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造林绿化步伐有了较大的进展。据一九八一年全区造林成果普查初步统计,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三年来的造林保存面积为735.6万亩,相当于过去二十八年造林保存面积的41.6%,平均保存率由过去的28.8%提高到55.07%,每年平均造林保存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8倍。最近两年来,全区各地虽然普遍遇上  相似文献   

2.
改造残次林效果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林场面积达35168公顷,二十五年来,开展以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森林复被率由1959年的23.8%提高到现在的66.2%。其所属的龙川渔林场,从1970年开始,对1959年封山育林形成的残次林进行了定向改造,面积为207.6公顷。通过保留不同的主要树种组成,经1986年4月测定,凡经过定向改造的林分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市造林工作落后。近两年来我们把发展林业生产、大搞农田林网化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态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大事来抓。1984、1985年每年造林都突破了10万亩,两年造林成活面积近21万亩,相当于建国后三十四年间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到1985年,全市有林面积达3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6.2%提高到10.8%。农田防护林完成12.53万亩,比1983年增加5.27万亩,林带长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启动,和林县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工程质量上都实现了较大飞跃。两年完成模拟飞播造林34.5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人工造林25万亩,两大工程新增有林面积60多万亩。其中2002年完成造林43万亩,创本县历史年度造林最高记录,是1980~2000年平均年度造林面积的51倍多。同  相似文献   

5.
谢保富 《云南林业》1999,20(3):16-17
我国的飞机播种造林(以下简称飞播造林)始于1956年3月4日(在广东省吴川县首次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1959年6月,四川省林业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的飞播造林获得首次成功,奠定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基础。云南飞播造林始于1960年8月。近40年来,我省开展过飞播造林的地州市有12个,县市82个。截至1998年,全省累计在883个播区内飞播,其飞播面积为268.2万hm2;通过采取"飞、封、补、管"等措施,飞播造林成效面积73.33万hm2,平均飞播造林成效率为4018%,其中80年代以前成效率为32.5%;1981~1990年,飞播造林平均成效率为47.85%;1991-19…  相似文献   

6.
韩城市于1993年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灭荒造林活动,两年造林8.9万亩,其中四荒造林5.14万亩,累计四荒造林面积达41万余亩。被中央绿委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林业部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灭荒造林工作经省、地验收宜林四  相似文献   

7.
麻栗坡县在落实林业“两山”责任制中,认真总结已往工作的经验教训,及时组织引导林业“两户”建设林业重点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如今全县已有林业重点村138个,经营林业面积92.227亩。两年多来,这些林业重点村共造林45.635亩,成为全县造林营林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我场经营总面积11.5万亩。为改造赤松次生残林,及早达到涵蓄水源,保持水土,提供良材之目的,1954年开始引种落叶松。1959年大面积推广造林,现有落叶松林地面积3.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44%,成林面积0.8万亩,立木蓄积量4.6万立方米,占林木总蓄积量的44%,生长发育良好,已开始大量结实。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从一九五八年就开始利用飞机播种进行大规模造林。十多年来,全国已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四川省西昌、凉山地区1959年飞机播种造林后,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秃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朱总理视察兰州时,作出在国家的帮助下利用两三年时间集中绿化兰州南北两山的重要指示。全市党政军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两年多的奋力拼搏,现已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3.18万亩,为前50年造林绿化面积的2.37倍。两山规划范围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21.9%提高到74.7%。其中上水工程绿化面积17.5万亩,“三水”(收集雨水、覆膜保水、严重干旱期根部注水)工程绿化面积15.68万亩。 在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建设中,我们着  相似文献   

11.
我局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部,是一个天然次生林区,是兴安盟主要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之一。1959年建立林业局,全局施业区面积588,376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90,984公顷,占施业区总面积的49.5%。建局后,我们认真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造林任务和规模逐年扩大。28年来营造人工林467,629亩,现保存面积321,810亩。其中已郁闭成  相似文献   

12.
兰州计划绿化31%的土地 甘肃兰州市从2000年开始对环绕城市的南北两山大规模绿化,三年投资6.6亿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3万多亩,初步形成了城市的两道绿色生态屏障。最近,兰州市申请孱家“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任务,计划未来5年投资6亿多元,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00万亩,相当于兰州土地总面积的31%。(高志峰)  相似文献   

13.
1959年,全区共采种16,219,264市斤,其中树籽14,549,846市斤,育苗139,355亩,其中群众育苗100,955亩,预计产成苗35亿株。这些种苗,不仅保证了1959年造林治沙事业的继续跃进,也为1960年造林治沙的继续大跃进贮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91——2000年,是我省造林绿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省造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是: 一、奋斗目标 (一)总目标 1、造林面积和新增(即保存)森林面积。 1991——2000年规划造林面积5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00万亩,飞播造林4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年均造林500万亩。“八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757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55%。其中人工造林1707万亩,飞播造林3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九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243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45%。其中人工造林1493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到2000年新增森林面积3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到2000年,扣除6000万亩宜牧用地后,尚有宜林荒山2900万亩。 2、造林绿化的其他指标 (1)保存率。造林绿化综合保存率为64%,  相似文献   

15.
我区育苗工作随着1959年林业建设继续跃进,已迅速地在全区范围内展开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群众自办育苗已发展到935处,完成育苗面积97,886亩,固定育苗专业人员4,120人。同时出现了许多丰产苗圃,创造了不少先进经验。从我区造林和治沙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来看,苗木供应,在数量上、质量上和树种上都还不能满足需要。育苗工作在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林业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近10年新增造林面积4000万亩,相当于改革前28年造林保存面积的1.5倍。全区森林面积已达到256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43%;近10年同前30年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开始建设的晋陕两省青年黄河防护林二期工程,目前已圆满结束,通过验收。据统计核实,5年时间两省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6.81万亩,超规划任务的近50%,平均成活保存率为80%以上。连同第一期工程在内,两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24.15万亩,区域森林覆被率由10%左右提高到30%。在过去造林绿化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宜林地的造林密度,林种和物种类型更加丰富,水土流失和风沙灾害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和生态条件明显改  相似文献   

18.
巴林左旗地处赤峰市北部 ,境内多山峦丘陵 ,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 1998年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重点县”以来 ,先后实施“百万亩山杏工程”建设和“百万亩水保林工程”建设 ,年造林面积以 2 0万亩的速度推进。在造林总面积中 ,山杏、沙棘、柠条、枸杞等灌木造林面积达 80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的生态建设历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自1962年建场至1982年属造林为主阶段;自1983年至今属经营为主、造林为辅阶段。多年来累积营造人工林保存面积达5.73万公顷;累积经营抚育森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14余万公顷次,累计治理和消灭沙荒面积6万公顷。科学的人工造林和集约经营使林场的森林资源总量发生了质变和量变,生态体系建设成绩斐然。统计分析林场历次经理调查数据主要因子,直观地反映了林场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万县地区已飞机播种造林20年,共飞播7个县,151个播区,总面积30万公顷(含重播面积),其中宜播面积2 3万公顷.据1983年和1987年两次飞播成效调查,在1983年以前飞播的17万公顷宜播面积中,成效面积7万多公顷,占宜播面积的41.2%,飞播造林直接投资705万余元,每公顷造林成本41.50元,以成效面积计算,每公顷成本为101元.实践证明,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用工少、活动范围广等特点,是加快绿化步伐的有效造林方式之一.本文以我区1978年至1982年5年的飞播造林为依据,对飞播造林成本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