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绒寄甲是多种林木蛀干性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替代寄主(大麦虫蛹和黄粉甲蛹)和寄主(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及不同饲料(松墨天牛幼虫粉、大麦虫幼虫粉和黄粉甲幼虫粉)饲养对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及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大麦虫蛹,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77.22%;将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接种于松墨天牛幼虫,其平均成虫羽化率为62.08%;单个大麦虫蛹及松墨天牛幼虫繁育出的花绒寄甲数量分别为4.63头和2.48头;而黄粉甲蛹由于表皮硬化过快,花绒寄甲初孵幼虫无法寄生。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相比于松墨天牛幼虫,大麦虫蛹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在一年的生长中存活率良好,两者单雌虫年均产卵量基本无差异。对以两者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别喂以不同饲料,各处理一年内成虫死亡率之间和全年产卵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大麦虫蛹是非常理想的花绒寄甲替代寄主,且大麦虫幼虫粉、黄粉甲幼虫粉和松墨天牛幼虫粉均可作为花绒寄甲成虫的饲料。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技术,提高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殖成品率,该研究设计了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通过统计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寄主的寄生率及最后产品成品率,确定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并通过室内实验,统计其他天敌与中华甲虫蒲螨共培养后的存活率,以确定各天敌之间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3种替代寄主中,麻天牛的寄生率最高,为99.33%,且产品成品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黄粉虫初蛹和大麦虫初蛹,且所需培养时间短,为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中华甲虫蒲螨对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成虫及其幼虫均无致死现象,也不影响花绒寄甲卵的孵化。3种天敌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室内繁育。认为在野外应用方面,可以考虑3者协同防治,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花绒寄甲是我国林业重要害虫天牛的天敌,能够有效的防治天牛,对环境友好。本文总结了花绒寄甲的习性,人工繁育技术及防治天牛的效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绒寄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花绒寄甲是大型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文章综述了花绒寄甲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释放防治天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促进对花绒寄甲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种群的越冬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r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松材线虫病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其在松褐天牛适生区的越冬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翌年的种群基数和防治效果。本研究在山东威海和青岛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内设置笼罩,释放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种群,翌年调查其越冬存活率和越冬场所。结果表明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在青岛和威海均能够成功越冬,平均存活率在50%以上,主要以单头成虫在树皮下和树皮缝内越冬。本次调查结果为明确花绒寄甲在山东省内人工移殖或引进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花绒寄甲的分布与生态学习性补充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大型天牛的主要天敌昆虫。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观察相结合,补充研究了花绒寄甲在我国的分布、栖境特点,以及与其分布相关的耐高温、耐低温、耐饥能力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花绒寄甲控制天牛类害虫的利用前景及作为天敌昆虫输出国外的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花绒寄甲栗山天牛生物型是栗山天牛的优势天敌,为搞清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围绕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以期为有效利用这种优势天敌防治栗山天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栗山天牛生物型1年繁育2代,但特殊的是,它先后繁育两个第1世代即前期第1代和后期第1代,然后由前期第1代繁育当年第2代。该寄甲成虫的寿命长达3年以上,理论上3年内共计可繁育出6个世代63个子代,是繁殖力极强的一种天牛天敌,很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蛀干害虫的优势天敌,本文综述了花绒寄甲搜寻、定位寄主行为以及搜寻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信息化学物质种类,以期为深入研究花绒寄甲的寄主探寻机制及其有效利用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花绒寄甲防治天牛的试验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绒寄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天牛的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具有寿命长、寄主广和释放期长等三大特点,是天牛类害虫的克星。报告了花绒寄甲防治天牛的试验情况和效果调查,对应用生物天敌防治林木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8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15cm和>18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防治栗山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的寄主专化性,即形成了不同天牛种的花绒寄甲生物型(biotypes)(Weietal.,2009)。