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以四川省大竹县Z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开展了"一河一策"治理研究,运用无人机和实地踏勘等方法,从流域内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沿岸垃圾和污水管网破裂等5个方面对流域污染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污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河流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对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美丽竹乡,促进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良性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义兴河流域水污染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义兴河水质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价了义兴河水质现状,结合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系数,估算了义兴河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并分析了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义兴河水质现状较差,氨氮是全流域首要污染源;义兴河COD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84.4%;氨氮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74.9%;总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91.7%。提出了完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治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随着街面水库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流域内人口规模逐步扩大,流域内畜禽养殖、农业径流、生活污水等排放逐年增加,使街面水库面临富营养化、湖面萎缩等问题。以街面水库流域为对象,对街面水库流域内的工业、农业、养殖业、城镇生活等方面的污染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治理措施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在治理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源头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污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伴随着径流泥沙的搬运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直接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水土保持工作对流域面源污染的重视较少,开展的工作也不足,随着问题的日益凸现,开展以流域源头农村的面源污染为主要形式的治理及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对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管理的重点任务,呼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城市内河生态治理与修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河道水质及污染原因调查,确定了造成河道生态破坏的污染因素,主要问题为生活污水违规排放、上游来水水质差以及沿河洗涤。为此,提出的治理措施为:河道清淤、修复受损的护坡、控制污染源、恢复河道生态自清洁功能、改善水质及透明度。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河道水体COD、TP、BOD5、NH3-N 4项指标的最小降幅为56.3%,最大降幅为78.2%,该河道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从日凡  陈国芝 《沙棘》2005,18(2):26-26
一个流域内,沟壑是集地表径流、连接坡面与河道的通道,小河道是千沟万壑汇集的地方,因此沟壑的治理是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当坡面的治理具有雏型时,就要治理沟壑,使其发挥调节地表径流不集中下泄,减轻河道负担的作用。沟壑既是泥沙运动的通道,又是径流破坏的结果,沟壑的年输沙量占总输沙量的65%,它是小流域冲刷侵蚀的集中点,  相似文献   

7.
按行政单元将洋澜湖分为5个控制单元,重点针对洋澜湖流域内各种污染源排放现状、空间分布及排放特征开展了研究,为科学制定洋澜湖综合整治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洋澜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结果表明:凤凰街办、古楼街办是洋澜湖流域主要排污单元,应在洋澜湖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对这两个主要排污单元进行重点整治。洋澜湖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流域范围内的城市径流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和底泥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佛山市南海区内河涌——香基河为例,对其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及水质现状评价,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以期为下一阶段全面铺开全区水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口市黄水河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山东省龙口市黄水河湿地地理位置、水源、生物多样性、景观文化资源等概况。分析认为,黄水河湿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客水补给逐年减少,工农业生产对地下水源过量开采造成水位下降,水质面临着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活废弃物污染的威胁,对黄水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资源补给不足。藉此提出黄水河沿岸截污、回灌补源、河道底泥疏浚、河道曝氧等工程以及环水库水土保持林带建设和水禽栖息地建设工程等生态保护与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的"试金石",以上海市宝山区潘泾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水环境现状出发,通过现场踏勘、影像研读与入河污染物回溯性分析,揭示了流域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及城镇管网系统建设、堆场及船舶污染协同治理、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性措施与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监管等配套管理性措施相结合的潘泾流域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河流是为全球人口提供淡水资源的重要渠道,其水环境状况与人类的健康、生活、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为背景,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BCR法可以有效提供更多更全面关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信息;河流广泛污染以及各种现有重金属形态在河流中的不同影响评价研究却不够充分;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研究较为成熟,而能够反映沉积物污染环境因子的综合效应的评论方法却不够深入;在各流域内加强多种重金属和其他元素的协同污染评价研究,以解决重金属污染是否呈元素关联形态;根据评估目的以及研究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来确保数据结论的准确性,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最后,提出了对在国内流域水环境全面的背景数据库依托下,研究的侧重点应偏向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方面,并研究经济、环保的生态恢复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15~2017年广安市西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从多方面探讨了该流域污染的原因,并从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沿河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重庆永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九龙河流域水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经实地走访调查,对该河流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确定了该河流的主要污染源,并从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上位规划和现有河道条件为基础,提出了承载泄洪排涝、生态景观、城市水资源等多重功能的延溪河河道综合整治方案,涉及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等三项内容,主要包括护坡、堤防、水闸等水工建筑,人工湿地与稳定塘有机组合的生态修复,交通体系、种植设计等景观提升方案,以期实现河道防洪安全与生态景观优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马颊河是流经濮阳市的一条主要河流,根据其实际污染治理情况开展了马颊河污染源的调查,针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关键污染源,提出了截污整治、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环保宣传与执法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森林理水效能指森林调节河道径流使之处于均匀状态的能力,是森林防护效益之一。在水文学中,河道径流量的变差程度通常用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为指标来表示。河道径流变差系数大,表明河道径流变差程度大;反之,则表示河道径流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森林覆被率是标志森林对地面覆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试用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与森林覆被率的量变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以探讨森林的理水效能。本文试以辽宁省东部山地20个流域的状况为样本资料,进行森林理水效能数学模型的探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岭市莲花河流域开展了污染源调查,采用系数法估算了流域内污染源负荷情况,结果表明:莲花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其COD和氨氮负荷占全流域总污染负荷的87.7%和81.19%。同时,根据莲花河水环境整体污染情况,提出了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层次分析方法,从水安全、水生态、景观亲水和社会经济4方面构建了城市河道生态河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沙河湿地公园段和南岗河萝岗文化教育园区段进行了评价。两条河流的评价等级均为"理想",大沙河湿地公园段得分略高;评价结果基本反映出两侧已建生态河堤的健康程度。可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城市河道生态河堤的设计、建设及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效果,对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江河流域2019年为基准年,系统评价了全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及治理效果,从国控考核、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评价为出发点,整体评价全流域、所在区域水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2018年水环境质量,研究得出了2019年以来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层面、地市级尺度区域水环境绩效评估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也为制定系统、科学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汕头市某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影响的河道为研究对象,沿河道中线间隔50 m采集表层底泥样品,检测分析其重金属含量,研究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综合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参照GB4284—2018中的A级污泥产物标准,调查区域河道底泥主要受到镉、铜、砷、镍、铅、锌等重金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河道底泥重金属总体呈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范围为132.60~5 668.65,平均值为1 982.97,总体生态风险为极高风险,亟需开展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