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粒化高炉矿渣-氧化镁对连云港软土固化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粒化高炉矿渣-氧化镁(GBM)对连云港地区软土进行固化处理,并与相同添加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固化土作对比。采用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探讨了GBM对软土固化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压汞试验(MIP)和扫描电镜试验(SEM)分析了GBM-软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GBM和OPC均会提高软土固化体的力学特性,但相同添加量的GBM固化土的抗压强度大于OPC固化土,且相同添加量的GBM固化土的渗透系数和含水率均低于OPC固化土。压汞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添加量的GBM固化土的孔隙体积低于OPC固化土,且OPC主要改变了固化土中孔径1μm孔隙体积,而GBM主要改变了固化土中孔径0.1μm孔隙体积。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添加量的GBM固化土的土颗粒团聚和胶结程度均高于OPC固化土。孔隙分布、土颗粒团聚和胶结程度的差异是GBM固化土力学特性优于OPC固化土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固化粉土坡面能够提高粉土边坡的抗侵蚀能力,微生物固化防护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植物的适生性是影响该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采用巴氏芽孢杆菌以及胶结液对粉土进行表层喷洒固化处理,研究高羊茅和披碱草在微生物固化表层的粉土中的出苗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提高胶结液浓度能够获得更高的粉土表层固化层强度。采用高浓度胶结液的固化层水稳定性更好。粉土表层经微生物固化后高羊茅和披碱草的出苗率随着固化层贯入阻力的提高而降低,出苗时间延迟4~5 d。固化层贯入阻力低于280 k Pa时,出苗率可达到80%以上。采用菌液和浓度为0.75~1.00 mol/L、喷洒量0.06 m L/cm2的胶结液喷洒3遍处理,可以保证粉土坡面既具有一定防护强度,又能够保证高羊茅正常生长。粉土经微生物固化表层后不适于披碱草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粉土坡面对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适生性;植物种类及固化层强度是影响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指数的重要因素。将微生物坡面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粉土坡面防护技术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水泥是铅污染土固稳修复常用的固化剂,在修复重度铅污染土时效果较差。而过磷酸钙在稳定铅污染土方面具有溶出风险低、长期稳定性好和环境安全性高的优点。为了研究水泥-过磷酸钙复合材料固化后铅污染土的浸出和力学特性,采用水泥-过磷酸钙复合材料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浸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对固化前后的铅污染土固化体进行浸出和力学特性变化特征对比分析,分别探讨了水泥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固化土浸出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可显著改善铅污染土的强度和渗透特性,当水泥的添加量从5%增加到30%时,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从0.56 MPa增加到4.78 MPa;渗透系数从8.2×10-7cm/s减小到2.2×10-8cm/s。但水泥在固稳高浓度铅污染土效果较差,当水泥的添加量从5%增加到30%时,固化土的浸出浓度从56.3 mg/L减少到19.8 mg/L,固化土的浸出浓度远高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 5085.3—2007)。过磷酸钙可显著降低污染土中铅的浸出特性,固化土的浸出浓度从43.5 mg/L减少到0.17mg/L;但过磷酸钙会降低固化土的力学性能。随着过磷酸钙添加量从1%增加到5%,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从1.17MPa降低到0.42 MPa;渗透系数从3.0×10-7cm/s增加到1.3×10-6cm/s。因此,在铅污染土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的场地工况和修复目标,合理选择水泥和过磷酸钙的配比,保证修复后的铅污染土强度特性和浸出特性均满足修复标准。  相似文献   

4.
用单因素法分析蒙脱土和酚醛树脂混合溶液的固化情况,结果表明蒙脱土分散浓度增加,混合溶液固化时间增长;酚醛树脂浓度和固化温度加大,固化时间缩短,其中温度是影响固化效果较为明显的因素;不加固化剂时固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不同固化剂对加固软土的作用进行室内试验,研究了NO.5固化剂、NO.1固化剂加固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讨论了NO.5固化剂和NO.1固化剂加固土在不同掺入比和龄期时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应力~应变特性,从整体加固效果分析看出,NO.5固化剂加固土效果优于NO.1固化剂加固土,两种固化土的最佳掺入比在1...  相似文献   

6.
