小的花期降雨,井河互补灌溉方式,非常有利于玉米制种。近两年每年制种面积达5万hm2 以上,年产种约3亿kg,制种的品种达30多个组合,已成为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可为河西地区创经济效益7.5亿元。目前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杂交种调出区。1 存在的问题由于河西地区参加玉米杂交制种的种子公司 (站 )较多,……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是河西走廊的主导产业,作为独具优势的天然育种宝地,黄羊河种业因此也成了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小龙头,制种玉米产业成了黄羊河农场的主导产业之一,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光热资源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制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了现代种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陈婧 《种子世界》2002,(7):26-27
本文根据河西地区玉米杂交种发展现状及趋势,对玉米杂交种质量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对河西地区玉米制种的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 现状 河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全国知名的商品粮基地,包括酒泉、张掖2个地区,武威、嘉峪关、金昌3个地级市,共20个县市。区内地势平坦,光照资源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光、温、水生态因子分析,依据商品玉米气候区划指标,将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制种区、适宜制种区、基本适宜区和不宜制种区4个“生态区”,并列出每个区域的适繁玉米品种类型。为优化玉米制种布局,实现玉米适区制种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佟屏亚 《中国种业》2013,(Z1):38-39
通过对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大水漫灌和滴灌处理,研究不同的灌水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折性、种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适宜玉米种子生产的灌水和施肥方式,确保制种玉米高产、稳产的滴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凡等 《中国种业》2012,(10):48-49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400~3010mm,日照时数2200-3030h,无霜期85~165d。其生产的种子子粒饱满,光泽度好,千粒重高,商品性优。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常年制种面积达6万~7万hm2,年产种子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45%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玉米制种花期常遭受高温干旱、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影响,造成空秆、缺粒、秃顶,致使产量下降、质量变劣,制约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如何改善玉米制种的胁迫条件,提高结实率,确保制种效益和质量,应成为河西地区玉米制种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尚能 《中国种业》2014,(3):35-37
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育种基地,尤其是制种玉米产业的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壮大。近几年来,河西走廊引起了不少中国种业界人士的瞩目,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促使制种产业从内地大举西迁,以科技、品种、品牌为依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本文笔者结合国家种业发展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如何才能加快制种玉米产业化发展步伐和转型等方面,谈了几点关于制种玉米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河西灌溉农业区,由于其独特的光、热、水、气制种条件,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发展迅速,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子享誉国内市场,从而成为全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为使玉米杂交制种更趋规范、程序化,现将近年普遍采用的玉米制种技术总结如下,可供甘肃河西、内蒙古、宁夏、新疆的类似制种区域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中国主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子企业抓住全国玉米制种产业西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逐年扩大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制种企业、面积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影响玉米制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凸显出来,使许多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蒙受损失.在分析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优质生产措施,将对把甘肃河西走廊建设成全国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的环境因素 1.1 气候环境 尽管河西走廊为玉米杂交制种适宜种植区,但年度间的气候变化也会给玉米杂交制种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在河西走廊恶劣的天气已经成为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杂交玉米的制种环节出现的恶劣气候环境主要有冻害天气、干热风、降雨、沙尘等.  相似文献   

10.
张掖市玉米制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中国种业》2012,(4):29-30
分析了张掖市玉米制种的自然优势条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制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河西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甘肃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冻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3年10月12-15日,一次突如其来的强降温天气过程,使甘肃河西酒泉、张掖等地区大部分玉米制种遭受严重冻害.据气象部门测报,连续4天气温降到-6℃~-8℃.酒泉市2003年玉米制种面积9800hm2,受冻害面积6080hm2,占全市玉米制种面积的68.6%,损失惨重,教训深刻.现将2003年玉米制种冻害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河西地区气候干燥,光、温、水资源与玉米生产进程同步,是传统的农业灌溉区。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所产玉米种子子粒饱满、纯度高、商品性好,已成为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优势生产基地,常年制种面积达7万hm2,年产种子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近60%,已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和最具竞争力的制种基地之一。玉米制种已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随着制种玉米的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也趋于多样化且偏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中国种业人士的瞩目。河西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促使中国制种业从内地大举西迁,以科技、品种、品牌为依托,在短短向年里,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的中两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灌概农业区.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较长,是杂交玉米制种的最佳种植区.近年来,我们以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生产精品为目标,不断总结模索出了一些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子企业抓住全国玉米制种产业西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逐年扩大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制种企业、面积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影响玉米制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凸显出来,使许多种子企业和制  相似文献   

17.
阎捷 《种子世界》2004,(11):61-63
在祁连山和河西走廊,一位来自北京的年轻人,在8年的时间里,创立了河西走廊制种这一黄金产业,成为开发西部玉米制种基地第一人。他就是我公司玉米事业部总经理陈中瑞。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制种玉米甜糯2号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适宜种植区域,为繁殖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玉米制种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对甜糯2号玉米制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茎秆和穗轴的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平均每升高100m,产量平均降低0.35t/hm^2。不同海拔高度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1400~1500m>1501~1600m>1601~1700m>1701~1800m。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海拔1400~1600m适宜甜糯2号玉米制种,海拔大于1700m不适宜甜糯2号玉米制种。  相似文献   

19.
由于西安市玉米制种均委托甘肃、新疆、榆林等地开展异地制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制种面积达到70%左右.近日,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的制种情况进行调研,为本市制种企业在异地开展制种提出对策及意见,确保杂交玉米种子源头质量安全,为西安市粮食作物安全生产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尚能 《中国种业》2013,(1):40-41
2012年8月份,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12-2020)》,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基地建设要求,以河西走廊为主,沿黄灌区和陇南为补充,建设8万hm2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可以说,在"公司+基地"的新型基地发展模式方面,以及金融政策扶持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方面,河西地区可以视为了解全国种业政策的一扇窗口,而黄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