因此,在利用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时,必须在自然界找到自然寄生该种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的越冬特性和耐寒能力,确定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地域范围,了解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动态变化,为利用该优良天敌持续控制松褐天牛进而控制松材线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和解剖马尾松受害木,研究花绒寄甲自然种群的越冬场所、越冬高度、聚集形式、越冬方位等特征;人工模拟花绒寄甲的6种不同越冬场所,研究花绒寄甲人工繁育种群成虫的越冬存活率,测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根据等温线划分松褐天牛分布区域,探讨花绒寄甲人工繁育种群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结果】林间调查发现,花绒寄甲自然种群成虫多数以单头、少数以3~5头聚集在马尾松死树主干树皮裂缝和树皮下越冬。越冬部位主要分布在树高2.5~8 m范围内,7 m左右处数量最多。花绒寄甲释放后自由寻找越冬方位,以树干南面分布最多,占总数的58.33%;其次为东面,占21.79%;北面最少,占总数的9.62%。在树皮下、表土中、木质部、树干罩网、树干围网和置于林间养虫笼中所进行的花绒寄甲越冬试验中,其成虫存活率分别为68.33%±9.21%,67.92%±8.87%,73.33%±12.52%,52.08%±8.87%,52.92%±11.61%和44.17%±12.58%,各处理间差异显著。6种不同越冬场所越冬后的花绒寄甲成虫,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1.40,-11.25,-11.76,-11.54,-12.75,-12.89和-10.08,-9.95,-10.99,-10.39,-11.23,-12.05℃,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比较过冷却点值与我国各地松褐天牛分布区的1月份低温值,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能够在我国大多数松褐天牛分布区安全越冬。【结论】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种群多数以单头、少数3~5头聚集在马尾松死树主干的中上部、南面越冬,越冬存活率达60%以上,且有较低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花绒寄甲能够在我国大多数松褐天牛分布区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效果,采用松褐天牛幼虫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卵块,以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种6头花绒寄甲幼虫,平均校正寄生率为(85.39±4.61)%;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种花绒寄甲卵30粒,平均校正寄生率为(90.00±0.00)%。林间在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虫害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总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5.90%和54.74%。在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幼虫对于近距离处的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而在林间,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作用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敌防治黄斑星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防护林科技》2021,(3):37-38,47
为控制黄斑星天牛的为害,通过释放花绒寄甲和肿腿蜂2种天敌昆虫,开展了黄斑星天牛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肿腿蜂释放应选择气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70%的晴朗天气进行;花绒寄甲应选择本地培养的成虫和卵进行投放,可提高天敌防治黄斑星天牛效果.  相似文献   

15.
花绒寄甲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文章研究了野生花绒寄甲种群和室内饲养种群的过冷却点,并对其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进行了监测,比较了树体内外温度差异。结果显示,花绒寄甲野生种群的过冷却点平均为-23.9℃,最低可达到-27.3℃。室内饲养种群的耐寒能力较差,平均过冷却点为-15.9℃,最低为-23.8℃。对提高饲养种群耐寒性品质提出了建议。在冬季,花绒寄甲野外栖息的树体内洞穴的温度略高于树体外的气温,能为花绒寄甲越冬成虫营造较好的微栖境。  相似文献   

16.
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木块法饲养花绒寄甲成虫,然后将其所产的卵块保存在5℃恒温条件下,以确定低温保存后花绒寄甲卵的生活力、初孵幼虫的行为学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并比较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与树干打孔注药(氧化乐果)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保存49天与花绒寄甲新产卵的孵化率没有差异,花绒寄甲1龄幼虫在室内可存活1~8天、平均2.26天,爬行速度为6.5~100 cm·h-1,平均25.23 cm·h-1,室内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其初孵幼虫均能找到光肩星天牛幼虫并进行寄生;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按照每头光肩星天牛幼虫释放15~25粒花绒寄甲卵时其寄生率可达90%;树干打孔注药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均在85%以上,两者的控制效果基本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花绒寄甲是大中型天牛等昆虫的重要天敌,对抑制这类害虫发生危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花绒寄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花绒寄甲人工饲养的方法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花绒寄甲的人工饲养与应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湖南和湖北省选取9个云斑天牛危害的杨树林作为试验林,释放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开展生物防治云斑天牛试验.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这种寄生性天敌的卵和成虫均对云斑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3.27%;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4.33%;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6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4.23%;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5.65%.通过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当年和第2年调查的防治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天敌成虫的防治效果略好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由于人工繁殖花绒寄甲成虫的成本远高于卵,因此,在生产中大面积防治云斑天牛时,采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方法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得出了松墨天牛在新干县被寄生死亡率64.6%,花绒寄甲生物防治效果明显。实验还说明,花绒寄甲寄生老龄幼虫。而且花绒寄甲是一种自然分布的生物天敌,可以在自然界繁殖,释放后随着时间推进,其种群量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亦不断扩大,对松褐天牛的寄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