CST固化剂修复重金属和有机复合污染土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金属Zn、Pb、Cd和总石油烃复合污染土为对象,对新型固化剂CST的修复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室内pH值、酸缓冲能力、毒性浸出和重金属形态分布等测试,详细考察了CST固化复合污染土的关键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ST能够显著提高污染土pH值和耐酸侵蚀能力,并通过有效减少弱酸提取态重金属含量、氧化分解总石油烃,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浸出毒性,改善复合污染土壤的环境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垃圾焚烧灰渣(底渣和飞灰)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后的残余固体废弃物,对其进行固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减少该类固体废弃物占用填埋场资源的重要途径。笔者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固化细粒底渣和飞灰,通过微生物注浆试验研究菌液浓度、胶结液浓度和处理轮数对垃圾焚烧灰渣胶结CaCO3生成量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渣和飞灰都具有一定的水硬性,其水硬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74.46和381.73 kPa。底渣经微生物注浆处理2~10轮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水硬固化体分别提高了35.8%~120.0%,飞灰经微生物注浆处理2~10轮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水硬固化体则分别提高了9.5%~48.8%。随胶结溶液浓度的增大,微生物固化底渣和飞灰中的CaCO3生成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但试样的可注性降低。稀释比1∶50、菌液比1∶100的菌液更利于底渣和飞灰胶结强度的提高,未稀释菌液固化效果差。与微生物固化天然砂土和粉土相比,微生物固化底渣和飞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CaCO3含量增加的增幅较缓,微生物固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胶结效率略低。试验结果证明,微生物固化能有效改善垃圾焚烧灰渣强度的特性,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在垃圾焚烧灰渣固化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采伐剩余物固化成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采伐剩余物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将其固化成能源燃料,本文着重介绍了采伐剩余物固化成型技术开发利用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最先进的固化成型技术和工艺装备。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目前利用生物质能比较普遍且效果显著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生物质压制为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棒状或颗粒燃料, 可以提高燃烧效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开发利用现状, 从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影响因素和燃料炉具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并针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现状提出了合理、充分开发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鉴于磁性固化技术自身独有的特点以及优势,在目前的环境工程中已然被广泛应用。主要对磁性固化技术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在当前环境工程领域中磁性固化技术的应用,从而对磁性固话技术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已鉴定名木古树有104种,隶属40科75属;地理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成份占优势;并拥有较多的孑遗种、特有种、单种属;具有古、稀、奇特色;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国家级保护树种、创分布新记录和温州特有种。为温州市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为温州市旅游风景资源展示了自然美的珍贵价值,又是为研究温州古代原始森林植被起源、演替、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和历史各进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角度出发,介绍了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及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和设备存在的问题,对其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阐述,介绍了原料预处理的两种方法:蒸汽爆破法和木质纤维材料苄基塑化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生理生化指标的特性,对与林木生长及抗性有关常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目前生理生化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亲本选配、间接选择和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机制等几个方面。对今后该类指标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森林与坡面产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我国研究得比较深入与广泛。观测实验依然占绝对优势,径流小区实验仍是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森林对坡面产流机制、坡面流态、产流量、产流过程、产流临界值都有影响,森林枯落物层对径流也有重要影响。坡面产流模型在森林水文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海拔相对高差达6 469 m,巨大的垂直高差造成了完整和复杂多样的植被垂直带谱,7个典型植被带蕴藏了大量的生物资源。在海螺沟及其周边林区大约有2 000种维管植物可作材用、药用、油料、观赏等。沟内已经确认的珍稀植物39种,其中有17种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稀野生濒危植物和2种栽培的保护植物。包括周边林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50多种,其中资源动物200种,包括兽类69种、鸟类110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6种、鱼类9种,同时,昆虫资源也相当丰富。本区珍稀濒危动物种类丰富,计有3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28种。本文最后提出了生物资源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八角的遗传多样性与良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我国八角的遗传多样性与良种选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八角良种遗传改良的方向.认为我国八角栽培历史悠久,在自然选择下,其树形、分枝习性、叶、花、果实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遗传多样性丰富.目前,只有广西和云南进行了果用林优树选择,广西共选出128株优树,云南共选出18株优树;叶用林优良品种选育跟不上现实的需要.今后八角的良种选育将以优树选择为主,积极开展杂交育种,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以培育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野生花卉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气候、地貌以及野生花卉的生态特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野生花卉的分布进行了分区。探讨了各区野生花卉资源的特点,适宜的引种驯化地。提出了近期宜重点开发的种类。并评述了山东野生花卉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竹与华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与华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与竹林及竹制品朝夕相伴,对竹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作者从古代的竹制品、竹乐器、竹艺术和竹文学作品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竹藤产品进出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竹藤产品分为三大类11个品种,2002年累计出口创汇3.14亿美元,出口至世界五大洲的122个国家和地区。本文对竹藤产品的进出口数量、金额和国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海南尖峰岭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丰富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按照计数法、线样调查法、样地调查法等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其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55种,隶属34科48属,其中根据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31种,其余为珍贵稀有的植物。在这55种植物中,属于可能绝迹类的占20%,濒危类的占15%,渐危类的占18%,稀有类的占20%,另外27%的植物目前在尖峰岭地区仍有一定的数量。最后对该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