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了4个播种量(4.5 kg·hm-2、7.5 kg·hm-2、10.5 kg·hm-2和13.5 kg·hm-2)和2个种植行距(15 cm和30 cm)共8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测定发草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研究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发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播种量对发草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行距30 cm、播种量10.5 kg·hm-2种植条件下牧草产量相对较高,可达4124.2 kg·hm-2;而种子产量在行距30 cm、播种量7.5 kg·hm-2配置下较优,可达465.6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行距及播种量对宁农苏丹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于1995年在宁夏农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的株高和茎粗随播种量增加而减少,随行距增加而增加;行距越窄,单位面积上的总穗数越多,但千粒重越小;在一定范围内,随播种量的增加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上总穗数逐渐增加,但穗粒重减轻;行距对种子产量影响不大,播量22.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4150.2kg/hm^2,故在生产上应推荐采用低播量中等行距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4.
行距和播量对白三叶生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行距和播种量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影响白三叶的生育进程,随着播量和行距的增大,生育时期延长,冠层高度、生殖枝高度和种子产量增加;各处理干物质分配规律不同,在收获时,处理2的花和种子比例最大,分别达34.93%和12.98%;处理3种子产量最高,其潜在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达1046.2和443.1kg/hm2。  相似文献   

5.
在岷县闾井开展以行距、播量和施肥量3处理、3水平、2重复的正交试验,研究岷山猫尾草种子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施肥、播量对猫尾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岷山猫尾草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组合为:播种量7.5 kg/hm2,氮肥150 kg/hm2,行距40 cm。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疏花针茅种子适宜的播种行距和播种量,在青藏高原极度退化的典型黑土滩退化草地上,研究了行距和播量对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均对疏花针茅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以行距30cm(A1)和播量30kg·h-2(B3)组合下牧草产量较高,而种子产量以行距30cm(A1)和播量22.5kg·h-2(B2)配置下较好。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若生产饲草,疏花针茅适宜的播种行距为30cm,播量为30kg·h-2;若收获种子,则适宜的行距和播量分别为30cm和22.5kg·h-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宁夏干旱区行距与播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行距为20,30,40和50 cm,副区播量为10,15,20和25 kg·hm-2,利用灰色关联度以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对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对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行距和播量对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交互作用,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行距30 cm和播量15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行距30 cm和播量20 kg·hm-2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最高;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可得,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提高主要由生殖枝数实现。综上所述,为求得宁夏干旱区无芒雀麦最高种子产量和最优种子质量应将行距设为30 cm,播量设为15~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生产适宜的行距和播量配比,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行距水平(20,30,40,50 cm)和4个播量水平(10,15,20,25 kg·hm-2),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量配比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和理论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P<0.01)。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小花数、种子数、穗长和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具有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生殖枝数;回归寻优模型分析得出,当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区沙芦草种子生产中建议种植密度应为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9.
行距、播量和基肥对草坪型黑麦草和高羊茅抽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行距、播量和基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高于高羊茅,行距15cm的抽穗数显著高于30cm和45cm两种水平(P<0.05);播种量1.5g/m^2的抽穗数显著高于3.0g/m^2和4.5g/m^2两种水平(P<0.05);基肥的三种水平间无差异。对于黑麦草,三个因素的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对于高羊茅,以15cm的行距和1.5g/m^2播量为优,而对于黑麦草,采用任何水平均可。  相似文献   

10.
贾志锋 《草业科学》2014,8(3):474-478
为了探讨青海省东部农区莜麦(Avena nuda)的适宜播量和行距, 本研究以青引3号莜麦(A.nuda cv.Qingyin No.3)为材料, 研究了播量和行距对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并进行了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相关性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在播量120 kg·hm-2、行距20 cm处理下, 千粒重和种子产量较高;在播量150 kg·hm-2、行距15 cm时秸秆产量最高;其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经济效益分析表明, 播量120 kg·hm-2、行距20 cm处理下, 获得的纯收入最高, 为6 232元·hm-2。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表明, 青引3号莜麦种子产量(kg·hm-2)与秸秆产量(kg·hm-2)可用其播量和行距估计。  相似文献   

