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地名文化景观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为探寻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脉络、当前研究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对地名及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阶段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及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情况,能够反映出其研究内容逐渐深入,方法逐步多元,对地名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总结了出目前对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包括反映人地关系、映射空间认知与地方认同、体现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文化景观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旅游游憩的发展给文化景观带来的冲击与破坏,提出树立正确的文化景观理念和认识,建立和完善管理法规制度,建立文化景观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良好的合作方式,以实现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游憩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曾晨  陈亮明 《绿色科技》2014,(7):181-183
指出了乡村文化景观既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劳动结晶,也是承接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和科研都有极其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分析了乡村文化景观,对国内外乡村文化景观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我国乡村文化景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结果,就近20年来国内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作了整理和综述,结果表明,自1994年以来,我国森林生态学研究呈持续增长态势。研究热点集中在碳循环、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定位研究与大样地建设、生态效益以及3S技术这5个方面。热点问题相互渗透,彼此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森林生态学研究具有多学科、多层次交叉渗透和注重问题的向导性分析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南儋州古盐田文化景观是人们高度契合当地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生活形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通过解析儋州古盐田文化景观的要素,包括调查研究古盐田的选址、布局结构,古村落选址、布局、建筑院落,自然环境要素以及非物质文化要素等,总结出儋州古盐田的特点,为下一步的古盐田文化景观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新旧沟文化景观要素如韦执谊与古水利系统,丘濬与古蛇桥,祭抱元境神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并从空间格局、水利发展、多元文化交融3个方面概述其独特性,体现出新旧沟重要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8.
沙田是珠江三角洲海陆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单元,在人力围垦与自然淤积相互作用下,构成了水网互通、顺水而居、稻作发达的文化景观。通过历史文献、田野调研、历史信息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堤围和聚落是构成沙田文化景观的两个突出要素,呈现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要素形态由单一至复杂的发展过程,即为"空间连续、要素变化"的特点,其变迁过程中凝练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可为有效保护和展示沙田文化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择有代表性的8条主干路、4条次干路、3条支路,从道路绿地横断面形式、道路绿带范围、道路绿地的植物种类、绿地文化景观元素与设计类型等方面对商丘市主要道路绿地种植与文化景观设计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围绕商丘地区区位特色与历史文化特色,对商丘城区道路绿化种植与绿地文化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别设立到2013年间登录的全球88处文化景观遗产,从登录时间与类型间的对应关系解读文化景观遗产类型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发展动向做出前瞻性的预判,剖析文化景观类型发展转变的背景和动因,将对未来我国文化景观遗产类型发掘、价值鉴别和提名申报提供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具有悠久的栽竹传统和深厚的竹文化内涵。竹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性使其成为园林造景的必备植物和重要的创作素材。园林展作为以园林园艺为主题的专业级盛会,在竹园林造景、竹文化符号的挖掘、提取和应用等方面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对昆明、沈阳、西安、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竹文化景观的调查研究,从竹园林造景和竹文化符号的表达两方面入手,探讨园林展中竹文化的景观应用特色和表达方法,为当代园林展中竹文化的景观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琛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1):54-56,22
通过对重庆市台湾原住民文化广场景观设计项目的分析,总结出将文化信息通过符号学途径应用到景观设计中的方法。寻求当代城市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需要更加关注设计所表达区域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系统地研究其地方历史和民族精神,同时还要发展和突破传统,给传统的设计符号注入新的内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缺乏传统文化审美的问题,该文基于乡村传统舆图在表绘内容、乡村文化景观以及表现方式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梳理乡村文化景观的特征,阐释总结了其特色和价值,丰富了自然与人文底蕴,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使乡村文化景观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立体渗透式文化景观系统,以期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中的智慧治理技术应用,分析了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智慧化治理中数据高效采集、信息分析管理、实时监控监测、文化景观展示和公众参与监督的五大方面技术应用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全周期保护利用的多元智慧治理技术总体框架,包括文化景观数字化体系、信息分析管理体系、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公众参与监督体系和文化景观展示体系五大技术体系,阐述了不同智慧治理技术在历街区文化景观保护利用中作用和适用性,为加强历史街区文化景观保护利用智慧治理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梯田文化景观的美学价值涉及自然美学(特别是分形美学)、生活美学两大范畴。基于实践美学观点,研究将美视为人类实践的客体和可塑的意象,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梯田文化景观的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研究发现:(1)梯田文化景观的美学质量是由诸多方面表现的,各指标不可或缺、同等重要;(2)形式美是影响梯田文化景观美学价值的主要方面,内容美构成了梯田文化景观美学价值的次要方面;(3)与审美感性质料相比,梯田形式美的法则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值较高;(4)线条产生的美感以及梯田空间中呈现出的分形美特征占据了人们相当比重的审美感知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7.
滨海渔村;渔业 +;文化景观;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具有区域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文化和景观,需要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村落的文化景观价值。通过对怒族村落文化和景观的特征分析,以文化景观基因作为识别的基础方法,从而建立怒族文化景观基因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专家问卷,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怒族文化景观基因指标的量化评测,结果表明:(1)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中,物质文化景观基因比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重要性更高;(2)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中,建筑要素为主体基因,重要性最高,其次是自然环境和街巷格局;(3)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中,风俗习惯为主体基因,其次为传统文化、手工技艺和宗教信仰。掌握怒族村落文化景观特征和要素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对指导村落保护与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卦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就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传承模式和特点进行探讨,并对"心意传承"这一方式在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景观传承中的重要性进行表述,从而对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州原本就是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网络上的东方大港世界名城,城市的主题文化就是国际商埠文化。这一本质特征在今天还在持续发展,并由此派生出各个侧面、各个时段的特色文化景观。培育城市主体的审美素质,梳理广州世界名城的主题文化景观遗产资源,维护和发展有影响力的海上丝路商埠文化景观,坚持渗透到各种正常态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中;按照"旅游链"的框架模式开拓旅游市场和配套产品,用特定的文化景观符号衍生更多国际化的旅游空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园林,力促广州重新跻身世界名城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