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小麦春季主要病害1.纹枯病小麦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小麦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表现为花秆烂茎(眼斑)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穗常造成结穗不实,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成为小麦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减产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在乳熟期经常出现白穗现象。近年来,小麦白穗在北方小麦产区时有发生,并呈常发态势,白穗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轻者减产20%~30%,重者造成大面积倒伏、白穗,甚至绝收,而且影响下茬作物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小麦白穗的成因1.1小麦纹枯病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肥水供应不足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相似文献   

4.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水肥、地势低洼、密植、高产地块尤为严重。后期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白穗、整株倒伏,导致麦田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穗的发生会减小粒质量并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摸清小麦白穗现象发生原因,我们对位于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的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所在区及其周边区的麦田与田间试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播量、种植模式、施肥量及土壤条件与小麦白穗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因赤霉病发生引起白穗现象的地块占总调查样本的63%。比较当地的2个主栽小麦品种衡4399与良星99发现,前者白穗发生率略高于后者。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高于宽行和宽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与春季追氮量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磷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用量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此外,采用含盐量高的浅井水灌溉的麦田,小麦白穗率比采用含盐量低的深井水灌溉的麦田高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生产上通常在小麦返青期用井冈霉素加三唑酮大剂量喷雾加以防治,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缺乏,农民易忽略其防治或防治不力,加上叶面喷施往往防治不及时或不彻底,造成小麦减产。如能在播种时使用有效药剂拌种,控制或延缓其发生、为害,则可以起到省工省时、节约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在我地已逐步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了威胁.据调查,发病重的年份,平均病株率30%~35%,侵茎率30%左右,白穗率1%~2.5%,产量损失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8.
小麦枯白穗症状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虫害引起的白穗1.1诊断在我区引起枯白穗的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根茎基部,小麦抽穗后遭金针虫为害则形成枯白穗。轻拔病株即见病株根茎部已被咬断,观察植株基髓部,可见咬食呈蜂窝状的痕迹。1.2防治返青至抽穗前,枯心苗率3%即开展防治。方法是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1500倍液顺麦垅基部浇灌。常发地块7~10d一次,连防2~3次。2病害引起的白穗2.1小麦纹枯病症状茎基部叶鞘上有梭形或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植株茎秆坏死,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形成枯白穗,田间多是单株发病,…  相似文献   

9.
在小麦生长后期,麦田不同程度地出现白穗现象,而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特别是沙壤土地和旱薄地较为严重.经多年的实地观察和防治,总结出小麦出现白穗的原因和以下对策. 1造成小麦白穗的原因 1.1 小麦全蚀病 这是一种毁灭性的典型的根部病害,小麦白穗是由于根部及茎基部受病菌侵染为害引起的.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但以苗期侵染为主.病菌可由幼苗的种子根、胚叶以及根茎下的节间侵入根组织内,也可通过胚芽鞘和外胚叶进入寄主组织内.幼苗期感病,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发生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1 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吸食小麦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地上活动时间短,危害隐蔽,虫量小、危害轻时不易被发现,只有在虫量多、危害重、减产幅度较大时才意识到是吸浆虫危害所致,损失已无法挽回.  相似文献   

11.
套种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套种和非套种地小麦群体发育情况的调查,提出了相对边行优势、绝对边行优势、套种减产率和理论减产率的概念,结果为6:2式套种(6行小麦占地1.2m,2行棉花占地0.7m)模式下,小麦理论减产率为36.84%,绝对边行优势为18.84%,套种实际减产率为18.00%,相对边行优势为29.42%.为间套种植测产、经济效益分析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在抽穗扬花之后,田间往往会出现"枯白穗"现象,直接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针对本地小麦"枯白穗"田间症状表现,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农业与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小麦纹枯病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就会使小麦芽鞘变褐,最后腐烂枯死。小麦拔节前期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斑融合,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纹枯病为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地块形成死棵白穗或颗粒无收。针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的严重性,结合本地冬小麦发病特点,特做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全蚀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全蚀病使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而严重减产,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小麦青枯白穗是近年周口市农民朋友咨询最多、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导致小麦青枯白穗发生的原因较多,需要鉴别症状,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应在搞好综合防治的基础上,根据虫害发生趋势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6.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小麦病株分蘖少,主茎成穗率低,穗小、粒轻,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70%以上。介绍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其病不仅危害重、蔓延速度快,而且控制难度大。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蚜虫是危害我国小麦最严重的害虫,繁殖快、群体基数大、防治难度大,正常年份需要防治3~5次,防治不当减产高达30%~50%,蚜虫发生严重时,喷药次数更多。因此,小麦蚜虫的防治成为我国小麦管理中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董念玲 《种业导刊》2016,(12):24-25
介绍了小麦后期引发白穗现象的三种病害,即全蚀病、纹枯病和赤霉病,总结了三种病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促进民权县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20.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9,27(12):44-44
小麦全蚀病又名死穗病、白穗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加之调运频繁,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北方麦区发生蔓延较快,且部分地块损失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