11.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2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行距增大,株高下降,株高和种子产量呈负相关,R=-0.802*。2)行距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的影响较大;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较小。3)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x3)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2=0.882**;籽粒数/豆荚(x4)、花序数/枝条(x2)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693*。种子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60.358 64.152x3 50.976x4 5.482x2。4)播种当年和生长第2年,行距为100cm、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2年间的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01*,回归方程为:y=772.563 0.521 5x 0.009 8x2-2.0×10-5x3。  相似文献   

12.
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黄淮海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种量(7.5, 15.0, 22.5 kg·hm-2)和行距(15, 30, 40 cm)两个因素,研究了盐碱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为发展盐碱地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3年总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播种当年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22.5 kg·hm-2的3年总产量最高,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行距对3年总产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行距15 cm的3年总产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呈减小趋势;行距对播种当年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行距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组合的3年总产量最高。2)播种量和行距对每m2枝条数和枝条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每m2枝条数呈增加的趋势,枝条重则呈减小趋势。产量与每m2枝条数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与枝条重呈负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时营养价值最高。4)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在播种量22.5 kg·hm-2和行距15 cm配置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山东以及黄淮海盐碱地区以种植耐盐碱苜蓿品种为宜,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在适宜播种量和行距配置条件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播量与刈割次数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播量(31.5,45.0和58.5kg/hm^2)和不同刈割次数(每年1次,每年2次,每年3次)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栽培草地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老芒麦再生性能、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各指标均在播量D2(45kg/hm^2)处理下表现最好。刈割次数则对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各指标均在刈割次数CF2(2次)处理下表现最好。两者的互作对再生强度、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肃南牧区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利用,在播量D2(45kg/hm^2),刈割次数CF2(2次)为宜,不仅再生性能好、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进行了不同的行距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m2、豆荚数/m2、种子数/荚、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对各行距处理下的种子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行距100 cm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最高,40 cm处理种子产量最低;由通径分析结果得出,每平方米有效花序数和豆荚数对种子产量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
行距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30,45,60,75,90 cm五个行距下,老芒麦枝条性状、花序性状、种子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首先通过对分蘖数、生殖枝比例、生殖枝数/m2、生殖枝高度、生殖枝直径等有极显著影响,继而造成穗柄长、穗柄直径、穗轴长、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等差异极显著,最终导致结实率、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的差异;单位面积小花总数、潜在种子产量受行距影响不大且趋于稳定;偏相关分析说明,在行距恒定时,株高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花穗柄长度反映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与实际种子产量,可通过株高与花穗柄长度预测结实率与种子产量;千粒重与其他参数相关性低,是相对稳定的种子性状;行距60 cm时,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30,45,60,75,90 cm五个行距下,老芒麦枝条性状、花序性状、种子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首先通过对分蘖数、生殖枝比例、生殖枝数/m2、生殖枝高度、生殖枝直径等有极显著影响,继而造成穗柄长、穗柄直径、穗轴长、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等差异极显著,最终导致结实率、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  相似文献   

17.
氮素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需求量大、产量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2个披碱草属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45、90、135、180和225 kg N·hm-2等6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分析了施氮量对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披碱草属牧草生长,能够显著提高其株高、分蘖数等牧草营养生产性状,同时可提高种子产量及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穗小穗数、每穗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产量组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生长性能指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或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除青牧1号老芒麦氮肥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外,2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本研究中,同德短芒披碱草和青牧1号老芒麦的种子产量分别为712~1661 kg·hm-2和701~1626 kg·hm-2。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在川西北高寒地区开展披碱草属...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甘肃荒漠灌区播种量(12,16,20和24kg·hm-2)和行距配置[3种等行距10、15和20cm,2种宽窄行距6行×10cm(窄)+40cm(宽)和6行×10cm(窄)+30cm(宽)]对其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行距处理中,20cm行距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5、10cm和两种宽窄行距(P0.05);不同的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16kg·hm-2的苜蓿年总干草产量显著大于20、24和12kg·hm-2(P0.05)。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时,初花期苜蓿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含量分别为21.89%、3.59%、33.69%、30.98%、1.34%、0.11%,其粗蛋白含量和年干草产量(32 841.71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是高产、稳产的最佳配置。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的栽培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距和肥力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产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追肥、不同行距和不同基肥对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chuancao No.2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追施120kg/hm2复合肥可提高老芒麦生产性能;60cm行距时老芒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 485kg/hm2,30 cm行距时老芒麦产量最高达10 70 kg/hm2;施180kg/hm2复合肥较施15t/hm2牛粪更有利于老芒麦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