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柏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福建柏人工林(32a)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强度间伐保留735株·hm-2的林分蓄积量最大,高于其他间伐强度,其差异显著,单株材积增幅达7.8%~34.8%。由此可见,强度间伐即保留735株·hm-2是福建柏培育中大径材合理的保留密度,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3.
杉木密度间伐试验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多次间伐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要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林分断面积最终趋于一致,与是否间伐无关;(2)随间伐次数增加,获得的木材径阶也逐渐增大,未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径材;(3)对于立地指数大于16的杉木宜林地,宜采用高密度造林、多次间伐的经营模式,以生产不同规格用材满足木材市场需求,还可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对于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应该采用稀植造林,以生产小、中径材为主;(4)应在立地条件好、低密度造林条件下培育大径材林木;(5)在立地指数小于14的杉木宜林地,间伐在促进林分断面积生长方面的贡献并不明显,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4.
福建山地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闽北、闽中山地,通过对杉木大径材培育过程中的遗传控制、密度控制、立地控制与林分施肥等主要措施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优化方案,即选用杉木优良家系,选择18指数以上的立地,初植密度1800~2505株/hm^2,间伐后保留密度1100~1200株/hm^2,可不施肥。为杉木大径材的目标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杉木中大径材成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西大岗山 17~ 2 5年生杉木人工林的临时样地 (4 4块 )和固定样地 (52块 )材料 ,研究了立地、年龄和保留密度对杉木成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杉木中大径材成材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 ,其次是保留密度和培育年限。立地指数级大于或等于 16 ,保留密度为 10 50~ 1350株·hm-2 ,年龄为 2 0~ 2 2 a时 ,适于培育中径材。大径材培育的经营密度则应更低 ,培育年限应更长  相似文献   

6.
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北省10个县、市31块标准地林分的调查资料,在对杨树所处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类型进行分级组合的基础上,对南方型杨树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目标与培育年限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类型培育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的平均年限分别为6,7~9a,10~11a以上;各种立地条件下,中密度林分培育各种规格的工业原料林的年限最短;Ⅰ类立地中密度类型培育不同用途林分的年限最短,Ⅲ类立地低密度类型最长;Ⅰ类立地中密度和低密度组合类型较好,培育大、中、小径材均较理想,Ⅱ类立地中密度类型林分不宜培育大径材,Ⅲ类立地各种密度类型差别不大,以中密度林分最好。  相似文献   

7.
杨树单板用材林培育将更多地追求大径材比率 ,通过密度试验和大量典型样地调查 ,建立了出材率模型 ,揭示了林分密度、立地指数与大径材生产结构的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林木径阶 34cm时大径材出材率才能达到 5 0 %以上 ,林分密度越大、立地条件越差 ,培育单板材的周期就越长 ;2 0指数级、4m× 5m密度 9a生时林分平均胸径为 33 1cm ,大径材产量达 15 7 10m3 /hm2 。因此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确定计划采伐周期至关重要。营造大径杨木的基地应在地位指数 16以上的滩涂地上发展较好 ,地位指数 16以下时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的高密度杨树林为主要目标。大径杨木的适宜密度应在 5 0 0株 /hm2 以下 (株行距不宜低于 4m× 5m)。  相似文献   

8.
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落叶松为研究对象,依靠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科研和技术支持,开展了对落叶松大径级材培育的研究。通过对试验地进行下层疏伐、采伐强度、天然更新的具体措施,分析了不同保留密度下单株及林分年生长量、林分年生长率以及林分的木材品质。结果表明,培育复层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培育大径材的合理密度应在225-525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不同,30年生时林分蓄积相近的但初植密度不同的样地,初植密度越大小径材出材率越高,大径材出材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九龙江流域不同经营密度(稀组、密组)杉木林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稀组的林分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均高于密组,可提前达到大径材培育目标;密组尚未达到大径材培育目标,必须适当延长主伐年龄,最终保留林分株数应定为11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几项措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立地选择,密度控制,林分施肥3项主要技术措施,针对目前国内大径材培育的状况逐一作了探讨,以达到求同存异,提高认识的目的,并为大径材培育确立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分析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林分密度与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和直径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为获得较多的大径材,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用材林以初植密度1 200~1 800株/hm2和最终保留密度750~1 050 株/hm2为宜.探讨了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措施,提出抓紧编制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并制定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桉树大径材培育是实现当前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林分密度直接影响林木胸径生长,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最为常用的手段。本试验以6 a生不同种植密度桉树优良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进行不同强度的一次性间伐后,12 a生林分生长、径级分布、大径材生长及木材收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与间伐强度试验林,林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差异显著。其中,以1 100株·hm-2种植密度+30%~50%间伐强度处理,林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以1 100~1 650株·hm-2种植密度未间伐时林分蓄积量最大;径级分布受种植密度与间伐强度影响显著,大径级(≥28 cm)林木数量占比以低种植密度(1 100株·hm-2)+30%~50%强度间伐时较大,为82%~92%;间伐后林分保留株数与大径材蓄积量无关(R2=0.31),与林分中大径材蓄积量占比、大径材单株出材量、大径材出材率呈明显的负相关线性关系(R2=0.77~0.85);不同种...  相似文献   

15.
江西杉木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对江西杉木大径材经营管理进行连续多年的综合调查研究,提出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采取的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施肥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以及培育杉木大径材的主伐年限和林分产量,为探索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定向、高产、高效、集约化经营配套技术提供实践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九龙江流域杉木大径材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九龙江流域不同经营密度 (稀组、密组 )杉木林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稀组的林分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均高于密组 ,可提前达到大径材培育目标 ;密组尚未达到大径材培育目标 ,必须适当延长主伐年龄。最终保留林分株数应定为 1 1 0 0株·hm-2 。  相似文献   

17.
速生丰产林大径材培育小班选择在立地类型为Ⅰ、Ⅱ级,坡度小于等于5度,土层在50厘米以上的地块,所选林地符合大径材培育的标准。选择林分密度在44~59株,林分生长健壮、林龄为35~39年,具有培育前途的中龄林。抚育间伐包含以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气候区域3~27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控制、立地控制和密度控制等试验示范林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探讨杉木大中径材培育技术.结果表明,12~26年生杉木良种大中径材试验林分的蓄积生长量比普通种林分平均提高84.94%,26年生时有99.60%的林木达大中径级,其中中径材...  相似文献   

19.
从杉木大径材培育的遗传、密度、立地控制以及林分的施肥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优化方案:利用杉木优良家系,通过对18指数以上的离地进行选择,保证初植的密度在1800~2505株/hm~2当中,而在间伐后则需要保证其密度在1100~1200株/hm~2,可以对其不用进行施肥。希望通过试验的总结,为杉木大径材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立地与密度对黄桐中幼林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桐立地选择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中,在海南临高县3个土壤肥力等级(Ⅰ级-Ⅲ级),进行了3个造林密度(1125株·hm^-2、1350株·hm^-2和1650株·hm^-2)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立地问的黄桐树高、胸径、蓄积量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密度,土壤肥力等级越高黄桐林分生长量越大;密度对黄桐树高、胸径、蓄积量的影响较为复杂,林分郁闭前(2年生前),相同立地,密度对黄桐树高、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年生后,在Ⅰ级土壤肥力的田善试验地,随林龄越大,密度越大,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的生长量越小。同时试验表明了立地是培育黄桐大径材林速生丰产的决定性因素,密度则是直接影响着黄桐林地生产力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